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动中的社会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形势进行认真分析,同时对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矛盾进行结构性分析,认为中国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当前的社会结构改革滞后经济结构大约15年.指出中国已进入社会建设的新阶段,提出了中国社会建设的四大任务和进行社会建设的五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陈艾 《江汉论坛》2023,(12):127-133
当前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尚处于初创阶段,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成长会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成长中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基本要素是主体、规则和行动。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成长表现为治理主体增加并强化联结;多元治理主体协商出公共规则并共同遵守;多元治理主体整合资源,开展集体行动,公平分配收益。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核心是公共性拓展,表现为多元治理主体由目标、规则、行动而强化联结。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成长方式,是在日常实践中逐步地“共同体化”。  相似文献   

3.
非正式制度是影响制度绩效的关键性因素。本文通过厘清非正式制度的概念,指出其核心就是"地方性知识";结合"炉灶改造工程"、"母亲水窖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三个典型案例,分析了非正式制度与制度绩效;指出非正式制度是制度绩效的关键影响因素,在农村地方治理实践中要充分考虑地方性治知识、地方性文化和非正式制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与国家关系中的社会是一种利益共同体,既包括狭义的社会,又包括市场,国家则是对社会作出政治安排的权力系统,社会与国家两者之间具有互构的法理机制和解释机制。本文分别对我国社会转型加速期的法理机制和解释机制的变化和新情况做了分析。如果要实现权归于国家,就必须确保利归于社会。制度性行动与非制度性行动的互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原有的制度性行动规则面临挑战。社会建设可以从更加合理地配置社会资源、更加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两个方面调节社会与国家关系。  相似文献   

5.
社会信用问题是社会转型的产物,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促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多重功能.根据运作主体属性的不同,国际上社会信用体系表现为市场式、公共管理式、会员制三种模式,区别在于治理主体.从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与职责入手,研究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是一个有效途径.根据我国当前的信用建设情况,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应该运用治理的多中心理念,及协同的整体性思想,分类、分步骤地推进.  相似文献   

6.
7.
8.
陈艾  李雪萍 《江汉论坛》2022,(11):130-136
社会治理共同体是以公共利益为主旨,多主体在共同认可的规则下,共有共用资源并集体行动的有机体,有着主体、认同、规则、行动等基本要素。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在治理主体结构、公共性的具体特征、规则运行、资源状况等诸多方面都有其特殊性。在“理念—场域”“主体—规则”“资源—行动”的结构下,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需要在“公—共—私”的双向转化中,持续生产、拓展公共性;在政府引导下实现市场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共同生长与发展,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双法”融合并形塑积极行动者;治理资源的输入与内在资源的转化并重,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共有共享并集体行动。  相似文献   

9.
社会协同是指社会各行动主体之间形成紧密配合的和谐关系与相互支持的合作行动.社会协同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问题,由此需要加强社会组织的发展.社会协同是社会组织与政府、企业、社区以及社会组织自身的协同.社会组织的社会协同将经历有限参与、发展参与、充分参与三个阶段.需要培育“社会”文化,建设社会协同良好环境;转变社会管理思路,调节社会协同定位;完善法律规范,建立社会协同准则;加强信息透明,形成社会协同监督.  相似文献   

10.
顾金喜 《浙江社会科学》2015,(3):70-76,83,158
城市社会复合治理主要指社会治理过程中,在政府主导的社会治理结构中强调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复合协同,通过合作、协商等多种手段共同治理公共事务的一种新型治理模式,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杭州上城区社会治理模式从创新理念着手,建构多元主体复合的治理新体制,推进治理体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通过项目型、行业型、整体性协同建构起社会化协同网络,在复合治理方面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种重要模式。但其仍应强化社会治理的法治化,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为突破口,进一步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变革,不断提升公众满意度,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善治。  相似文献   

11.
孙曼娇 《江淮论坛》2014,(2):147-150,177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我国现行基本养老保障机制存在城乡差距过大、制度整合性不够、经办管理效率低下、资金可持续性面临挑战等问题。作为社会养老保障的两大主体支撑制度,社会养老保险与社会养老服务在众多方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养老保障系统,必须从理念先行、资源整合、机制创新等方面入手,探索构建社会养老保险与社会养老服务的协同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2.
支持型社会组织:社会协同与地方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丙宣 《浙江社会科学》2012,(10):45-50,72,156,157
近年来,社会管理陷入了高成本、低绩效和信任危机的困局。协同治理理论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运用协同治理理论研究政府创办的支持型社会组织的功能和政府在协同治理中扮演的角色。研究发现支持型社会组织发挥着再造理念、建立支持网络、动员整合资源、提高多组织协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等功能,政府通过扶持、创办支持型社会组织吸纳社会资源,以一种新的方式主导和梳理社会。然而,支持型社会组织存在着行政化、内部化、成本高、责任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此,必须优化社会组织的培育机制、优化政府的赋权授能机制、优化组织规模的控制机制、优化责任与成本的分担机制以及收益的分享机制等问题,从而实现从行政吸纳向社会自主治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民间信仰与乡村治理——一个社会资本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间信仰是社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民间信仰的特殊功效是提高政府管理绩效的重要方面.本文运用社会资本的理论分析框架,对民间信仰及其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并尝试构建新型的民间信仰社会管理模式,以期对我国乡村治理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4.
协同治理的本质是治理的社会化,多元主体各尽其分、协同于理,这是协同治理的关键所在。协同治理意味着打破封闭僵化的体制机制,社会事业开放是其题中应有之义。这种开放并不是简单的放开,而是在普遍、无预设的价值体系之上行其所宜。在确立政府、社会、市场边界的同时实现三者的贯通,是协同治理的体现,也是社会事业开放的基础。社会事业开放并不是单纯的市场化和产业化,而是主办、经营和运行方式的多元化,推动三者的交融与互动是社会事业扩大开放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5.
针对"法是怎么适应社会需求、解决现实问题"的历史命题,以1978年以来的"第三次法律革命"为时代背景,对中国现代法治建设的变迁历程予以回顾,按照理想类型的方法可归纳出"社会管制""社会管理""社会治理"这三种国家治理模式。"拨乱反正"阶段的法治建设属于"社会管制"模式,强调法治的价值启蒙,以"压制型法"为手段、追求政治领域的稳定;"促进经济发展"阶段的法治建设属于"社会管理"模式,强调法治的制度设计,以"自治型法"为手段、追求经济领域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阶段的法治建设属于"社会治理"模式,强调法治的实践关切、以"回应型法"为手段,追求社会领域的共建。中国经历35年的现代法治建设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成就,但仍没有完全实现现代法治建设所追求的"法治秩序","社会治理"成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理念。  相似文献   

16.
社会发展机制是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的一种新范式和新方法。运用社会发展机制的分析方法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发展哲学认为,社会发展机制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必然环节和实现形式。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发展机制,虽然两者有着不同的质的规定性和发展逻辑,但两者统一于社会发展的逻辑进程,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17.
社会问题现有分类研究没有勾勒出社会问题的本质属性与清晰边界.社会问题作为“公众议题”均源于“个人困扰”的客观存在,现代社会是自愿互利交换物品的场所,嵌入此社会结构中的社会问题的问题性客观表现为两类,一类是交换过程中想要得不到的问题,需要政府强制分配才能解决,称为分配问题,如看病难与贵问题、收入差距问题、就业失业问题、住房问题、养老问题、教育收费问题;另一类是交换过程中不想要的得到了的问题,需要政府强制修订合约,称为合约问题,如环境污染、贪污腐败、社会治安、家庭婚姻问题等.除此之外,在人们指称的社会问题中还有一类价值问题,如色情、吸毒、赌博,其是否成为问题取决于个人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8.
复杂网络结构范型下的社会治理协同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开放演化、具有耦合作用和适应性的复杂网络系统,社会治理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环境和社会事物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传统由政府主导的线性管理模式不能对复杂社会问题给出有效的解释和应对方案,有必要引入新的管理范式,即复杂科学管理范式。复杂系统理论与社会治理具有内在的契合性,能够揭示社会治理复杂性产生的内在机理及其规律。复杂系统理论表明,越是复杂的系统,系统协调的要求越高,协同效应也就越显著。复杂社会网络系统所具有的小世界、无标度、社团结构、偏好连接及虚实"二相"性拓扑结构范型,对社会治理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需要分析社会系统的复杂网络结构及其特征,建立社会治理的协同创新机制和制度安排,展开协同社会治理。复杂系统理论为研究社会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公共性困境及其超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公共性"既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又是其支撑性条件之一。近年来的民主制度建设和促进社会组织发育等政策的实施对于"公共性"的生长产生了明显的积极效果。但是,"公共性"依然是当下中国社会建设面临的主要瓶颈。除部分的制度性因素之外,社会心理、共识缺失以及管理的技术化也是阻滞公共性发展的重要原因。推进公共性,提升不同利益群体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需要增进公共权力部门与民众之间的相互信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