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代蒙古族的婚姻习俗有不少与中原汉族传统婚俗不同之处,如多妻、抢婚残余、收继婚等。元朝入主中原之后,蒙古族婚俗对中原汉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在中原汉族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下,蒙古族的婚俗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前学界对于辽金契丹女真婚姻制度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世婚制、族际婚、"收继婚"等方面,且在部分问题上达成共识,其中在契丹婚姻形态与女真"收继婚"的表现形式上还存有争议."同姓不婚"是汉族及诸多少数民族所共同遵循的通婚原则,这种原则基于伦理道德的规范与统治者的政治需要,从古至今被广泛认同.契丹族正是借以"同姓不婚"的政治作用,通过联姻手段巩固自身实力.世婚制的确立,是对皇族与后族世代联姻的一种约束,这种婚制的特点并非一成不变,随着辽金统治者对传统旧制的挑战,世婚制习惯法也逐渐被破坏.文章将从以上几点,就目前学界关于辽金时期契丹女真两族婚姻制度的研究成果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3.
蒙元时期汉人收继婚的法律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汉以降,汉人收继婚因其紊乱伦常为法律所禁止.蒙元时期,受蒙古等民族婚俗的影响,在汉人中亦有收继婚流行.据<元典章>、<通制条格>等典籍记载的实际案例,元代对汉人收继婚的态度并非放任纵容,其法律调整在不同时期曾经发生重大变化,但主要内容、处理结果基本符合汉族的婚姻伦理传统且往往综合考虑了很多因素,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4.
蒙古入主中原的一个世纪是诸种文化大融汇的时代,这无疑使元代文化具有十分明显的多样化特征。作为文化实体之一的社会婚姻形态,它也具备这种多样化的特点,因此,从收继婚制来探讨元代的婚姻形态,对展现元代社会风貌,揭示元代社会的某些特征,从而说明蒙汉两种文化在十二至十三世纪的冲突与融合的过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收继婚作为少数民族特有的婚姻习惯,伴随元朝蒙古政权的建立也大量扩展到中原地区,引发不同婚姻价值理念的矛盾冲突.元朝面对复杂的收继婚情形,特别是汉族收继婚法律调整的需要,能够“各依本俗”,因时制宜,展示出元朝在处理多民族婚姻问题时的灵活态度,表现了元朝特有的文化面貌.  相似文献   

6.
收继婚分为两类:一是平簟收继婚,也就是指同胞兄弟之问或家族同章阊的转婚关系;二是上下辈之间收继婚,如父死,其妾嫁给其没有血缘关系的庶子,甚至有的继祖母嫁给孙子辈等.但这种现象对于中原华夏民族来说,也仅散见于<左传)等较早的先秦文献中.收继婚习俗历史悠久,形式不一,在我国古代各个民族不同历史阶段都有不同形式的存在.由于受传统伦理道德的制约,几乎历代政府和民同都禁绝之,清朝政府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7.
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匈奴、鲜卑为代表的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后"收继婚"观念和制度变迁,讨论北方游牧民族法律变迁,揭示该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法律观念和法律制度变迁背后的社会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8.
元代收继婚俗及其演变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的许多民族都曾有过收继婚姻的习俗。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 ,曾在中原地区汉族之中推行这种婚俗。但到后来 ,收继婚俗在汉族和蒙古族中都发生了一些变化。这是由社会的和经济的文化的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收继婚,是古代欧亚草原上各游牧民族普遍盛行的一种妻后母、报寡嫂的婚姻习俗。一元朝是十三世纪时由北方的游牧民族蒙古族建立的一个庞大统一的封建帝国.他们同样实行古老的收继婚。正如《出使蒙古记》所描述的:“每一个男人,能供养多少妻子,就可以娶多少妻子,…。按照他们的通常风俗,可以同任何亲戚结婚,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社会两大部类生产中,人类自身生产占有重要位置.而婚姻是实现人类自身生产的唯一方式.人类的婚姻史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经历了许多阶段.由于年代久远,后人对早已消失的婚姻制度和礼俗会产生种种误解,对《左传》中记载的“烝”婚和“报”婚就发生了这种情况.什么叫“烝”婚和“扳’”婚?这是曾长期存在于奴隶社会的一夫多妻制的婚姻形式之一.所谓“烝”婚和“报”婚是指这样一种婚姻形式:在父亲死后,儿子继娶庶母为妻,叫“烝”;在兄或叔父死后,弟弟或侄继娶嫂或婶母为妻,叫“报”.如果从女方言,则是转为庶子或夫弟、侄子之妻,所以又叫收继制婚或转房制婚.在《左传》里,关于“烝”婚的记载有六次,关于“报”婚的记载有一次.这种婚姻在当时是合理合法的,所以《左传》只做了客观地反映.但后人对此不能理解,以封建的伦理道德来看待此种婚姻,把它等同于“通”或“淫”,亦即“通奸”,这实在是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11.
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几次北方游牧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大融合时期,元朝就属于这样一个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由于蒙古统治者的支持与倡导,理学在全国各民族中,尤其是在蒙古族中得到了迅速传播。它推动了蒙汉民族的思想文化交流,促进、深化了蒙古的封建化。与此同时,受蒙古入主中原的影响,理学自身在元代也得到了补充,从而为理学的进一步发展起了重要的承递作用。 蒙古汗国建立之后,随着军事上的胜利,便日益多地接受了周边被征服民族的文化。尤其是蒙古奴隶主统治者的统治范围扩大到已经具有高度封建文明的中原地区后,中原地区封建的政治、经济体制以及封建文化开始逐步地注入蒙古奴隶制生产关系中,进而使蒙古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变革更加深刻、急剧。蒙古统治者刚进入中原,就被中原的封建物质文明所吸引。由于传统儒家学说的影响,蒙古统治者不断调整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政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及文化的发展,北方游牧民族女性的贞节观念增强,收继婚俗渐趋为人们所不齿,作为接受收继婚的主体,因自身无法摆脱世俗中约定俗成的习俗,其内心充满了挣扎与无奈,却又无法挣脱,只能被动地顺从.加之上层高压的政治因素、生产结构转变后的经济以及中原礼制文化的影响等诸多因素,冲击着辽金元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收继婚俗中的女性.  相似文献   

13.
论西域散曲家作品的喜剧色彩郝延霖元代是我国各民族大融合的时代,原来居住在边疆地区的兄弟民族得以进入当时的京城和中原其他地区,学习汉民族的文化传统,进行各种文学体裁的创作。在散曲文坛上,也出现了一批西域少数民族作家,如贯云石①、薛昂夫②、阿里西瑛③、兰...  相似文献   

14.
谁的爱巢难筑?──来自江苏省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夫一妻制社会,处于可婚年龄段的非婚姻状态(未婚、离婚、丧偶)两性人口构成一个所谓的“婚姻市场”.每个处在可婚年龄阶段的非婚姻的人因可以在婚姻市场上选择伴侣而自然地置身于婚姻市场中,又因结婚(初婚、再婚)而退出婚姻市场。对于象中国这样一个终身不婚比例很低国家,处可婚年龄段的人口都要进入婚姻市场,而其中绝大多数又因结婚而迟早要退出婚姻市场,有的人一生中甚至进出好烟市场多次,而与此同时则有极少数人始终在婚姻市场上徘徊(终身不婚),这既有当事人一些诸如对对方的要求过于苛刻,以至于在他(她)周围找不到…  相似文献   

15.
所谓收继婚就是娶寡嫂或后母的习俗。我国古代各民族实行族外婚和确立父权制后,嫁入本氏族的女子不仅是夫家的成员,而且也是夫家氏族的成员。这些嫁到本氏族的女子,有的是枪来的,有的是用财礼聘来的,因此夫死后妻要改嫁,多嫁给夫系家族成员,不使家族财产外流。收继婚也能防止部落离散,保存本部落劳动力和确保后代的繁衍。收继婚的内容主要包括:兄死之后弟收兄嫂为妻,父死之后子收父妾为妻,堂表兄弟之间在兄弟死后对寡妇的继承,姐死娶妹等。 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汉族就有收继婚习俗。如《左传》载:“晋侯燕于贾君”。晋侯即晋惠公,贾君即太子申生之妃,亦即惠公之嫂,这便是弟由燕而纳嫂。《左传》闵公二年载:“共仲通于哀姜,哀姜欲立之。”共仲即庆父,是鲁庄公的弟弟,哀姜即鲁庄公的夫人,即弟妻嫂。这种收继婚事例史书不绝于载。如隋炀帝纳父之妃宣华和容华两夫人;武则天原为唐太宗的才人,后被太宗儿子高宗收为皇后。 至汉代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原始突厥语族、原始蒙古语族和原始满洲—通古斯语族诸民族就有收继婚的记载,收继婚是我国北方民族普遍存在的婚俗。现据文献资料按语族分别简述之。 一、原始突厥语族各族的收继婚 匈奴,亦称“胡”。战国时分布在燕、赵、  相似文献   

16.
反掠夺婚姻的呼声,是元代妇女发出的最痛苦的呼声,并响彻于许多杰出的元杂剧中.这是有时代原因的.在阶级社会中,掠夺婚姻常常是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文化落后的民族中,掠夺婚姻又往往是一种民族风习.元代统治者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以及他们保留的落后风习,使得凭借暴力、权力、财力掠夺婚姻,成了一种相当普遍的社会现象.特别是在蒙古灭金、灭南宋的过程中,掳掠妇女、强迫婚姻,曾酿成了无数的人间悲剧.例如,公元1213年成吉思汗亲率大军伐金,"凡破金九十余郡,两河、山东数千里,人民杀戮几尽,金帛、子女、羊畜牛马席卷而去,屋庐焚毁,城郭丘墟"(《续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又如  相似文献   

17.
户婚律是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规定,它有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汉代《九章律》有关婚姻家庭关系的法规划入户律,魏晋而降,北齐律以婚事附于户,称婚户律,北周则分别婚姻、户禁两章,隋开皇律合户婚于一,唐永徽律仍隋旧。封建时代缺乏以婚姻关系为立法原则的单行法,反映了中华法系诸法合体,出礼入刑的重要特征。法典文献里所谓的户婚律包括户律和婚律,它往往只是作为刑法的附著法规形式而调节婚姻家庭关系。本文着眼于户婚律中有关婚姻立法原则和法规,从这一角度探讨元代婚姻制度的法理意义,从而增进我们对元代婚姻形态的多侧面理解。  相似文献   

18.
对乌孙收继婚制度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沐  王希隆 《西域研究》2003,(4):104-111
乌孙的收继婚有着相当严格的法则和收继顺序,它不仅是一种婚姻制度,同时也是乌孙身份 继承制、丧偶妇女赡养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张泰 《兰州学刊》2008,(1):151-153
收继婚习俗历史悠久,形式不一,在我国古代各个民族不同历史阶段都有不同形式的表现。许多史料表明,在传统伦理道德的影响下,几乎历代政府和民间人士都大加挞伐,清朝政府更是屡屡禁止。但是,事实证明对收继婚风俗的消除与禁绝并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蒙古入主中原、攻城略地的过程中,中原学术文化受到巨大的破坏,儒生被屠戮、被奴役,文化典籍被损毁。当时的一些藏书家肩负起保护和传承中原学术文化的重任,呈现出有别于前朝的新特点,从中反映了元代统治者对学术文化既压制又利用的态度,亦可窥见元代士人的生存状况和心态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