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谈成分句     
句子是语言的使用单位,是说话人——听话人语言行为的反映。①一般地说,句子可以由一个词构成,也可以由大于词的词组织构成。这是比较常见的语言现象。在现代汉语中,除了词或词组可以充当各种句子成分之外,还有比词或词组两种语言单位更高一级的语言单位,即作为结构体的句子,也象词或词组一样,可以在句子里,居于不同的位置,与相邻的词或词组发生不同的语法结构关系,充当不同的句子成分。  相似文献   

2.
句子是运用词或短语按照一定的组织规律组成的。句子既可组织也可以划分,划分句子成分的目的,是在于分析句子的组织规律,提高用词或短语造句的能力,更好地运用句子表达人们的思想,为经济建设服务。目前对怎样划分句子成分众说纷纭,有的专家认为划分句子成分必须划到最小的造句单位词;有的认为划分句子成分不必划到词;我认为句子划分舍去附加成分后,留下的主要成分必须保持原句的本义,如果留下的主要成分之义与原句义相悖,就必须保留句中的某些附加成分,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或划分到词或划分到短语,应应具体的句子而异,不能一…  相似文献   

3.
新闻语体的句子应该比其他语体的句子短,这是由新闻的易读性决定的。但是目前的一些新闻语言研究中,统计出的句子比其他语体的句子还要长几倍。一些新闻语言研究中同时以单句和复句为单位。单句和复句在语法结构上不是同一层级的语言单位,同时作为计算单位,是违反逻辑的。语法系统中,小句是基本的句子,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新闻语言研究中也应以小句为计算单位。  相似文献   

4.
§1 我们所说的句法结构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词构成的组合形式。对于这种组合形式,在我国语法学界,有人叫短语,有人叫仂语,有人叫词组,有人叫结构。句法结构,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成为句子。就一般来说,它是词和句子之间的中间站。汉语语法范畴主要依靠大小语言单位互相结合的次序和层次来表达,我们从这个中间站来考察汉语句法结构的分析问题,可能是比较有利的。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学语文对语法部分的教学仍沿袭传统的一套模式,对句子只作一个平面的分析──句法结构分析,即将句子切分到词,然后确定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句子成分有六种:土语、调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各种成分担任不同的句法功能;主语和调语是句子的主要成分,其余的是句子的次要成分。分析时,先找主要成分的中心词,然后把连带成分找出来,再将定语、状语、补语从土语、谓语、宾语中找出。用加线法示意就更具有简明、清晰的特点,划分起来也十分便捷。在理论上,这种分析方法是建立在以句法为中心的系统之上的。它的最大优点…  相似文献   

6.
一离开了汉语的基本性质去进行汉语研究,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汉语具有哪些语法范畴,这是决定于带有民族特点的汉语本身,而不决定于它种语言都有哪些语法范畴。忽略了这一点,汉语研究就不可避免地将会同它种语言进行比附,面对汉语中的一些独特的语言现象,作出并不符合于汉语规律的任意性的解释。在汉语研究中,到目前为止可以这样说:词这个语言单位,以及词类的区别,句子成分的划分,单句和复句的界限等等问题,还没有一个解决得比较理想。这就不能不使我们怀疑,是不是我们对汉  相似文献   

7.
导言1、我们这里所讲的句法结构,指的是由两个词组合成的结构单位,是句法结构中最小的、最基本的结构体。因为它最简单,只有一个结构层次,便于说明问题。当然,我们也要谈到两个以上层次的复杂的句法结构。2、现代语言学的语法研究中,越来越重视语法结构的语义分析、语义成了语法结构分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它对语法研究和语言教学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第二语言教学来看,想使学习的人掌握一个个具体的语言单位,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要学  相似文献   

8.
任何一种语言的结构规律都是从语言事实中概括出来的,不能从逻辑的观点上离开现实的语言去谈语法,随意地解释语言现象,让语言反过去迎合主观规定的语法信条。语言事实是不能任意改变的。高名凯先生指出:“句法结构是词与词之间的结构关系的格式。各种语言中的句法结构大体相同,不同的是句法结构的表现形式。表达句法结构的语法手段主要有词序、虚词、构形形态、语调等几种。有的语言通过词序和虚词来表达句法结构,有的则通过格的形式来表达句法结构”。  相似文献   

9.
1.饲素、词、词组、小句、句了和句群等语法单位构成一个等级体系。低级单位只能组成高一级的单位,不能跨级组成。2.小句是独立的一级语法单位。单句是由一个小句组成的句子。3.句子严格地指小句)是由词组构成的。4.句子成分(专指主谓句的结构成分)是指词组于面上若干个相对独立的词组包括零结构词组,词组成分是指词平面上从充当句子成分的词组里分出来的词。5.分层分析法。  相似文献   

10.
作句子成分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个词组(包括复杂的词组)。这些都是在语言现象中常见的,一般语法书也都谈到。此外,不同类型的复句,包括多重复句在内,也可以作为句子的成分。这些成分,虽然也具备复句的形式,但不是作为独立的复  相似文献   

11.
《马氏文通》在“正名卷之一”、“论句读卷之十”中较系统地了论述句子成分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这种论述也散见于对实词、虚词的分析中。界说十一:“凡字相配而辞意已全者,曰句。”这里的“字”相当于现在的词,词与词组合,并表达了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形式,便是句子。这个定义与现代意义上的句子概念已基本吻合。句由句子成分构成。《马氏文通》把句子成分称为“词”,共有七个:起词、语词、止词、表词、司词、加词和转词。其中前三个(包括表词)是句子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2.
对于英语中利用语料库驱动方法进行的程式化语言研究进行评述,对比分析其理论基础、研究角度等方面的异同,发现意义单位、语义序列、语法模式以核心词为中心,揭示程式化词语序列中词与意义、词与语法之间的关系;词束没有核心词,强调语篇功能和语域差异。此外,意义单位重视语义特点和意义的完整性,语义序列和语法模式则强调词汇语法模式,但是语法模式是比语义序列更为抽象的概括。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与作文》2008,(11):34-38
一.句子的成分 由词或短语构成的能表达一个比较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叫做句子(Sentence)。构成句子的词和短语根据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可分为若干句子成分(Members of the Sentence)。  相似文献   

14.
焦点是近年讨论较多的研究主题之一。焦点会借助某些句法手段或句法结构体现出来,在语言的长期使用中,焦点表达的手段固化(语法化)在句法结构中了。句子结构由各种关系构成而不是各个要素的简单相加,句法单位按照一定的规则层架出最终的句子表达式,达到说话人意图达到的目的。对焦点和句法结构层次性的有效分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英语写作起到指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选取中国当代著名儿童文学家曹文轩代表作《草房子》《青铜葵花》《细米》中的颜色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搜集颜色词、分析颜色词的构成方式和在句子中承担的语法作用,发现小说中的颜色词的使用和基本颜色词理论基本契合;同时作为儿童文学作品中的颜色词,其使用符合儿童认知规律和语言习得规律。  相似文献   

16.
总说词不仅是词汇单位,也是造句的单位。索绪尔说:“词是我们意识脱离不开的单位,是整个语言机构中占据中心地位的单位。”前苏联语言学家斯米尼茨基(A.И.Смирницкий)说:“词在词汇领域内和语法领域内都是语言必需的单位,因此必须把词看成是语言的基...  相似文献   

17.
0引言本世纪50年代末以前,在蒙古语描写语法中通用的基本(最高)语法范畴主要有语言单位及其类别(单位包括语音、词及其后缀、句子等)。有时也出现bairulal(相当于结构),tonalca(体系或系统)等术语,但没有像现在这样使用得普遍。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来,在蒙古语言单位中不仅曾加了音位、词素、词组这样新成员,而且已经普遍使用了结构、系统等重要范畴,并把语言看作多层次结构系统了。这表明蒙古语言学理论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同时也不难看出在语法范畴方面仍然存在着需要澄清的一些理论问题。语法描写不等于语法理论,理论是描…  相似文献   

18.
大学英语新大纲指出,外语教学不能停留在句子水平的语言能力的训练上,而必须重视在语篇水平上组织教学,进而培养学生在语篇水平上的语言交际能力。语篇教学已逐渐成为贯彻执行新英语教学大纲的主要教学模式。语篇教学是外语课堂教学结构的一项重要改革,语篇教学大胆跳出语法、句子的格局,立足于“使用”和“交际”。它强烈地冲击着以语法为中心,以句子为单位的传统教学方法,并且大大地促进了外语语言教学的改革。传统的外语语言教学中通常不能把语言学理论的研究运用于实际的语言教学之中,换言之,即把语言教学与语言学研究脱离开来…  相似文献   

19.
意义和功能     
(1)句子是有结构的,它由句子成分构成。充当句子成分的,除词以外,还有词组、愤用语等,而基本的是词。因此,虽然构成句子成分的不一定限于词,但在本文中是把充当句子成分的都单纯地看成是词,并从这种成分词的意义的有关问题开始讨论。  相似文献   

20.
短语是词和词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的语言单位。汉语的语言单位可以分为五级: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在这五级语言单位中,短语显得特别重要。 一、短语是五级语言单位的中坚 短语在词与句子两级语言单位中,处于中间站,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词是它的构成材料,它和词又都是单句的构成材料。著名语法学家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