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能否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当代世界各国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更是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我国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因此,实现可持续发展,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难点。本文从“天人合一”的价值目标、空间性生态伦理诉求、时序性生态价值目的等可持续发展的思维向度,探讨了如何理解、把握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基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面临的一系列发展问题,生动体现了对于人和社会的现实境遇与未来发展的价值关怀,内在蕴涵着丰富的价值哲学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价值意蕴主要彰显为以人民群众为本位的价值主体确立、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的价值评价标准、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价值实现途径、以统筹兼顾为方法的价值实施手段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3.
生态和环境问题在当代已经引起了一种全球性的"生存焦虑",成为许多不同学科共同的研究对象.尽管这些学科研究的角度、方法、结论不尽相同,但都含置着一个共同的背景价值,那就是"为了人的生存与发展".因此,生态与环境问题在本质上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文价值问题.从这种"背景价值"角度来反思当代中国所面临的生存家园危机具有更为深层和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都市桃花源"是指在城市里建造的生态、和谐、自然、具有田园风光特色的区域,是一种可以使城市可持续发展、有效解决城市生态问题的理想建设模式.湖南参展世博会的展馆创意为"桃花源里.湘都(Xanadu)",是湖南"两型"社会建设实践的浓缩,是湖南发展的根本理念,展示了生态和谐的两型本质."都市桃花源"对生态文明不仅具有理论价值,也具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天人合一”思想在科学发展观中的价值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冬梅  杨秋生 《理论界》2009,(1):159-160
"天人舍一"的基本涵义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充满"和合"综合思维的"天人合一"观所蕴含的"天人同类,全面发展"、"天人同性,和谐一致"、"天人同健,自强不息"思想.为我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最终实现人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依据和思维模式,"天人合一"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价值维度.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面临的一系列发展问题,体现了对人的现实生存境遇与社会发展未来的价值关怀,内含着丰富的价值哲学思想。这主要表现为以人民群众为本位的价值主体、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标准的价值评价、以执政为民作为选择的价值取向、以创新为契机的价值创造和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手段的价值实现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论高校生态德育的价值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高校生态德育所坚持的价值取向不能沿袭传统德育所倡导的价值取向,它应当注入新的内涵,把“以人为本”作为根本价值取向、人与自然和谐作为主体价值取向、可持续发展作为核心价值取向、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取向,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社会生态人是指为顺应生态发展规律,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和谐共生并协同进化的人,它反映了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对如何处理人与社会及自身、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正创造和培育着新型的人性模态,并实现着对人的重新塑造.社会生态人人性内涵与科学发展观的人性要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战略提供了合理的人性范式,能够成为科学发展的理想实践者.  相似文献   

9.
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阮东彪 《兰州学刊》2008,(10):196-198
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生态失衡所带来的人类生存危机,面临自身发展领域所发生的新变化,必须冲破原有的价值局限,因此,我们必须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通过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各种方式和途径,我们可以开发出以下生态价值:树立正确的生态责任感,形成正确的生态意识,确立整体利益的观念,内化思想政治教育成果为保护生态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0.
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观,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理性,而且体现了对生态伦理的终极关怀,科学发展观突出了生态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本文主要从生态角度探索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内涵.  相似文献   

11.
由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中心主义——树立生态价值观,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前提和决定性环节。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就要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借鉴国外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经验,改变以GDP为考核官员政绩的主要指标,建设"生态社会",发展生态产业,实行绿色管理,倡导绿色消费。  相似文献   

12.
陈光连 《兰州学刊》2007,(10):17-20,16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生态伦理思想的基本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而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思想内涵.儒家历来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荀子也专门写了<天人论>,其中蕴含了"天、地、人相参"等生态伦理意识,既强调尊重自然价值的"制天命而用之",又强调"谨时其禁"的生态道德责任,从而把对自然的利用和保护有机而辩证地结合起来,这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参考价值和现代文化转生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充分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发展的真理维度、价值维度和生态维度的统一,是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以人的权利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关注入的权利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价值依归;统筹兼顾发展人的权利: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生态危机对人们生产生活影响的日益加深,生态问题与民生问题不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问题,而是成为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矛盾统一体.当人们从伦理视角去考察生态与民生的基本关系时,发现生态消费所具有的适度和绿色不但对于自然环境,而且对于人的生存发展都非常有利;生态产品不但有利于自然界的休养生息,而且有利于人类的发展与延续.人们不仅可以从自然界中获得经济价值、教育价值、医疗保健等价值,还可以提升自身的幸福指数.当人们在平等视角下去分析人与自然、代内和代际的关系时,发现生态权利已经成为人们必须努力去争取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16.
随着南京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所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加,南京的发展需要确定新的坐标系,以便为南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领城市的未来发展确立新模式.本文通过对南京创建生态城市基础条件的分析,研究了南京创建生态的总体思路,结合南京的实际阐述了南京近期创建工作的八大生态工程,并为南京启动创建工作提供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生态社会主义以生态效益为核心价值,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追求目标,主张重新检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生态社会主义把生态运动同社会主义运动联系起来,从另一个视角印证了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意义.生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和谐发展,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李萍  王伟 《学术月刊》2012,(4):90-95
检视和比较中西方关于生态价值问题的研究文献,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并将其引申扩展到探索生态价值的致思路径是:沿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线索,从经济系统、生态系统和生态经济系统考察商品总价值、生态总价值和商品价值总量之间的内在关联及其数量变化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由低到高的提升,商品总价值、生态总价值和商品价值总量三者之间呈现由同向递增变动到无序变动、再到更高层次的同向递增变动的趋势。在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生态问题的状况下,重新认识和理解生态价值问题,将有利于改变当前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过度单一的局面,有利于转变人们对自然生态资源、生态环境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的传统发展理念,有利于有效推动自然资源定价和参与市场化治理,并为其提供理论基础,从而使自然生态环境能够被科学、合理、协调、可持续地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的价值眷注: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文明本以实现人的解放为价值归宿,但现实却是人在工业社会中的迷失和异化,在当代表现为人类面临着自己酿成的巨大的生态危机.回顾工业文明的进程,其人类中心主义的哲学支柱在张扬人的主体性的同时,也割裂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断绝了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在满足了人类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否定了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生态文明作为解救工业文明的一条必由之路,以其时"天人调谐"的信仰代替了人类中心主义,以可持续发展的新发展现否定了片面的经济增长现,以人的全面发展纠正了人的"单向度"化.  相似文献   

20.
哈贝马斯关于生态伦理的定位及作用的论述,对中国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重建价值理性判断有颇多启示:针对中国发展面临的困境,必须科学定位生态伦理的作用;强化企业生态伦理的绩效考核;形成生态和谐共生的主流意识;在人文价值的基础上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完善可持续性发展的政策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