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贾薇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9(3):60-63
犹太人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一神教,同时还在科学发明及经济领域也做出了突出贡献,而将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犹太人的教育制度及拉比的作用.文章对犹太人及其文化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79-86
拉比约书亚与文喜禅师在对待神(佛)态度上的相似性为拉比犹太教和禅宗之间的宗教对话搭建了桥梁。拉比犹太教和禅宗都是高扬"人"的宗教,在人神关系上极力强调人的价值,从而使神(佛)作为信仰权威的色彩不断淡化,两者具有很强的可比性。然而,两者在本质的人神(佛)关系中存在差异,拉比犹太教依然为神保留绝对至上的位置,通过语言逻辑无限趋近于上帝之道;而禅宗将人与佛的地位拉平,不仅消解佛、菩萨之无上权威,而且消解人佛之间的差异和距离,剔除了语言逻辑的作用。宗教对话的意义在于通过交流实现彼此之间的深刻理解,而以相似性为开端进而挖掘两种宗教的本质区别这一过程,有效地增进了彼此之间的理解,可以作为宗教对话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3.
胡浩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172-173
高度自由、宽容和开放的美国社会使得众多民族的历史纷纷融入美国的历史之中,犹太人提供了一个较为典型的范例。而世界范围内对美国犹太人在今天美国社会各领域乃至国际事务中作用和影响力的种种传闻,使得越来越多的人 相似文献
4.
张淑清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0(4):65-70
美国犹太教改革派运动发端于1824年。该派主张修改传统犹太教中不合时宜的律法、习俗和宗教习惯,从而增强犹太教的吸引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犹太教改革派在美国发展迅速,到19世纪末,它成为美国犹太教中最主要的派别,对指导美国犹太人进行了宗教实践和适应现代生活等各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崔绪治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4)
社会是一个具有复杂结构的关系网络。道德在其中具有特定的地位与作用。唯心论无限抬高其地位、夸大其作用,把道德能动的反作用夸大,绝对化为本原性的决定作用。这就完全颠倒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机械论、庸俗唯物论则走到另外一个极端,完全抹杀道德应有的地位和否定道德实际上所起的重大作用,这样也就等于取消了道德现象存在的客观根据,根本无法解释道德何以存在,也无法估价道德的社会作用。只有唯物史观才能科学地判明道德现象在社会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因而也只有唯物史观才能指导无产阶级说明历 相似文献
6.
李爱勇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2):71-74
文章在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指出犹太教、犹太教育和犹太民族性之间三位一体的关系:犹太教是犹太人的精神支柱和思想核心,它具有教育性的特点;犹太教育是犹太人精神和思想得以形成和保持的根本方法,它具有宗教性的特点;犹太人的民族性是犹太人千百年来将犹太教教育化和将犹太教育宗教化的共同结果.并据此指出,三位一体性是犹太人在历史上一次次地丧失家园而民族性却一次次地加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陈贻新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8,(2)
生活方式是从人类生活的角度,表现人类社会的一切社会关系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范畴,它既不能归结为人们日常的消费方式和交往方式,也不能看作是囊括一切现象(包括生产方式)的范畴。生活方式从内涵上看,包括生活主体、生活需要、生活观念、生活模式四个要素;从外延上看,涉及劳动活动、消费活动、政治活动、交往活动四个领域。生活方式是表现社会深层结构的表层结构,它对人类社会发展起着协调、积淀、转化和变革等作用。 相似文献
8.
吴晓燕 《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卡夫卡与犹太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从犹太文化背景出发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城堡》的深层意义。它讲述的是身处异乡的犹太人的"独特的感觉"。在欧洲,有着歧视和排斥犹太人的传统。卡夫卡生活的年代,反犹主义盛行,犹太人的生活艰难,加上父辈的影响,构成了卡夫卡或小说的主人公K被迫走上了通往"城堡"之路的社会、家庭背景。在这条漫长的道路上存有多种障碍,有他们自身的因素,即无法摆脱犹太精神格托世界对他们的影响,也有语言所引起的交流障碍等。究其各种障碍形成的深层原因,最主要的是宗教信仰问题。其次是历史原因。再次是经济原因。卡夫卡就是从他的犹太心灵出发叙述一个犹太人难以进入异域他乡的"城堡"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侯哲安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91,(1)
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人类增强自身的力量,改造环境,扩大活动范围的历史,也就是一部改革开放史。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①说明改革的对象是人和环境,改革的目的是改造环境,更好地为人服务,同时在新的环境中培养出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0.
11.
张淑清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4(2):27-32
通过对《圣经》、《密西拿》和《塔木德》进行文本分析,以古代犹太妇女是否在圣殿及犹太会堂中占有一席之地为视角来探讨古代犹太妇女的宗教地位。 相似文献
12.
吕辛福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随着互联网、手机的普及,微博在现实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影响也逐渐由旁观者走向参与者。如何发挥其优点,限制其不足,日益成为人们的关注点。加强微博话语平台在构建和谐社会、法治社会方面的作用,需要做到三点:一是坚持法治化策略,二是坚持多元化策略,三是进行广泛的新媒体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德元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8(1):1-3
政治文化的认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灵魂,人们在政治心理、政治思想和政治价值观上的认同直接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政治文化正经历着解构与变迁,传统政治文化正在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转变,因而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与政府的角色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晓晖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8):23-25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攻坚阶段,各种社会矛盾逐渐暴露甚至激化,政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导者、推行者,政府角色行为直接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速度、质量。政府应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政府管理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应正确认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公共政策制定应体现公开、公平和正义;应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建立危机预警干预系统和社会救助体系。总之,应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行为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5.
主体性在社会规律生成中的地位问题是唯物史观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指出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不可逆性、必然性和重复性的普遍性品格,同时也指出社会规律自身具有的主体性、自觉能动性和加速性的特殊本质,并且进一步论述了社会规律生成于以社会关系为基础的主体创造与主体选择相统一的人的主体活动之中。因此说,人的主体性在社会发展规律生成中全面、鲜明而深刻地展示了它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6.
17.
胡碧媛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试图通过对贝娄的《洪堡的礼物》,马拉默德的《基辅怨》和《店员》,辛格的《卢布林的魔术师》四部小说的典型人物的分析,将美国犹太文学纳入犹太移民与宏观的移民世界及微观的美国社会的文化接触这一特定的理论框架,并通过分析犹太身份着眼于阐述美国犹太文学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蒋翃遐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2):25-28
《伙计》因其精深的思想主题和完美的艺术形式而被推崇为马拉默德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 ,马拉默德运用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犹太幽默。通过分析小说中犹太幽默在人物塑造、主题揭示方面的作用 ,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展示马拉默德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9.
刘百陆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07-113
开封犹太人清真寺是开封犹太教众举行礼拜、诵经、祷告等宗教礼仪的场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它先后经历11次重修、重建,面积从556.1㎡增至8196.2㎡。清真寺的格局也相应发生变化,由起初"一进院"扩至"四进院",从独尊上帝进而增添了尊崇民族祖先、社团及家族先人的宗教设施,清真寺的文化功能益加丰富。考察开封犹太人清真寺,不仅需要结合犹太宗教文化进行研究,而且需要关照开封犹太人所处的儒家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