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爱玲对女性世界的体认 ,对乱世人生的感悟 ,都极富别具一格的女性色彩 ,她的小说中也相应凝聚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本文主要从月亮的意象及家庭婚姻两方面 ,对张爱玲小说中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心理意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文坛上的天才女作家张爱玲,以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描绘了一个"大而破"时代女性的生存状态,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女性形象,主要有被扭曲的疯狂变态女性和为谋生而谋爱的女性两种;张爱玲洞察和把握女性生存状态的高超能力,主要缘自于她的家庭和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充满着苍凉、哀婉的色调。她们虽然悲剧类型不同,有人格扭曲的虐待狂、金钱树上的"攀枝花"、命运捉弄下的投降派、风月场上的牺牲品等,但其悲剧根源却是一致的,那就是世态的炎凉、人性的弱点和欲望的膨胀。认识其悲剧性,可使人重新审视社会和人生。  相似文献   

4.
女性主义批评是20世纪文学论坛中颇具颠覆型的革命.它从全新的角度审视了文学史,文学现象以及经典作家和作品,揭示了文学领域中想来被忽略的层面.论文利用女性主义批评分析了毛姆«人生的枷锁«中几个与主人公菲力蒲有重要关系的女性包括凯丽伯母、米尔锥以及萨拉.她们分别代表了毛姆心目中女性的三种形象--可悲的"天使"、"女恶魔"和理想女性.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做出分析,以至重新的阐释,发掘小说中毛姆含而不露女性观.  相似文献   

5.
满族作家叶广芩在其京味小说中,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传统女性形象。有独断专权的大家长:舅太太、瓜尔佳母亲和惠生老太太,有封建文化的“守护者”:舅姨太太、二格格和莫姜。作家对前者虽然给予了一定的理解,对她们身上所蕴涵的传统文化的痼弊进行了犀利的批判,而对后者在进行批判的同时,又寄予了深切的理解与同情。  相似文献   

6.
在海峡两岸女作家的笔下,女性情人形象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痴情女子,深陷感情的漩涡难以自拔;二是欲望女人,或为释放性欲而放纵自己,或因金钱、权势而出卖青春和肉体。此外,还有一类事业有成的女性,仅仅为了弥补感情的寂寞空虚而不得不去做情人。尽管这些女性性格各异、境遇有别,但是大多数都是依附于男性,缺乏独立意识。在她们身上,既反映了女性精神成长历程的曲折性和艰难性,也展现了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7.
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张爱玲的小说侧重于对人物的心理分析,尤其是潜意识心理分析。当然,她的小说不限于对女性心理的分析,但作为女性作家,她有意无意地偏重于对女性的关注。她对女性自身痼疾的揭示,对女性潜意识心理的分析,为后来女性文学的发展开拓了新的路子。  相似文献   

8.
在农民工小说叙事中,关于女性农民工的叙述数量众多,恐怕要占到新时期以来农民工小说叙事的半壁江山。农民工小说的女性叙事集中书写改革情境中身陷城乡分割体制中的独特女性命运,充分暴露了男权社会的专横、阴戾和丑陋。然而,整体上过于悲苦哀怨的农民工小说的女性叙事还是钝挫了它的女性意识批判的锋芒,只有少数描述进城农村女性新变的作品显示了农民工小说女性意识的深度,勉为其难地切入了时代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从女性主义文学的角度来看,张爱玲小说中女性主体的构建,是从四个方面进行的:畸形/变态中的女性;梦想/幻灭中的女性;无奈/堕落中的女性;青春/叛逆中的女性.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有着冷眼观世的孤高和略带神经质的艺术敏感,因此她能冷静而真实地走进女人生命深处,成为"五四"女性神话的颠覆者和解构者.她冷峻地写出了男权社会女人的生存实态,把女人的故事从天上拉回人间,向世人挖掘展示这样一群不被主流社会正视满心只想着维护自己身心利益的普通人.张爱玲在她的小说中塑造了"坚守传统职业的女结婚员们"、"寻找自我意识的新女性"、"不停挣扎的英雄"等形象,这些女性的生活状态不再有神的虚幻光圈.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小说中的叙述者在时间、情感上与人物保持着距离,这样的距离控制使得她的小说呈现出一种苍凉、冷峻的叙述风格,具有一种穿透人性隐秘的深度和力量。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以自己早期那梦魇一样的对父亲与母亲的情绪记忆为原型,为我们带来了被去势的父亲和沉默/疯狂的母亲形象.她用尖酸刻薄的语言淋漓尽致地挖苦、嘲讽了传统文学中所塑造的"父母"形象,极其冷静而有残酷地撕下了蒙在"父母"形象上的光辉面具,让"父母"猥猥琐琐、毫无遮拦地曝晒在阳光下,充分展现了"父母"身上无可救药的畸形、变态,颠覆了人们心目中惯常认为的高大威严的"父亲"和崇高无私的"母亲"形象.  相似文献   

13.
废墟文化背景中的女性群体是迷失的羊群。一部分女性像殖养在苑囿中的动物 ,她们自己认为不置身在这苑囿中就无法生活 ;另一群女性虽也有精神家园 ,但废墟焦土使她们成了失去草原的羔羊 ,沦为畸形婚烟的悲剧 ;而也有那么几个如晨曦般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中国,电视、电影和网络成了大众最直接、最普遍的娱乐方式。大众在娱乐时反叛传统的审美观,出现了强烈的审丑倾向。此文通过电影、电视、网络恶搞三个方面对大众娱乐审丑的表现进行分析,指出要对大众娱乐时走进嗜丑误区的现状进行必要的审美导向,最后提出正确的审丑观。  相似文献   

15.
西方现代审丑思潮与中国先锋小说丑学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考察西方现代感性学中的“审丑”及其对中国新时期先锋小说的催生作用,描述了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先锋小说的感性学观念的变化——由审美到审丑的演进,进而论述了审丑这一先锋小说的重要特质。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从家世、生活经历、性格、教育四个方面考察张爱玲与白先勇生活及创作的异同,并以此观照以上因素对他们的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沦陷期的上海,是张爱玲小说创作的文化想象资源,是她小说中人物的生活空间.她对上海的文化想象,是建构在"重新塑造"的都市空间--公馆、内室、公寓、电车、影剧院等等.这些日常生活场景和都市化物质形态,成为小说叙事意义的生产者,参与了故事情节的推动.而香港,在张爱玲的笔下,处处成为上海的"他者"形象,成为上海的必要的对照和补充.  相似文献   

18.
当代家族小说的悲剧性审美格调是透过“生存之苦和绝望体验”,“灯油耗尽和大限将至”,“最后一个拯救者出场”,“命运轮回和历史循环”等方式呈现的。众多文本以浓烈、苍凉的悲剧色彩对人类的生存图景进行了全方位的审美关照,在展示历史无理性及循环性的同时,塑造了诸多寄予着作者的情感、抵御着他自己天性中和来自外界的各种神秘力量而踉跄前行的人物,独树了传输悲凉情怀、引发人们思索的典范,显示了富含悲剧意蕴的艺术作品感人肺腑、动人心魄的审美力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鲁迅小说作品中人物的分析和论述提出中心论点:“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平民化特征,在他们身上集中地体现出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意识形态”,本文通过小说中平民化的人物形象,分析其在半封建半殖民地制度中悲剧性的生活,为文中打下一个论述的背景,然后重点对小说中具体人物形象与精神立意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的社会科学研究中,一般都不够重视女性的知识和经验,也很少听到妇女的声音。至于少数民族妇女的声音和经验,更是微乎其微,甚至还存在性别的偏见和对少数民族女性的歧视。这样,往往使少数民族妇女的利益和权利被忽略,并使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贯彻受到阻碍。因而,随着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运用男女平等的视角,探讨研究少数民族妇女的知识和经验,发出她们的声音,不仅对社会科学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将对促进妇女的发展和维护少数民族妇女的权益产生积极影响,为在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所以,从民族妇女的实际出发,建立少数民族女性学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