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4 毫秒
1.
婚恋观是人们对恋爱和婚姻基础问题的看法,婚恋观与其恋爱、婚姻行为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社会发展稳定。当前.各种新观念、新思潮层出不穷,年轻一代婚恋观正在发生着温和而又深刻的嬗变。本文将古代婚恋观与现代婚恋观进行对比,研究青年婚恋价值取向的变化,引导青年端正婚恋动机,接受系统的婚恋教育,树立正确的性观念。  相似文献   

2.
婚恋观直接影响人们的恋爱和婚姻行为,对恋爱和婚姻生活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趋于网络化。社交模式的转变也会作用于恋爱双方以及配偶之间的交往方式,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婚恋观念。网络社交媒体的便捷性容易使人们产生过度依赖,严重影响和减少了恋人双方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此外,恋爱中的个体过于沉迷网络社交,容易使亲密关系产生分歧和冲突,还会影响人们对于当前婚恋关系的看法。因此,深入考察青年婚恋观的影响因素,尤其是信息时代下网络社交媒体对青年婚恋观形成的影响,这对于促进青年婚恋工作,推动青年婚恋观念更加文明、健康、理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3.
无奈与挣脱是当前贫困农村地区青年在婚恋问题上的现实写照.传统与现代的双重束缚,在婚恋道路上的屡次碰壁,使贫困农村地区青年婚恋观发生了扭曲,表现在婚恋物质化、恋爱娱乐化、择偶被动化、性爱随意化等方面.走出婚恋困境,回归婚恋自由与本真必须要基于马克思主义婚恋观的理论分析视角,把精准扶贫与解决贫困地区青年婚恋问题相结合,消除导致婚恋观扭曲的贫困问题;把净化社会舆论环境与推进移风易俗相结合,营造积极健康的婚恋风气;把完善婚姻法律法规和法制教育相结合,为婚恋打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把马克思主义婚恋观教育与社会诚信建设相结合,全面提升全社会婚恋道德水准.  相似文献   

4.
当今高校大学生在正确处理两性情感及婚恋问题上,特别是女大学生在婚恋价值取向上出现了功利性的趋势。本文着重分析功利型婚恋观成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念,营建健康向上的婚恋心态。  相似文献   

5.
朱冠楠 《新疆社会科学》2012,(3):130-134,142
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正经历着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其婚恋观和婚恋行为现代化特征增强,主要表现为追求婚恋自由、婚恋自主,婚恋理性化和时尚化程度提高;同时,新生代农民工也面临着一些婚恋困境,困境的消除需要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政府、社会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财经院校女大学生的爱情观、婚姻观、婚姻与爱情的关系及婚姻道德观进行问卷调查研究,数据分析表明女大学生婚恋观总体上是积极、健康的,并呈多元化的趋势,其中也不乏一些新潮观念,但同时也存在着功利化和拜金主义的倾向。本研究有助于高校德育工作者了解女大学生的婚恋心理动态,积极开展大学生婚恋观教育。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校“禁婚令”的解除,在校大学生结婚的报道时常见诸报端。大学生婚恋问题是一个涉及教育、法律的社会问题。高校在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设有专章进行引导,但该课程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教育效果怎样等问题,目前在国内外尚未发现有深入研究。本文对大学生婚恋观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大学生婚恋观影响进行问卷调查,并加以分析,抛砖引玉,以期找到对大学生婚恋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婚恋是文学表现的重要主题之一.在中国现当代小说叙事中,女性面对婚恋困境时,由于时代环境、文化因素和婚恋认知等的差异,她们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一般来说,知识女性多选择放弃甚至悬置“现实”境遇的婚恋,寻求新路,传统女性多选择坚守这种“婚恋”,隐忍伦理.从历时性来看,相同的婚恋选择,女性的觉醒意识在不同时期的表现程度也有所差别,其婚恋观渐趋自我化、自主化、主动化和明朗化,表现出对婚恋的日常化诉求和对生存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9.
崔罡 《文史哲》2022,(4):51-56+165-166
当前儒学界呈现多元分歧的状态。导致此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学者对“儒家哲学”观念的理解存在严重偏差。事实上,“儒家”与“哲学”是两种相互错位的话语,前者是前现代的,而后者是现代的;错位的话语导致了歧进的路向。从现代性的角度来看,当前被冠以“某某儒学”的形态,是种种彼此冲突之立场的表达,其本身并非某种自洽的哲学。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要取消或否定儒家哲学。在与其他哲学充分对话的基础上,现代儒家哲学鲜明地表现为一种彻底的情感主义思维方式。运用此种特质并积极回应当下的各种问题,才是儒家哲学在这个时代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妇女的解放如果不是从一个抽象或片面的角度去理解,而是从现实的婚姻家庭关系中去理解,那么其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就是多方面的。这种挑战最主要的还不是来自女性为实现自身目标需要付出的努力和热情往往比男性更多,而是来自传统婚姻家庭观念造成的女性、妻性和母性(以下简称“三性”)的角色错位。这种错位,常常令一个女子在生活的各个层面上发生难以协调的人性的冲突,使妇女解放的步伐变得艰难重重。“三性”的错位,表面上看来似乎是女性个人的事情,实际上是男性统治的社会观念借助女性的多重角色构成的矛盾对女性解放的一种挑…  相似文献   

11.
徐继素 《天府新论》2009,(6):160-160,F0003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婚姻法取消大学的禁婚令,大学生的婚恋观念随之发生变化。在校期间谈恋爱呈普遍现象,甚至还有个别结婚现象,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婚恋教育非常必要。大学生婚恋教育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普及性指导,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恋爱观;二是问题性的指导,针对特殊情况,将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12.
郑凌云 《南方论刊》2014,(3):78-79,37
大学生的婚恋观积极健康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心理健康、学业成功等问题,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预示中国未来社会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了解分析大学生的婚恋责任意识现状,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引导,增强大学生的婚恋责任意识,是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冲突与和谐: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种外在实践与内在实践相结合的实践过程。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矛盾与冲突。对矛盾冲突关系的认识失衡、实践错位是课堂教学改革的致病基因。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本质是对矛盾冲突的观念的双向扬弃。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是实现和谐。本文对和谐的教学和和谐的课堂教学改革做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刑罚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法的起源,中国古代法律“重罚而轻罪”。西藏地区早期法律作为中华法系的部分,在此方面是一脉相承的,其刑事法律中罪名极少而刑罚繁多。直到民主改革后,随着刑法在西藏地区的执行,其传统的刑罚观念才逐渐走向现代化。本文从考察西藏刑罚的历史沿革及其特点着手,分析了现代刑罚理念对传统刑罚观念的冲突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改革九年来,我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社会最敏感的问题之一的婚恋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变化之快,远远胜过了前二十多年。那么现阶段农村婚恋观有一些什么特点?存在一些什么问题?我们在4200多份问卷调查、150多份专题报告及多次座谈会的基础上,对此作了综合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婚恋观的嬗变是社会道德伦理价值观发生裂变的一个观察窗口,变化的形态及原因折射出商品时代下现代人生活状态与文化心理的变迁,涉及道德困境与法律难题.女作家婚恋题材小说以女性视角与女性生命经验为叙事基点,深切感受到商品经济时代不仅消费女性身体,还消费婚姻的社会现象,通过文学叙事想象的方式,传达出现代女性意识对物化婚姻的忧思与批判.女作家对商品时代婚恋观衍变轨迹的描述,不仅使我们观察到当今社会婚恋观呈现出的复杂的社会文化景观,还通过文学叙事来理解作家基于个人化立场的对物化社会的现代性批判.  相似文献   

17.
茅盾写的第一篇现代作家论的文章虽然是《王鲁彦论》,但他选择的第一个作家论的对象却是鲁迅。这现象尽管平常,但这背后的根据却对我们很重要:由于茅盾有一种思想与鲁迅那种干预社会的文学观念和创作意识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才使他对鲁迅及其创作那么感兴趣,而那“思想”就是茅盾的功利主义的价值论文艺观。  相似文献   

18.
茅盾长篇小说《霜叶红似二月花》从多个层面反映“五四”前后新旧文化的过渡,表现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变革和时代特征。在《霜叶红似二月花》的文学形式上,茅盾尝试突破以往的创作模式,回归到小说艺术、自身成长经历和传统文化价值观,表现出突出的本土化艺术风格。但在这部作品中,茅盾也面临艺术自我的回归与时代创作要求之间的冲突,导致该作品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新旧文化过渡等问题时存在艺术上的失衡。  相似文献   

19.
茅盾早期思想的历史透视──评丁柏铨新著《茅盾早期思想新探》左健南京大学新闻系教授丁柏铨于1993年推出的《茅盾早期思想新探》(南京大学出版社版,以下简称《新探》),是第一部较全面、系统地研究茅盾早期思想的学术专著。《新探》作者所面临的困难不仅因为这一...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儒家经典和爱情文学作品等对爱情和婚姻生活做出了规范和描述,展现了历史悠久且特色鲜明的古代婚恋文化,其蕴含的诸多积极有益的元素,对当今社会的爱情婚姻生活都有所裨益。当代社会由于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的婚恋观也出现了变革,"不婚同居"、"闪婚"、"闪离"和婚外情等问题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古代传统婚恋观中对婚姻的谨慎态度、对婚礼的规范、对婚姻长久稳定的要求、对爱情和婚姻的真挚与忠贞的强调,都可以为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提供参考。同时,古代婚恋文化中对夫妻相守之道和如何处理好婚姻与家庭现实之间的矛盾等问题也给出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