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伯箫开始写作于一九二五年,奠定他散文地位的,是他三十年代出版的集子《羽书》,而标志他创作风格成熟、代表他创作最高成就的则是他在六十年代写的散文集《北极星》了。《北极星》中,尤其以那组回忆延安生活的散文为最佳。这组散文,有写当时“革命者荟萃的地方”的《延安》,有反映当时延安军民“丰衣”和“足食”的《记一辆纺车》和《菜园小记》,有写“安居”的《窑洞风光》,还有表现当年延安军民精神风貌的《歌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作家中,不少人有多方面的兴趣和擅长,而家吴伯箫同志这样,始终专一地致力于散文创作,在散文这个园地里辛勤垦植.耕耘了几十年的,却为数不多.吴伯萧同志是我国老一辈的著名散文作家.他作品的数量虽然不多;“长短不满二百篇”,然而,凡读过他作品的人,无不感到他的作品很扎实,有特色.它以独特的情思、深刻的哲理和质朴的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赞赏和喜爱.本文试图就吴伯萧散文的艺术特色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吴伯箫同志一直以一个业余文艺工作者的身份,孜孜不倦地从事散文创作。五十多年来,他苦心琢磨,辛勤劳作,终于“摸索到在文艺领域里散文这条并不平坦宽广的途径”,精心培植出了他艺术园林里的一种别有风味的“无花果”。  相似文献   

4.
吴伯萧(1906—1982)作为一位有成就的散文家,他的散文创作思想是值得重视的。本文拟剖析一下吴伯萧的散文创作思想,以求加深对他的散文风格、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的了解,以求有利于当代散文的创作实践和理论建设。  相似文献   

5.
当代著名散文家吴伯箫临终前,望着窗外明朗的阳光,眷恋地对亲人们说:“祖国大地春深似海,花团锦簇,此时此刻,我格外思念家乡的土地、家乡的人民。……希望把我的骨灰,撒到家乡的泰山。”赤子之心,情深意蕴。 吴伯箫的家乡,山东省莱芜县吴家花园庄,就在五岳之首的泰山脚下。泰山,是作家踏上人生征程的出发点,也是他渡过壮丽一生的归宿地。  相似文献   

6.
吴伯箫从事散文创作,迄今已有五十多年历史了。从1925年踏进文学领域以来,他主要利用业余时间写作,正如他自己所说:“教书和行政的空隙里,间或写篇把短文,象凑在农场的边缘上栽三五畦番茄、胡瓜”①。尽管如此,他在各个革命历史时期,一直没有停止过热情的歌唱。②恽代英同志说过:“倘若你希望做一个革命文学家,你第一件事是要投身于革命事业,培养你的革命感情。”③吴伯箫所走过来的道路,就是这样一条“文艺与革命”的道路。他在抗战烽火中投奔延安以后,几十年来,我们党所领导的如火如荼的革命和建设生活,是直接培植他散文风格的土壤。他在艺  相似文献   

7.
箫音     
一个冬日的中午,窗外灰暗的天空一如黯淡的心情,让人活泼不起来。沉寂之中,一种声音袅袅而来,似乎是从远方的草原飘来,那般悠扬、那般纯净。一瞬间,我仿佛看到了草原上蓝蓝的天空,天空中朵朵的白云和穹庐下成群的牛羊……这一刻,如烟的往事纷沓而至,撩动心底那颤动的琴弦,莫名的感动从内心深处蔓延开来。  相似文献   

8.
散文通过色彩描绘艺术画面,抒发散文家丰富多变的情感;而色彩的主观运用又取决于作家自己情感的调配剂,以此创造出艺术氛围和情调的诱人境界。  相似文献   

9.
文学作品的风格问题,涉及到一系列比较复杂的理论问题。一部灿烂的文学史,都是由各个时代许多独具风格的作家和作品融汇而成的。散文是文学的轻骑兵,研究散文的风格是文艺理论的一个不容忽略的问题。它对于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尤其是提高散文的创作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别林斯基说过:“每个民族的诗都带有  相似文献   

10.
浅谈散文的节奏美马冬芳,杜光义可以这样说,一篇散文(主要指有别于小说、戏剧等狭义的散文)要是没有节奏美,决不是一篇好散文。刘大说:“文章最要节奏,譬之管丝繁奏中,必有希声窈渺处。”“希声”,是乐声中的“至微之声”,用以比喻文章的节奏,好象有点玄乎。其...  相似文献   

11.
这里的散文是指以记叙抒情为主并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纯文学散文(不含新闻文学、历史文学、科普文学和杂文)。较之别的文学样式,散文的欣赏较难。因为它无定体,如行云流水,“随物赋形”,难以把握。诚然,通观现代散文创作,发现散文欣赏还是有“迹”可循的。我们认为,欣赏散文应主要从这三方面入手:真实美、自然美和诗意美。唯此三者的和谐统一方为上品。  相似文献   

12.
何其芳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文艺批评家和散文家,历经了由苦闷、幻想、傍徨到走向革命的文学、人生之路。他的散文向人们真实地展现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艰难困苦历程和他在创作道路上孜孜不倦地探求的轨迹。这种“历程”和“轨迹”在他早期的散文创作中表现得尤为鲜明。一般都将何其芳一九三七年到延安之前的创作划为他的第一个创作阶段,即早期创作。在这期间,出了三个散文集:《画梦录》、《刻意集》  相似文献   

13.
朝献伯     
正大凡地位卑微的人其实也有他们的故事,读了他们的故事,你就会发现这些人就在你的身边,朝献伯就是其中的一位。朝献伯退休前是温州一所大医院的工友。朝献是名字,伯是称呼。在医院,这种称谓已经算是对工友的尊重了。那些有知识、有文化、有地位、懂医疗专业的人,他们的称呼一般是前面冠姓,后面是职位  相似文献   

14.
吴文化起源于春秋时期吴国,既有地域特点,又受中原文化影响,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在六朝以前,在中国文化史上尚未形成一种真正具有核心价值理念,具有鲜明的统一性和系统性的文化形态。相比中原地区,吴文化的落后是明显的。永嘉南渡是一个转折的关键,随着代表正统的政权南迁,政治、文化中心转移到了南方,吴地文化实现转型。具体表现为形成今天的吴语语系;由尚武变为崇文;当地隐逸文化与主流文化互相渗透。唐宋以降,吴地名人辈出,成为文化发达地区。南宋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移到了江南。当早期资本主义萌芽时,江南一带是市民思想传播的大本营。明朝中后期,江南不仅工商业繁荣,而且是全国学术、文化、艺术、娱乐的中心,又是明末清初重要社团的活动舞台。吴文化有着鲜明的特色,如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睿智机敏、聪慧灵动;求真务实、经世致用;勇于创新、不断超越。这些特质对当代社会依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香伯     
尤今 《社区》2012,(32):61-61
香伯住在一幢很旧的老屋里,屋子坐落于一条很瘦的老街上。这间祖传的屋子砖瓦破落,屋内屋外的墙壁,全都被岁月的火把熏得灰黑灰黑的,尽管其貌不扬,可是,每天都有不计其数的人慕名而来。  相似文献   

16.
黄昏弄箫人     
余毛毛 《山西老年》2008,(11):47-47
黄昏时,总是有的人很忙,有的人很闲。忙者如我,在厨房里操持锅碗瓢盆;闲者如他,在黄昏时抚风弄箫。我想,他一定是个男人。否则吹不出如此的深情与向往,闷闷的、悠悠的,偶尔还有停顿,能感觉出他的从容不迫。女人的深情往往太闹、  相似文献   

17.
朱自清散文文如其人,不矫饰真情,文中有画,似妙手丹青,文富诗意,灵动而含蓄,形成了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18.
散文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形散神不散.所谓"神",就是主题和立意,以及通篇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意境.一篇散文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它的立意和意境.立意高远、新颖,可以使散文更具感染力;意境真切、优美,可以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和更丰富的联想.所以阅读和创作散文,都首先应该着眼于它的立意和境界.  相似文献   

19.
宋词与箫音     
作为一代文学之胜的宋词始终是词学界关注的热点,要想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实属不易。本期笔谈的四位作者都是活跃在词学研究领域的中青年学人,他们撰写的文章分别探讨了宋词的接受、题材的演变以及宋词与箫音的关系等问题,这些选题都有一定的新意,可望推动宋词研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诗经·甘棠》历来被认为是一篇美召伯之德的诗作,对于其“伯”有三种理解:文王时,召公是“一州一牧二伯”的伯爵之伯,实是受文王之命佐治雍州;武王时,召公居上公与周公一起分陕,为东西二伯分治天下;成王时,召公位列三公尊为“太保”与周公一同执斧钺辅佐成王,亦是二伯.《甘棠》所记当是文王时召公与周公并分岐邦之事,而非武王分陕之事.诗云“召伯”正是以“二伯”身份来称颂召公当年在召南之地的德政功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