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孟子转述告子的"不动心之道":"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之言向来令人费解。这句话既然是告子表述自己所认为的达到不动心的修养之道,那么告子在这里的"言"、"心"、"气",都应该是指达到不动心的根据和方法,是有其针对性的,也即是从哪里入手进行修行,才可以做到不动心的问题。告子认为不动心的修养根据应该在与"心"、"气"相对外在的"言"。而孟子对告子的批评,并非误解告子的不动心之道,而恰恰是洞察告子的思想误区,指出告子对"言"、"心"、"气"的割裂理解是错误的,是不能达到真正的不动心的。不是孟子误解告子,而是告子不懂孟子。 相似文献
2.
防范亡党亡国的危险,必须从保持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思想、从政行为、作风纯洁性入手,紧密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执政能力、先进性和党风廉政建设,形成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五大建设"良性循环,坚持不懈努力,才能实现我们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3.
4.
庄子“天”“人”说的现代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庄子的“天”“人”说表达了万物为一的宇宙整体观念,说明了人是自然的一种存在形式以及人应当顺应自然的思想。这些思想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观点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鲁迅小说《伤逝》中的女主人公子君是个五四新女性,她勇敢地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篱,选择了自己追求的路,但最终却是悲剧的命运。这既有社会原因,也有个人原因。子君的悲剧是当时整个女性悲剧命运的写照。子君等五四新女性的悲剧命运启示我们:女性只有经济独立,才能跨出追求人的独立的第一步;而只有整个社会解放了,女性才能真正得到解放。 相似文献
6.
强化“四个认同”教育是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治疆“心药”。新疆应当高度重视“四个认同”教育,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少数民族地区思想文化建设的基础和灵魂,确立“文化育民”的正确导向,自觉维护、不断巩固“四个认同”,使之成为教化社会、引导群众、教育人民、凝聚人心的核心思想,成为维护社会和谐、实现长治久安的精神长城。 相似文献
7.
学术期刊编辑是宣传思想工作队伍中的重要成员,学术期刊的发展对编辑人员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媒体融合发展不断加快,新技术的兴起和运用所带来的变化已渗透于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学术期刊面临转型升级的机遇与挑战。作为学术期刊工作骨干力量的编辑应积极主动地向复合型编辑转型,锻炼和掌握适应融媒体时代发展的新技能,进一步增强“四力”,担负起推动学术期刊转型升级的重任,不断提升学术期刊的内容质量,并扩大其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贯彻十六大精神 ,是当前一个突出的政治任务。而贯彻十六大精神 ,首先要抓住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中心环节。在实际工作中 ,切实有效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应该把握好四个基本问题 :即“一个灵魂”、“两个必然”、“三个坚持”、“四个必须”。 相似文献
9.
关于“以人为本”中“人”的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讨论“以人为本”的时候,学界有人把这里的“人”理解为“一切人”。文章认为,不论从党的文献、从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还是从党的宗旨和目标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看,“以人为本”中的“人”,都应理解为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0.
11.
楚,泽国也.其南沅湘之交,抑山国也.叠波旷宇,以荡遥情,而迫之以崟嵌戍削之幽菀,故推宕无涯,而天采矗发,江山光怪之气莫能掩抑.[1]这是王夫之纵论荆楚地理的一段名言.江山如此,人的真性情亦如江山之气一样莫能掩抑,故此地人多大气、直率、刚烈.其影响学风与文风,不可谓不深且巨.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公私观念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畅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73-82
公私观念 ,是中国文化中最富活力的思想因子之一 ;公私之辨 ,是古今一以贯之的思想母题。春秋战国诸子争鸣 ,已提出崇公抑私的命题 ,至于秦汉之际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的社会理念基本成型。其后 ,“公”本位思想一直占据传统思维主流 ,其中间或有“私”本位观念萌动、抬头 ,但一直是思想界的弱势群体。至于近现代 ,“公天下”观念仍是发动一次次社会改革与革命的强大思想引擎。百年来 ,中国社会所经历的从传统向现代形态转型的每一重要阶段 ,无一不伴随着公私观念的激烈争论。公私难分 ,剪不断 ,理还乱 ;公私纠缠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自先秦始 ,这一领域积淀了大量的思想遗产。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广泛、多元、分层的研究。目前 ,这些成果尚呈弥散状态 ,对它们按照不同专题进行一番清理 ,将为进一步的深度研究提供一条大致准确的起跑线。 相似文献
14.
孙会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4):47-49
《大公报》是晚清时期重要的大众传媒,其广告以丰富的内容为人们展现了社会生活的变迁。通过对这些广告的分析和研究,我们看到,当时城市居民新的生活理念开始出现,并形成对传统心理的嬗变。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新气象,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考察这一问题可对今日社会的转型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宗教与“法轮功”邪教的区别及“法轮功”产生的历史原因和深刻的思想、政治原因分析了“法轮功”邪教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在体制功能、主题设置、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方面的倾力创新,把婉曲细腻的张生和莺莺的曲折恋爱的世俗故事与金代草原文化和汉民族传统文化杂糅共生的文化背景密切联系起来,构成了更为复杂多元的文化交汇与更深层次的人生追求相互支撑、促进、对立、矛盾的人文景观,为王实甫《西厢记》的卓然独秀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而这些变化主要来源于女真民族婚俗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法轮功”痴迷者对李洪志的崇拜和对他散布的歪理邪说坚信不移 ,这种现象在精神医学上可称为一种“类妄想性亚文化信念 ,”它不仅属于精神病学的范畴而且也属于“精神卫生”的研究内容。对“类妄想性亚文化信念”的认识及治疗 ,应该把重点放在对这类精神病发生的预防上 ,在揭示了“法轮功”反科学、反社会、反人类的邪教本质以及对社会的危害 ,唤醒人们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科学人生观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对“顿悟”、“体证”的哲学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佛教讲"顿悟成佛",儒家讲"体认天理",道家讲"与道合一",儒、释、道三家在修行理论上都注重"顿悟"、"体证"。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作为三家最后标的之"佛"、"天"、"道"多有相似相通之处,都是一个既无方所、无质碍而又恒常遍在,既无形无象而又可为"天地根"的"本体"、"大全"。"本体"的非实体性,导致常规的认识方法,诸如分析、推理、归纳、综合等,都很难完整、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它;而"直观体证"则是人类在长期思维实践过程中,试图以一种突发、跳跃的方式去对"本体"进行直接确认和整体把握的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由于缺乏严密的逻辑分析和科学论证,它认识或把握对象具有推测性,因而只是一种或然性思维,而非必然性思维。 相似文献
20.
<论语>里的<侍坐>篇,有生动的故事情节,与全书的"语录"体例大异其趣.它不是生活实录,而是艺术虚构,堪称中国古小说萌芽.如果以生活实录的标准来衡量,它在情节上有不少硬伤,在思想观点上与儒家积极入世的精神不符.但是,朱熹等宋明学者夸奖狂士曾皙,宣扬<侍坐>的玩世态度,把"各言其志"误读为各言其乐,以休闲娱乐取代儒家的人生之"志",其消极影响于今尤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