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晔 《阴山学刊》2001,14(4):61-64
历史规律是唯物史观及一切历史哲学的核心问题.历史规律的研究和把握以对历史事实的认识为基础,历史认识是历史和历史规律的中间环节.历史规律的研究涉及历史认识的一系列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也需要广阔的视域和更多元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涂成林 《学术研究》2003,2(12):47-52
从历史本体论到历史认识论,是思辨的历史哲学与分析的历史哲学的分水岭,也意味着历史哲学从近代到现代的转向。产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同样以历史本体论为研究重点,并且包含了历史认识论的萌芽和胚胎。在实践基础上实现历史本体论、历史认识论和历史方法论的统一,既是当代社会实践、现代科学与哲学提出的要求,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新的理论生长点。  相似文献   

3.
针对波普在历史预测问题上的观点,本文依据对自然科学方法论基础的深入分析指出,同质化抽象方法是自然科学揭示客观规律重复性的方法论基础,只要借助于同质化抽象提取人类历史的重复性,历史预测即是可能的.同时本文还分析了历史唯物主义对同质化抽象方法的运用,指出历史唯物主义正是在同质化抽象方法的基础上,实现了对人类历史的科学预测.  相似文献   

4.
唯物主义历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马克思实现哲学思想根本革命变革的标志。它作为一门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或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基础。我国的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实行自我完善和发展的一种伟大实践,其理论基础当然也只能是历史唯物主义。但是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门科学,并没有穷尽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真理;相反,它仅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认识社会与人的科学方法论基础。它要永葆青春活力,其内容就必须随着人与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体制改革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否则,它就不可能成为改造社会、改造人自身的方法论基础。因此,关于体制改革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问题,可以大致分解为这样两个紧密相联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针对波普在历史预测问题上的观点,本文依据对自然科学方法论基础的深入分析指出,同质化抽象方法是自然科学揭示客观规律重复性的方法论基础,只要借助于同质化抽象提取人类历史的重复性,历史预测即是可能的。同时本文还分析了历史唯物主义对同质化抽象方法的运用,指出历史唯物主义正是在同质化抽象方法的基础上,实现了对人类历史的科学预测。  相似文献   

6.
启蒙意味着历史意识的觉醒,而历史领域之发现正是人的自由所以可能的前提,自由与历史在启蒙视域中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等启蒙思想家坚信历史有章可循,并以不同的理论方式为历史寻找规律,尽管立场迥异,但他们都持历史进步的信念.而历史进步论以及"历史主义"的方法论原则在20世纪遭到批判,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仍是我们重新理解、反思启蒙的重要思想坐标.  相似文献   

7.
历史比较研究方法是对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和对照,并分析其异同及缘由,从而寻求历史规律的一种方法。梁启超、马克思都十分重视这一方法。我们在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中介绍了历史比较研究方法的概念、意义、条件、适用范围和目的,并辅导学生撰写历史比较研究的论文,总结和认识了许多历史规律,加强了对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8.
当前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特质争论应突破学科理论体系建构的思维范式,继续深化对其科学性何以可能的元理论问题进行追问。马克思的历史科学早已超越了传统认识论的思维视界,他在意识形态批判中获得了社会历史科学内涵理解的新高度。在此,历史科学的可能性问题变成了一个实践性和价值性问题。作为意识形态批判的马克思历史科学是在对德国古典哲学和实证主义科学的扬弃中建立起来的,凸显了把自然史与人类史辩证统一起来的内在张力,突破了西方学者把科学同实践、价值以及意识形态同历史科学简单对立起来的理论困境。因此,在审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阐释和学科建设上,我们必须破解科学主义的教科书思维方式,凸显辩证法的自我批判内涵和精神价值旨趣。深入挖掘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内涵是我们把握马克思历史科学的钥匙,也有益于在我们时代的意识形态批判中丰富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对马克思历史哲学存在与否这一问题曾有争论,争议点在于如何理解思辨历史哲学、历史科学以及历史唯物主义三者与马克思历史哲学之间的关系。从马克思历史观动态性和发展性的视角予以辨析,马克思对思辨历史哲学的批判直指其唯心主义的理论本质,并通过反思德国现实历史和扬弃黑格尔辩证法,实现了历史哲学性质的唯物主义变革。马克思注重发展自身理论的历史科学性,主动深入人类史以探寻历史发展规律,有效地回应了思想史上“使历史成为科学”的问题,这实际上是对以往历史哲学的话语革新。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历史科学的“最后成果”,在历史阐释的起点、过程和目标中具体化为分析历史的方法体系,进而给予马克思历史哲学以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历史规律与自由选择分别是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两大理论体系的基础性概念.以此为起点,双方就历史规律的存在性问题展开了长达一个世纪的争论.以苏联马克思主义者为代表的"肯定派"肯定历史规律的存在,但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始终存在着较大差距.以自由主义为代表的"否定派"以个人自由选择为最高原则,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等角度对历史规律予以否定,但其理论本身也悖论重重.两大阵营虽然在立场和观点上各执一端、大相径庭,但在遵循片面而极端的思维范式上似乎师出同门.因此,"肯定派"不具有彻底的说服力,而"否定派"也难以真正否定历史规律.当前的任务就是在扬弃上述两种观点的基础上,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坚持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规律思想.  相似文献   

11.
由于认识、语种和社会历史等原因,维柯的学术思想一直遭到冷落.殊不知,他的学术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精神资源之一,典型者有:历史和逻辑有机统一的方法论原则,人自己创造自身历史的观点,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动力的思想,以及其他诸多历史唯物主义性质的洞见.关注其人,研究其思想,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史将会被重写.  相似文献   

12.
以实践为基点的历史唯物主义概念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主干所在,贯穿于马克思理论研究的全过程,但马克思并没有把它整理成系统的理论,即使是在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做的"经典表述",如马克思所言,也只是从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角度对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简要说明,这给我们今天如何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带来了许多问题.准确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必须与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性变革结合起来,即必须从实践出发,找到唯物史观中"唯物"和"历史"的所指,进而全面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要旨所在.  相似文献   

13.
方同义 《浙江社会科学》2001,23(Z1):108-112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也是合乎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建立在认识、掌握运用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基础上的"历史自觉能动性",尤其是"社会主义历史自觉能动性",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发展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并且也是二十世纪以来社会主义实践的重大问题.因此,反思和总结二十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挫折及教训,应对这一问题展开深入的询问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在哲学改革的讨论中,人们对现行的历史唯物主义教材普遍感到不满意。其原因之一,就是没有真正体现出哲学应有的方法论功能,而主要是提出了一些分析社会的具体结论。因而随着历史的发展,难免带有很大的变更性。 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原理本身,不仅是体现一定社会历史观的理论,而且也具有方法论功能。历史唯物主义是人们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思维逻辑去分析社会历史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形成,其中蕴含着一定的方法,或者说这些范畴、原理是运用一定方法的结晶。事实上,不仅是历史唯物主义,而且是所有的科学,其中包括那些实证科学,本身既在内容上揭示某种本质和规律,又内在包含方法的意义。人们掌握了这些理论,就以这些理论所具有的思维方法、逻辑范畴和思想内容指导人们进一步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在这个意义上,任何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历史哲学是基于"资本批判"这一理论视域来揭示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和发展趋势并由此审视人类历史整体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复杂现象和事件的"历史科学"。"资本批判"不仅构成"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原初语境,而且作为马克思历史哲学变革的枢纽,将"历史唯物主义"提升成了一种全新的历史哲学形态,即正是"资本批判"这一理论视域赋予了马克思历史哲学的"新"之所在。因此,只有回到马克思"资本批判"的理论视域之中,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历史哲学变革的内涵、实质及其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中共中央政治局2013年12月3日下午就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推动全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好认识国情,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党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视在思  相似文献   

17.
陈小玉 《学术论坛》2006,2(5):22-25
《资本论》是一座蕴藏丰富天才思想和无尽威力并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化认识、开发的宝库。众所周知,这个活的思想宝库的灵魂,即指导马克思研究工作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历史唯物方法论[1](P32)。历史唯物方法论是一个不断被实践证实为可以用来透视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锐利分析工具。历史唯物方法论之所以恒久而弥新,在于它是一个由各种复杂研究方法和高度复杂性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对象有机结合起来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8.
宽容的历史主义与历史文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于 2 0 0 3年 1 0月在丹东召开了主题为“毛泽东文艺思想与文艺的创新发展”的学术年会。其中 ,关于“历史唯物主义与文艺”的话题引起了深刻的关注和多角度的探讨 ,既关涉到对当前文艺创作实践的评价 ,又蕴含诸多重大理论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认识文艺现象的正确观点 ,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其实际应用要符合文艺及审美的规律 ,需作具体的研究 ;对于学术上的不同见解要通过充分的说理加以澄明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在1847年提出了"美学和历史的观点",1859年在写给拉萨尔的评论<济金根>一信中又提出了"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并明确地把它界定为文学批评的"最高标准".尽管人们对"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理解不尽一致,有标准、方法、原则等不同的理解,但几乎所有的论者都把这看作是十几年前的提法的继承和发展,并且把"历史观点"等同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其实,恩格斯本人前后两次提出的"历史观点"的内涵并不完全一样,"历史观点"也不能等同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20.
善于从总结历史中开拓前进,是贯穿《江泽民文选》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论,也是江泽民同志在思考党和国家发展理论、处理内政外交事务时的一个显著的思维和实践特点。本文的论述,有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这一特点,有助于加深认识江泽民同志的理论建树和领导风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