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村私人经济是指近年来各地农村出现的由个人投资或集资经营,以雇工劳动为主要特征,具有一定专业化程度的经济。私人经济雇工经营的特点是,生产规模较大,雇工人数多,从十几人到几十人甚至几百人不等,雇主基本脱离直接生产劳动,而主要从事管理、指挥劳动。私人经济雇工经营(以下简称私人雇工)对社会主义经济有两重作用,一方面,它有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一面;另一方面,它有妨碍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完善,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一面。因此,我们应充分允许其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我国现行的单一公有的土地制度已经给土地本身带来了一系列危机,拯救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重组我国土地所有制结构,实行多元化,即允许部分土地归私人所有,允许私人土地继承,允许土地(包括国家所有、集体所有和私人所有)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买卖。这一改革,是继实行联产责任制以来的农业生产力又一次解放,它将使农业获得长期(?)展。土地所有制(?)  相似文献   

3.
1 所有制结构改革后,随着多种经济形式的确立,个人资金在我国已出现相当活跃的势头,除了投资入股外,还出现了招雇工经营的私人资金形式。当前,我国政策和经济学界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私人雇工尚处于试探态度:从生产力角度加以肯定,从社会性质上则是否定的。 我国是一个具有十亿人口、经济上极端落后的大国。现在还有相当部分人口和地区连基本生活资料都未彻底解决。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公有制的生产资料供给仍将不能满足就业人口的需要;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村产业结构的改变,农转非农,人口不可能全靠公有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上海个体经济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投资多、规模大、雇工多的企业型的个体“大户”。实际上这是一种私人企业。据不完全调查测算,目前全市雇工多人,资金在万元以上私人经营的企业,约有700多户,约占全市个体经济、私人经济总户数的1%。私人经济的重新出现,提出了许多值得探讨的理论问题,本文仅就当前争议较多的几个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外出务工、土地流转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发展的趋势,是我国新型农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我国粮食主产区豫南的调研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农民外出务工、土地流转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可以发现:务农人员中生产能手数量和其所在集体内可用于规模耕种的土地数量决定了适度规模可操作的规模上限,同时,当地经济水平和土地亩均受益决定了适度规模经营的规模下限。农业规模经营的大小与土地生产率和机械化程度无关,狭小的土地面积并不能阻碍土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机械化的推进。劳动力机会成本的大小是影响劳动力城乡转移的决定性因素,进而影响土地的流转速度和集中程度,适度农业经营规模的实现取决于非农收入或者说种植业以外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相似文献   

6.
土地制度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关系的总和,是规范土地职能和经营使用行为的基本客观准则,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土地制度,是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商品生产,促进农村社会进步的需要。 一、土地制度建设回顾与思考 建国四十年采,我国土地制度建设始终处于极间跳跃之中,缺乏制度内在的系统性与连续性,严重制约了农业土地的合理科学使用,阻滞了农业生产力的正常发展。我国土地制度建设,大体可分为三个基本阶段。 一是土地改革阶段。解放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实行土地改革,实行土地农民私人占有,自主经营的基本土地制度。土地  相似文献   

7.
莫宏伟 《学术论坛》2005,(7):136-139
永佃权是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产物,它是指佃户拥有土地的永久耕种权(田面权),而业主拥有土地所有权(田底权).永佃权土地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等省,而苏南最广.永佃权是通过购买、开荒、改良土地,典押土地,分封土地等路途而来,它可以典押、买卖和转移.永佃权土地的租额一般占土地正产量的40%左右,其价格因时而异.永佃权对于建立一种比较稳固的社会关系(租佃关系),发展农业生产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农户的耕地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基于2006CGSS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户在耕地使用方面究竟作出怎样的行为选择、哪些因素会影响他们的选择、以及他们的行为选择对家庭经济又有怎样的影响,对这些问题的考察是我们认识和理解当前农民与土地关系以及农村经济问题的重要切入点.经验研究显示,农户承包和耕种土地的行为依然属于小农经营,土地和劳动力外出对其土地使用行为选择有影响,而耕种土地仍然是影响家庭收入的主要因素,但劳动力的教育水平则显示出最大影响.鉴于此,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展以及加大对农业生产及农户兼业的政策扶持力度等政策选择,将对“三农”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1996年1月19日《经济学消息报》登载陈明星、肖兴萍的研究文章认为,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应及时调整与改革,其方向是国有私营,即将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平均地分配给农民。在此基础上,取消集体所有制,将土地收归国有,农民可在原为集体现为国家所有的土地上自由耕种、租借或买卖土地使用权;国家永不再以行政权力无偿地中止、调拨或干涉农民对土地的正常使用。在土地国有私营后,土地的获得对农民来说将主要意味着耕种的收入大为增加。由于能力或兴趣等的考虑,大多数农民在时机成熟时,将逐渐有偿放弃土地并转而从事第二、第三产业;而…  相似文献   

10.
中国乡村社会在土改结束后出现了新的变动.阶级同化和阶级分化的趋势同时并存,新中农和新富农成为重要力量;土地买卖、雇工、租佃、借贷等"自发资本主义倾向"和以富为荣的价值观重新抬头;基层政治精英开始出现抗衡国家意志和去政治化的离心倾向.从土地改革走向集体化,存在着阶段论、条件论、替代论三种相互关联的转化机制,土改后的乡村社会变动为这种转化提供了动力和合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