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图像与文字的符号特性及其在叙事活动中的相互模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图像与文字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叙事媒介,它们具有不同的符号特性.由于相比图像而言,文字是强势符号,所以就出现了语词("诗歌")与图像("绘画")互仿时的"顺势"和"逆势"现象.而这种现象之所以存在,其实是与图像与文字的符号特性息息相关的:图像是处于纯粹符号与表意符号之间的一种特殊符号,它具有"再现"和"造型"的双重性质;而文字则是一种抽象度更高的表意符号,它在叙述或再现外在事件时可以不受"造型"因素的干扰.图像叙事与文字叙事间相互模仿的情况,既发生在内容层面,也发生在形式层面:图像叙事模仿文字叙事的情况,多发生在内容层面;而文字叙事模仿图像叙事的情况,多发生在形式层面.  相似文献   

2.
文学和图像关系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但是语言并非文学的全部,这一观念使文学和图像的关系研究成为可能,而"语-图"关系则是其中的关键."一体"、"分体"与"合体"是语图关系的三大历史体态;与此相应,"以图言说"、"语图互仿"和"语图互文"是其各自的特点,其中包含并可能引出许多非常有价值的学术命题.特别是"语象"和"图像"的关系,作为语图之间的"统觉共享",当是文学和图像关系研究的平台.只有这些深入的学理分析,而不是止于情绪表达和表态,文学遭遇"图像时代"的困惑才有可能自然释解.  相似文献   

3.
图像叙事与文字叙事——故事画中的图像与文本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语词或话语构成的文本与图像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关系,本文通过具体考察故事画,探讨了叙事图像与叙事文本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一个方面:图像对文本的模仿或再现问题.文章认为,语词与图像都是叙事的工具或手段,但在和语词的长期共存与竞争中,图像总是处于被贬抑的地位,所以,在中西文化史上,文本都占了叙事作品的绝大多数,是叙事传统中的绝对主流.按照法国学者塔尔德的"模仿律","优势媒介"容易成为"范本"而被模仿,所以,艺术史上就出现了叙事性图像模仿叙事文本的倾向.文章还运用皮尔斯的符号理论,对故事画中图像与文本间的复杂关系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4.
图文关系是图像化时代的重要论题,而布迪厄“场域理论”的核心和精髓是关系,所以,用“场域理论”可重新诠释图文关系.语言符号和图像符号是符号场域中主要的子场域,它们之间既有共同区域,也有互不相交的区域,因此两者是既“竞争”又“勾结”的关系.“竞争”指的是图文各自的质的规定性,分别为虚拟的在场与定格的空间、缺席的形象与联结的言语流;“勾结”指的是图文之间的互文和和谐共生.图文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互文和悖离,而主调是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5.
《东岳论丛》2017,(6):177-182
文学翻译的特殊性以及最大的价值在于其文化内涵的呈现。翻译基于对文本和语言的解读,任何文本都是互文性的,任何语言都是一个符号意义系统,在互文性理论和符号语言学的理论基础上,本文提出"文化互体性"概念,提出文学翻译要重视文化互体性。同时,文化互体性体现在译者将文本语言、语境和作者精神包容并涵泳于心中,体现在语言转化、文化语境转化、作者与译者艺术精神层面的转化上。  相似文献   

6.
仿像不是一个新生概念,其原意一方面表示图像,另一方面又表示模拟.柏拉图的仿像论同他的"理念"本体论和"模仿"的文学艺术美学理论相联系.本文针对柏拉图的仿像论作了系统而深入的阐发,通过仿像、理念、模仿几个概念之间相互关系的辨析,指出:柏拉图对待仿像的立场并非如多数批评者所认为的那样是完全否定的,他认为仿像作为第三秩序的非存在,也可以通过灵魂之眼的烛照而加入到存在上升的行列中去.  相似文献   

7.
浅谈电视新闻中非语言符号的运用曹自德电视作为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已深深介入当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报纸、广播不同,电视节目通过图像本身和各个图像连续衔接来表达内容,以其声画并茂的特点吸引了更多的观众。非语言符号是指语言之外的其他所有传播信息的符号,语...  相似文献   

8.
面对当前文艺领域出现的语一图之争,我们需要冷静的思考.从理论上讲,文字的实指性决定了在表现同一题材时语言艺术相较图像艺术具有强势地位,但消费语境强有力的冲击又使得实践并非如此,图像艺术顺势而上.近期,图像艺术仍将强势发展,文学也不会消亡.惟有真正实现图像艺术与语言艺术的协调发展,才能迎来艺术的春天.  相似文献   

9.
也谈虚概念     
虚概念"又叫"虚假概念"、"虚幻概念"、"虚构概念"、"零概念"、"空概念"、"非实在概念"等等。虚概念问题争论已久,80年代有过广泛的讨论,至今仍莫衷一是,对此常有人撰文探讨。鉴于虚概念是逻辑学概念论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所以本文将在批评一些流行看法的同时提出自己的主张。有关虚概念的问题很多,本文仅就几个方面进行讨论。一般地说,虚概念与实概念相对而言,是指在现实世界中不存在为其所反映的相应对象的概念。概念分为实概念和虚概念两种。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在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同时…  相似文献   

10.
本期导读     
《阴山学刊》2020,(1):1-1
目前国内学者对文学史料学的研究渐成热潮,但现有的文学史料学研究几乎都局限于文字史料这一范畴,缺乏对于图像史料的重视与研究,也极少从图文互文的角度研究著名学者的图像实践及图像思想。作为较早在中国文学、文化研究著作中实践图像史料的知名学者,陈平原在长期的学术研究中对于如何在中国文学研究著作中使用图像史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关于如何运用图文互文方法从事文学研究的图像理论。《陈平原中国文学研究图像史料实践述略》一文从陈平原一系列重要图文著作入手,指出其文学研究著作注重图像与文字之间的配置,强调二者的对话与互证、互动,引导读者重新进入文学语境。  相似文献   

11.
创造性模仿是亚里士多德诗学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正是通过创造性模仿 ,亚氏一方面把诗与自然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区别开来 ,另一方面把诗与雕塑、绘画等其他美的艺术联系在一起。在创造性模仿中 ,亚里士多德发现了这些艺术的本质特征。创造性模仿不仅仅是它们的手段 ,也是它们的目的。在此基础上 ,亚里士多德又进一步区分了诗与其他艺术 ,并通过阐述诗是一种用语言模仿现实存在的艺术 ,完成了对诗的艺术本质的规定  相似文献   

12.
王燕 《齐鲁学刊》2003,(2):114-118
侦探小说是晚清风靡一时的小说类型 ,随着外国侦探小说的译介 ,辛亥革命前后 ,中国产生了大量本土原创侦探小说。由于近代侦探小说的产生不是萌芽自本国的文化传统 ,而是首先来自异域的译介 ,使中国作家在创作之前 ,对这一特殊的文体有了先入为主的接受和理解。而创作观念的先行 ,以及大量现成的可资借鉴的范本的存在 ,便使中国作家在创作时 ,在侦探的职业和艺术形象、主要题材及叙事方式和写作技巧等方面有意识地摹仿译本作品 ,这几乎成为当时固定的创作模式。近代原创侦探小说总体艺术性较差 ,主要表现在文体杂糅、创作上机械模仿、侦探形象单薄以及断案方式缺乏科学精神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明见 《殷都学刊》2003,(2):71-75,112
中国诗歌发展到中晚唐 ,开始出现了普遍的模拟之风。刘克庄首先以全方位的创新诗学观反对这种模拟 ,他既全方位阐述了创新的内涵 ,又全方位提出了创新的方法。相对于整个中国古代诗学历史而言 ,刘克庄的创新观最全面、最系统、最具应用价值 ,因而是最具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的创新诗学观。  相似文献   

14.
宋德生 《云梦学刊》2005,26(6):127-129
语言不对称现象大致分为五类:语音不对称、语义不对称、空缺性不对称、结构性不对称和语法性不对称。语言不对称现象反映的是范畴不对称现象或原型效应,是范畴内部成员的认知等级差别所致。语言范畴的划分利用了一般范畴划分的机制。原型效应常以“标记”来描述,因此,语言不对称现象也是一种标记现象。  相似文献   

15.
UG in Imitation     
UG and imitation are two parallel hypotheses trying to answer how childrens language acquisition is realized. Imitation fails to explain how children acquire language; however, it helps a lot in childrens language acquisition.  相似文献   

16.
魏玮  刘锋焘 《齐鲁学刊》2012,(2):115-118
花间词在意象的选材、组合与描述上有鲜明的特色。在选材方面,花间词主要由两大意象群构成,以花鸟、草木为代表的自然意象群和以女性为中心的身体、服饰、闺阁意象群。意象组合的特点表现为意象密集程度高,艳丽意象出现的频率高,意象组合相互模仿性强。在意象描述方面,花间词中复合意象有轻柔性、艳丽性、残破性、阻隔性等四种常见特征。  相似文献   

17.
徐宝锋 《阴山学刊》2010,(4):96-101
儒家将天道宇宙领悟为一个流转变易的过程,非常看重如何以秉之于天的道德能力去回应变幻莫测的天命,以"居易俟命"的强烈入世精神对天道加以领悟。儒家表面上强调对于天的效仿和对应,实际上并不准备对天道的形体和质量讲究个究竟,只是把其作为了一种价值的最高本原以及圣人模仿承受的对象给予其比较模糊的表述。这实际上形成了儒家对价值本体追问的悬置,引发出了中国诗学中一个有关世界本质的超越性和语言传达的可能限度问题,并对中国诗学"无言"的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论英语语感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语感是对遵循或背离英语既定用法的敏感性,语感的培养对促进英语学习起着重要作用。培养语感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模仿语音语调,打好语感基础;(2)朗读背诵听说,逐步培养语感;(3)阅读写作分析,提高语感层次。  相似文献   

19.
互文视域下的文化意象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建敏 《河南社会科学》2011,19(6):203-204,219
一、文化意象的互文性文化意象并不是孤立的语言符号,它在本质上具有互文性。根据互文性理论,任何一个文本的构成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这就意味着,文化意象同样是由文化意象的语言符号及其文化所指之间依存联结构成的,是语言符号和文化意义化合而成的结果。文化意象的互文本质揭示了文  相似文献   

20.
对广告语言文化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阚景忠 《齐鲁学刊》2001,(1):140-144
广告语言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应从理性的角度思考广告语言问题,特别是对待广告语言的一些病症,更应有一个合情合理的态度。应当承认,广告语言对语言是有影响的,但不能任意夸大病态广告语言对社会语言的影响,广告语言不是语言范式的塑造者,而是规范语言的应用者。对广告语言给社会语言带来的种种冲击,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应当允许广告语言的诗意模仿,广告变用成语也不能一概否定。但广告语言必须遵守两大基本原则,即必须遵守一般语言组词造句的语法规范,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