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为主线,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独立自主为根本立足点,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开拓创新的探索过程。当代中国发展道路之所以能够成功引领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正确判断了时代主题的变化,积极发挥了自身独特的政治优势,科学把握了执政规律,选择了正确的发展路径。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的成功探索,解决了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回应了新自由主义等各种社会思潮的挑战,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如何认识和评价中国现代社会转型的性质、特点、道路及其历史前提?这是学术理论界在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的重大历史时刻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得出科学的认识,不能求助于远离中国实际、中国问题的西方理论。在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理论框架内,结合新的理论资源和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8,(4):18-2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迫切需要能够击穿当代现实问题的思想闪电,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具备了前所未有的理论紧迫性与现实可能性。新时代迫切呼唤理论创新,这既是人类思想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新时代的新特点提出的理论诉求。同时,坚守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依托改革开放以来丰富的实践经验,秉持执政党高度的理论自觉意识,为新时代的理论创新搭建了坚实平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理论创新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新境界,必须坚持"三重原则"的理论导向,即坚持并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本质原则,坚持问题导向、立足中国实践的现实原则,坚持时代眼光、宽广视野的开放原则。在实践中推动理论创新,在理论创新中求解实践问题,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之间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4.
以资本主义批判和无产阶级革命为核心的经典马克思主义似与中国道路没有直接理论关联。但1871年后马克思思想有一个"非西方转向",它不仅超越了西方中心主义历史观,而且力图在西欧和北美之外寻找抵抗资本的力量和斗争形式。在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理论中,社会形态的演变及其趋势是核心问题。马克思在《大纲》中提出历史三形态论,它以自由个性的普遍实现为规范原则,把人类历史区分为以人对人依赖关系为特征的最初社会形式、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和个人全面发展自由个性普遍实现的第三个阶段。按照这一理论,中国现在处在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第二阶段,需要发展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为历史发展更高阶段创造条件。按照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非西方前工业化国家要越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进入社会主义,必须充分利用西方发达国家的知识和生产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而这正是中国改革开放走的道路。随着改革和发展进入深水区,中国道路需要更高的理论自觉,而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社会形态理论的前提出发,以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视域为主线,研究了马克思视域内的社会形态理论,即生产力视域内的社会形态理论、生产方式视域内的社会形态理论和人的发展视域内的社会形态理论以及三者之间的递进关系。生产方式视域以生产力视域为基础,但又不限于生产力视域,人的发展视域以生产方式视域为基础,但又不限于生产方式视域,从而得出马克思视域内的社会形态的概念。一方面,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建立、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为我们准确全面地认识马克思视域内的社会形态理论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新世纪、新实践和新任务要求中国人重新准确地全面地把握马克思视域内的社会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6.
蔡德麟 《学术研究》2002,2(1):10-15
本文认为 ,深圳特区20多年来所实现的历史飞跃 ,是社会形态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深刻变革 ,它真正实现了从自然经济形态向市场经济形态的过渡 ,初步成功地把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结合起来 ,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实践的基础和思考探讨的空间。本文立足深圳实践对“生产力是否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把生产力作为社会形态的第一要素”等两大历史唯物主义基本问题阐述了笔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8.
就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而言,主体是社会个人,矛盾是社会个人的两个方面,即生产力与社会关系的对立统一。从社会组织的角度,运用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研究社会主义人格,发现社会主义人格从抽象到具体由核心、层面与环节构成,核心是指社会个人相对于资本与权力的独立性,层面是指社会主义人格由经济层面、社会层面、政治层面与精神层面的人格构成,环节是指社会主义人格的任何一个层面是由社会个人对其所在社会组织的生产或者服务等活动享有知情权、参与权、控制权、决策权等一些基本环节构成。  相似文献   

9.
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必须遵循其发展性和实践性的理论品质,以深入挖掘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现实价值为切入点,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为逻辑起点,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诉求,定位马克恩主义理论创新的研究主题,并不断深化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传统命题,才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的报告中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精辟论断,激励和鼓舞着我们在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在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和探索,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史学界的理论研究活跃,形成了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对唯物史观内涵和外延的新阐发,历史理论的探讨深化了对中国历史特点的认识,以历史认识论研究为重点构建史学理论体系,史学方法的更新和多样使历史研究更具魅力,对历史学功能的新探索,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更加鲜明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在反复强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的前提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围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经验,形成了一种崭新的发展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经验、中国模式从不同层面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即: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代发展同进步;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关注民生问题相结合;等等.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这是党的十七大向全世界做出的庄严宣告。这个宣告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表达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这个宣告如黄钟大吕,振聋发馈,荡除了前进道路上的阴霾与污浊.奏响了当代中国的时代最响声符。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是为实现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而服务的一种社会制度与秩序。为了实现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和完善,人类在追求自身自由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必然选择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全人类追求人的本质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人民实现人类真正崇高的理想——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认为二十多年"左"倾错误的最重要经验教训,是对"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他抓准发展生产力这个核心问题提出了一个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纠正了我们过去往往把马克思主义看成主要是甚至等于阶级斗争理论的片面认识.这一马克思主义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完全吻合,一脉相承.正是在它的指导下,逐步地正确回答了"什么叫社会主义"的问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取得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8.
所有制关系在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形成中的基础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中国面对的问题形成了各种思潮的交汇点,不同的思潮对中国道路的理解和评价也大不相同。历史研究必须从现实出发,这个现实就是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独特性。如何看待这一历史创造的独特性?如何揭示隐含在中国现代社会转型中的历史逻辑和理论意义?涉及到重大历史评价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品格所承载的历史使命,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为捕捉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的问题提供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作用的哲学视角。中国社会的历史性质、传统及其文化的价值判断、全球时代文明的多样性、中国道路的科学内涵、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等等,对这些问题的科学判断在学理基础层面都必然集中到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和历史价值观上。为此,本刊特约这组专题论文,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道路自信包括实践自信和理论自信。在阐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构想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从发展生产力、社会发展的目的、经济中的所有制、分配制度和运行方式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四个维度,把马克思、恩格斯的未来社会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系统的比较,就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继承性和创新性。这些继承性和创新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20.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发展的简要回顾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成就,是史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梳理这一理论的发展过程,总结经验教训,对于促进当代中国史学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