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体名词和“上”、“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位词基本上是对称和整齐的。但是,在具体的使用中,尤其是在与一些同类词语的搭配中,方位词常常会出现不对称的现象。所谓不对称,主要是指词义相对的词语并不具有相对称的形式.如“上”和“下”的不对称。本文考察方位词“上、下”在与有关身体部位名词搭配时对称性和不对称性特点,分析这些现象的视点、论域与参考点。  相似文献   

2.
香港与澳门两地的华语有着高度的共通性,它们的共同的词语被称之为“港澳词语”,其构成主要包括:港澳共同区域词语、港澳共同外语借词和港澳共同粤语词语。但是香港与澳门之间却有着各自完全不同的历史背景与文化源流,这就使得港澳之间存在着词语差异,这种差异可分为“香港分区特有词语”与“澳门分区特有词语”,其类别包括:两区不同的外语借词、两区不同的粤语词语。“港澳词语”是全球华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陆普通话曾经吸取了不少“港台词语”,其中大部分是“港澳词语”。  相似文献   

3.
一、导言含运动义的动词“上”、“下”可以带上一个表示(或称代)处所的词语或者可以为动作主体提供处所的词语而构成一个述宾词组,语义内容是表示具体的或抽象的空间上的运动。比如:  相似文献   

4.
汉语方言中表示“说话时的这一天”的时间词语可分为“今天”类、“今日”类两大类。“今天”类时间词语分布在北方方言区,“今日”类时间词语分布在南方方言区,这两类时间词语的分布规律体现了南北文化差异。从“今日”“今天”类时间词语的分布来看,汉语方言第一层级的划分应首先作南北划分。  相似文献   

5.
王东在《<水经注>词语拾零》中指出“秀”有“高出、特出”义。通过全面查检《汉语大词典》以及详细分析《汉语大词典》中所有含“秀”的词条,笔者发现其中有部分含“秀”的词条忽视了“秀”有“高出、特出”义,释义未确,旨在纠正其错误。  相似文献   

6.
“个”是使用频率最高的量词,与词类的搭配相当自由。“动 个 ……”中“个”后面的成分既可能是一般的可个称的体词性词语,也可能是抽象的不可个称的体词性词语,还可能是表示动作行为和性质状态的谓词性词语。如果“个”后是一般的可个称的体词性词语,大家一致同意“个”为量词,这时的“个”与其他位置上的“个”无异。可是,如果“个”后是抽象的不可个称的体词性词语或谓词性词语,人们的观点不太一致。作者用普通话、方言和古语相结合、印证的办法,得出“动 个 ……”中“个”后无论是体词性词语还是谓词性词语,“个”都是量词,同时也指出这一位置上的“个”在表意上有别于其他位置上的“个”。  相似文献   

7.
“差不多(几乎)全部”之类词语是否自相矛盾,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都把这类词语当成病例讲。小学阶段,有些教师就出有此类词语的句子要学生在练习和考试中改错,到了初中,在学习《肯定和否定、全部和部分》①时,一些教师又把这类词语当成没有处理好全部与部分数量关系的语法错误讲,高中阶段,在学习。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②时,进而认为它们是违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年深月久,就使学生们造成了这样一种深刻的印象:凡是含有“差不多(几乎)全部”之类词语的句子统统都是病句,改错的方法要么是去掉“差不多(几乎)”,要么是去掉“全部”。为此,笔者曾在一个高中毕业班作过一次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对这类“改错”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不经思索就断定其为病句。对于这个习以为常的问题,笔者实在不敢苟同,觉得很有必要来一次“拨乱反正”,特撰拙文,以求教于同行方家。  相似文献   

8.
俄语中表示“死”的词汇手段很多,可分为九大类: 1.含词根的词语;2.含词根的词语;3.含词根的词语;4.某些运动动词加上,等构成的词组以及相应的静态意义表示法;5、加上动词;6、无人称句;7、含有附加意义和修辞色彩的词语;8、带有宗教色彩的词语;9、形象说法和委婉说法。  相似文献   

9.
英语和汉语中关于隐指“愤怒”词语的概念隐喻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也有许多不同之处。通过大量的英、汉语中隐指“愤怒”词语常见概念隐喻的实证研究,并简要分析比较他们的并同,从而得出结论:英、汉隐指“喷怒”词语的共同的概念隐喻是由人类共同的生理特征和感情体验决定的,不同之处是由文化差异所导致的,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共性,了解差异。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现代汉语中两个程度义词语“死”与“要死”,分析了它们在句法语义方面存在一系列的共性与差异,并指出“死”与“要死”分别代表了两类程度词语,它们句法语义上的共性与差异基本上也是这两类程度词语的共性与差异,文章还论证了语法化与主观化是“要死”类程度词语的双重固化机制。  相似文献   

11.
作为构词语素的“满”在中古时期汉译佛典文献中发展迅速.《汉语大词典》中多个以“满”为构词语素的词语存在书证滞后和释义不全的阙失.探讨中古时期汉译佛典中以“满”为构词语素的几个词语的形成情况及出现时代,并以此为《汉语大词典》的修订提供相关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把”字句的误用有各种各样的情况,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把”同后面的词语所组成的介词结构没有着落。 作为介词的“把”不能作谓语,“把”同后面的词语所组成的介词结构也不能作谓语,它仅仅是修饰语,要求修饰后面的动词。如果“把”字句中动词谓语残缺,那么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以“XX门”形式构词的一些词语异军突起,并且频频见诸报端。与以往以“门”字构词的词语有所不同的是,这些词语的语素构成存在强烈的语境差。其实,正是语境赋予“门”字以临时意义。这种临时意义随着语境差的消失最终升级为固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代汉语曾族群化孳生出95个带“黑”新词语,“黑”的多义性为新词语的大量孳生提供了多样的构词选择.带“黑”新词语聚族孳生,既丰富了当代汉语词汇,也在词语的音节数量、结构形式、词语模类型、语义内涵及孳生方式等方面影响着词汇的构成状况,彰显了汉语词汇当代演变言语主体从众趋时、追新求简的独特社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5.
“十年词汇”共时嬗变主要表现为“文革”期间不少“专用词语”使用频率、词义适用范围等处于动态变化中.这种开放的嬗变就整体而言对20世纪现代汉语词义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不少词语或始用于“文革”前、见用于“文革”中,或始用于“文革”中、仍见用于“文革”后,或贯用于“文革”前、中、后,而词义演变形态不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造孽”和“遭孽”这两个词语,从语音、词义、词性和语法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论证它们是两个音近而义不同的词语,以便人们使用时能正确地加以区分,从而准确地运用这两个词语。  相似文献   

17.
湘方言“打”类词语数量众多,有的不见或少见于其他方言区,独具特色。在特定的搭配中,“打”产生了一些不同于普通话的意义。“打”类词语正在发生变化,一部分旧词语已经消失,有些词语意义发生了变化,有些词语形式发生了变化。湘语“打”类词语的演变规律体现了汉语词汇发展演变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18.
名词性词语后边加“了”构成“NP了”格式,在句中可以作谓语,也可以单独成句;前面可以加副词状语;在语义上具有“推移性”的特征,在语用上有一定的价值,且有简洁明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成才与就业》2008,(6):54-55
分类特点难点要求语音、文字掌握拼音方案.掌握常用汉字正确读音.书写规范。音、形、义,如:炙一灸;形似、音似现象,如隅一偶。辨识、记忆、理解,运用举一反三方法进行归类。语汇(包括成语)结合语言环境,辨析词语,如:“弥满”与“弥漫”。词义的轻重、范围的大小、搭配关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契丹文字原始资料不断被发现、相关研究成果逐渐被积累,契丹文字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被辨别的契丹语各类动词对契丹词语的解读、句子成分的辨析、语法形态变化的研究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契丹大、小字碑铭出现了语法作用和词语意义相近的三组动词,分别是表示“在时”的助动词■(■)和■(■)、表示“在的”的形动词■(■)和■(■)、表示“在、是”的普通动词■(■)和■(■)。对这三组动词的辨析以及与亲属语言的对比研究,不仅可以提升契丹大、小字文献的释读进程,而且可以进一步推进北方民族古文字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