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的当代文学史研究中,关于50-70年代当代文学的研究,一直颇受关注.许多学者都致力于寻求新的"学科话语",寻找与确立学科的规范性,从而试图以有效的阐释方法来为50-70年代的文学拓展阐释的空间.近年来黄子平等人关于"革命历史小说"的研究可以说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成果.黄子平的代表作<革命·历史·小说>就是致力于回到历史深处去揭示"革命历史小说"的生产机制与意义架构.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历史小说的发展史上,不同时代的历史小说中体现出的历史观与审美观有很大的不同,这与不同时代人们对历史的理解有关。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历史题材小说的主流观念是讲述革命历史的“革命历史小说;”80年代前期的历史小说的历史观是反封建;80年代后期的历史小说体现出一种文化历史观;此后的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历史观在当代历史题材小说中具有很大的异质性,新历史主义小说作为一种创作思潮消失后,它对近来的历史题材小说创作继续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新历史小说定义的相关界定进行了综述,阐述了“历史”的3种形态,新历史主义的兴起及其主要内容,指出西方当代历史哲学思想是新历史小说产生的理论背景;新历史小说与传统历史小说、革命历史小说的区别;新历史小说与寻根小说、先锋小说、新写实小说的文学渊源。认为新历史小说是从历史小叙事的视角来讲述近、现代民间历史生活,表达“个人自我心中的历史”的一类小说。  相似文献   

4.
皮得·凯里是当代澳大利亚著名的小说家 ,以其对澳大利亚生活的独特描写而受到读者和评论界的好评。他发表于 1 997年的长篇小说《杰克·马格斯》以 1 9世纪的伦敦和澳大利亚为背景 ,以流放犯杰克·马格斯从殖民地新南威尔士潜回伦敦 ,寻找“儿子”的故事为线索 ,对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远大前程》进行了改写。通过使用戏仿和反讽 ,小说颠覆了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叙事程式 ,恢复了被压制的边缘人物流放犯的语话及其被排斥的历史 ,重新确立了澳大利亚作为殖民地的历史。在小说中 ,以狄更斯为代表的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叙述话语既遭到了质疑 ,也得到了认真的仿效  相似文献   

5.
(括号内依次为期数、页码) 文学论中国现代西部文学独特的文明形态 .................................……马永强丁帆(1 .35)西部民俗风情与乡土小说的文体特征 —西部20世纪80年代乡土小说研究 .....................................···..···……李兴阳(1.41)英雄主义的美与力 —西部军旅小说概j平············……贾艳艳(1.46)现代西部文学的萌芽与西部报刊业发展的关索· ..............................··············……贺昌(1.50)“诗质”的探寻:从象征主义到现代主义…王光明(2.51)历史与文明的…  相似文献   

6.
在崇祯皇帝继位、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垮台以后,当时的文坛出现了三部揭露谴责魏忠贤阉党的小说:《警世阴阳梦》、《皇明中兴圣烈传》和《魏忠贤小说斥奸书》。在这三部斥魏小说中,《魏忠贤小说斥奸书》的历史意识与文学意识结合得最好,是最有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的作品,这部书令人瞩目之处是,该书作为一部历史小说,用艺术的手法,全面而真实地反映了晚明时期东林党与魏党进行顽强斗争的过程,在历史小说的写作方面达到了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7.
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一种体裁 ,编史小说以史实为虚构材料 ,造成历史文本与小说文本传统界限的模糊 ,从而实现了后者质疑、瓦解、否定前者的后现代主义审美目的。文章以加拿大作家鲁迪·威伯的小说《大熊的诱惑》为例 ,阐述了编史小说的这种颠覆历史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在俄国贵族革命运动高涨时期,在一八二五年十二月广场起义前夕,普希金于流放地米哈伊洛夫斯克完成了一部真正社会历史悲剧《波里斯·戈都诺夫》。这部悲剧和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一起,被誉为普希金诗的王冠上两颗耀眼的明珠,并认为它是继莎士比亚之后应占首要地位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当代历史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创作中,"史诗性"是个极为重要的概念,但在80~90年代的文学中,反史诗性是先锋文学和新历史小说解构宏大叙事的基本策略之一,它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转型中别一种历史叙述.本文论述了反史诗性的三个主要表现质疑客观真实、颠覆英雄神话和消解庄重风格;主要结合新历史小说,论析了文学转型中小说家的历史观念和审美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文心雕龙》一书是我国齐、梁以前文学创作经验的总结者;也是齐、梁以前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集大成者。它批判地吸取了魏晋以来象《典论·论文》,《文赋》,《文章流别论》等有关文学理论和批评的专篇和专门论述,也批判地吸收了从《易经》,《易经》以来的一些哲学著作和思想家对文学理论的看法和观点,从而成为一部划时代的文学理论和批评的专著。但以往研究小说理论的人却往往对它未曾论及小说而深觉遗憾。虽则《文心雕龙》这部巨著对当时业已十分盛行的小说这种文体只字未提,但从《辨骚》、《诸子》、《隐  相似文献   

11.
雷蒙·让的小说创作受到法国“新小说派”的影响 ,《一个沉思默想的女人》是他的代表作。小说体现了雷蒙·让的文学观念。“酌奇而不失其真 ,玩华而不坠其实”  相似文献   

12.
海明成曾写到:“所有的现代美国文学,都起自马克·吐温的一本叫做《哈克贝利·费思历险记》的书……这是我们中间最好的一本书。”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评价,也许只有象《哈克贝利·费思历险记》这样的书方能受之无愧。马克·吐温是十九世纪后期美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幽批家和讽刺家。《哈》书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也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这部小说所描写的故事虽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前的50年代,但却写于种族歧视仍然极为严重存在的80年代。作者通过一个名叫哈克的白人孩子帮助黑奴吉姆逃亡的故事,描绘了十九世纪中期美国中…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20年代创办的《大公报·文学副刊》对法国文学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与针对性。《大公报·文学副刊》对法国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均有批判与质疑,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对话;对启蒙主义的代表人物伏尔泰与卢梭的思想和艺术风格进行了比较研究,揭示了二者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当代历史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创作中 ,“史诗性”是个极为重要的概念 ,但在 80~ 90年代的文学中 ,反史诗性是先锋文学和新历史小说解构宏大叙事的基本策略之一 ,它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转型中另一种历史叙述。本文论述了反史诗性的三个主要表现 :质疑客观真实、颠覆英雄神话和消解庄重风格 ;主要结合新历史小说 ,论析了文学转型中小说家的历史观念和审美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的小说批评,直到明清两代才日渐成熟,但从汉魏至宋元1000多年内,许多文人学者对“小说”的认识和批评,已有不少引人注目之处.现抉其要,略作爬梳,以就正于方家.一、小说观念的萌发和演变在先秦诸子的言论中,“小说”与“小家珍说”、“小道”的含义比较接近.如《论语·子张》篇载:“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这段话被后代小说批评家屡屡引用,但多作孔子言论,如《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等)如《庄子·外物》篇云:“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如《荀子·正名》篇谓:“故知者论道而已矣,小家珍说之  相似文献   

16.
在主流文学史叙述中,20世纪80年代成为了革命历史小说发展脉络中的断裂。20世纪80年代的革命历史小说表现出两条线索:一方面,传统话语的革命历史小说出现退潮的趋势;另一方面,在“向内转”的创作潮流下,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也在思想与艺术层面消解了宏大叙事,并呈现出多种新的样态。80年代“纯文学”思潮对“革命历史小说”这一概念的遮蔽,正是一种新的文化规约。  相似文献   

17.
2003年总目录     
.文学研究文学理论批评的自觉—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论之一……力之(1一22)重读鲁迅对老庄思想的批判—从叹庄子》与《文选》之争”谈起…钱文亮(1一28)《老子》其书作者当议··················……,’’聂中庆(1一33)颠覆与重构—新时期小说艺术真实性观念的嫂变.........................................·……黄声波(1一36)评《哀希腊》的音韵美·····················……周听(1一40)现代传媒与文学的佳作效应……周水涛,李天喜(1一43)论美的人类学性质···················…  相似文献   

18.
革命历史小说与新历史小说中的主要构成因素都是历史,具体来说是中共革命史,但由于写作年代的不同,取材于同一段历史生活,同样描写并包含着时代精神的两代作家所体现出来的文学服务方向和对象却大相径庭。革命历史小说在总的政治路线指导下认识现实,并强调作品对总的政治路线的服务性;而新历史小说以不违背政治路线为基准,通过作品自由表达创作个体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和体验。  相似文献   

19.
《典论·论文》历史地存在于曹魏政治这个语境中 ,与它关系至深。具体而言 ,则《典论·论文》表现的以才情衡人论文的新标准与曹魏政治中“唯才是举”的用人标准互为表里 ,其批评“文人相轻”又与曹魏政治中的打击“阿党比周”相呼应。两汉德治主义与两汉文评的道德评价同曹魏能治主义与此期文评标准审美化 ,形成鲜明对照 ,又逻辑地证明了这一结论。再者 ,曹丕的政治身份与文学身份的纽结 ,亦使这一关系不仅是可能的 ,也是现实的  相似文献   

20.
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五·四”运动已经六十周年了。“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反对封建文化的文化革命运动。当时文化革命的“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两大旗帜是同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直接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五·四”运动的一个伟大功绩,就在于打倒了文言文的正统地位,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