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库切对历史问题的思考立足于对当下南非和整个人类历史境遇的忧虑,以颠覆大历史的权威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基础为主要指向.他一方面揭示了历史的虚构性、意识形态书写和不可再现性特征,另一方面,他的历史观中呈现出某种历史循环论的色彩,在对文明与野蛮的暴力循环的审视之中,表达出一种对新的历史伦理的呼唤.  相似文献   

3.
反思南非的殖民和种族主义历史是库切小说的基本主题,他的作品往往在若隐若现的历史场景中勾勒人物的命运曲线,描画人类的生存境遇,拷问人性的救赎之路,从而显示出普遍性的意义。综合来看,库切的小说创作主要受到个人文化身份、南非历史与现实和欧洲传统等三方面的影响,这可以看做库切小说的一个特征。  相似文献   

4.
库切的小说《耻》中,自由面临来自多方面的挑战与侵害,如生理欲望、权力、历史等。国家机器也不能承担维护人的自由的责任。人们每一次放弃自由都是人性之耻。面对复杂的历史,绝望的现实,从外在来说,理性已然建立了一整套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机制之后,如何坚守机制自由的内涵而不只专注于形式是理性要解决的问题。从内在来说,爱能让人从各种关系中解脱出来,回归自由的存在,勇敢的面对一切艰难险阻,即使一无所有也要直面未来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追求自由是张炜小说创作的内在精神之一,在张炜看来人的道德自我完善是人追求精神自由的必由之路;而对于“流浪者”形象的逆造,成为张炜对于人自由生命形式的大胆设想和认同;张炜还积极地否定了物化中的现代人精神匮乏的生存状态,并通过对民间社会生活的倾心书写,努力寻找现代人精神自由的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南非作家库切(J.M.Coetzee)一贯重视历史、政治与小说之间的关系,常借助小说表达他对"这个时代,这个国家"的思考.在《耻》中,库切带着极大的困惑描绘了全球性的病症--教授的社会属性与个体需求之间的矛盾,偷窥的欲望与保持隐私的权利,坚守与逃离痛苦,生命的消解与亲情的丧失;通过南非白人后裔面对窘迫的处境做出的或然选择,展示出以个人对抗社会秩序的重新整合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从这个角度看,《耻》可以被看作一部关于南非后殖民主义的政治小说,在读者面前呈现出寓言式解读的诱惑.  相似文献   

7.
在后殖民语境中,主体性一直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根据黑格尔和萨特的定义,主体性在这里主要是指一种主导性的身份和地位,即一种主导性主体,而他者则主要是作为其对立面而存在.是其存在的基础.因此,后殖民语境中的主体性或主体与他者的关系问题是后殖民理论家和所有后殖民作家谈论的主要话题.对在后殖民语境下所存在的主体性困境的关注则成为大多数后殖民小说不变的主题,它体现了后殖民小说家们对这种主体性困境的忧患意识.而当代著名南非白人流散作家库切及其小说在这方面无疑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8.
“这个时代,这个国家”——论库切小说《耻》的寓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非作家库切(J.M.Coetzee)一贯重视历史、政治与小说之间的关系,常借助小说表达他对“这个时代,这个国家”的思考。在《耻》中,库切带着极大的困惑描绘了全球性的病症——教授的社会属性与个体需求之间的矛盾,偷窥的欲望与保持隐私的权利,坚守与逃离痛苦,生命的消解与亲情的丧失;通过南非白人后裔面对窘迫的处境做出的或然选择,展示出以个人对抗社会秩序的重新整合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从这个角度看《,耻》可以被看作一部关于南非后殖民主义的政治小说,在读者面前呈现出寓言式解读的诱惑。  相似文献   

9.
历史文学作品由表及里包含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重建历史世界。历史本身不是文本,不是真实叙事,但如果历史文学家不借助历史文本的话,那么就无所依凭,创作也就无从谈起。这是一个悖论:历史文本不完全真实,可不借助历史文本创作就没有根据。历史文学家要把握历史精神完整地重建历史世界,不要为历史文本所束缚。第二层面是隐喻现实。隐喻是一种修辞格,它是指某个言语过程中,此物被转移到彼物上面。尽管此物与彼物是不同的,但差异中又具有相似点。历史文学用言语写历史上的人与事,这就是“此物”;但这人与事中隐含的历史精神,通过心理联想,被转移到现实,这现实就是“彼物”。第三层面是哲学意味。这哲学意味是自然的,是作者从生活体验中提炼出来的,而不是生硬灌输进去的,更不是在作品中写哲学讲义。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西方社会,动物权利已成为关涉到社会伦理与道德的敏感话题。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南非作家库切在《等待野蛮人》、《耻》、《动物的生命》等作品中对该问题予以高度关注。库切否定了笛卡儿的观念,提出动物具有灵性,能够体认耻辱与死亡;希望人们充分发展同情心想象,指出善待动物是拯救灵魂的需要;然而,库切的主人公在提升道德知性的同时常伴随着社会地位的失落。我们有理由认为,同情、怜惜弱势群体是对人性的真正考验,人类能否与生命共同体融洽相处乃是对人性的深层拷问。  相似文献   

11.
库切的小说《耻》,其主人公戴维.卢里在面对暴力和权利均衡时所陷入的道德困境,向我们展示了南非白人种族在废除了种族隔离制度之后的人性挣扎和生存现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库切在国内外批评界所引起的喝彩与争议进行了梳理与分析,指出库切在文学创作中所表现出的对他者"他性"的关注是造成其作品争议的焦点所在。库切使文本与他者的关系不拘泥于所谓的历史真实,并始终在创作中坚持文学应以体现"他性"为前提,后结构主义看似绝对的怀疑论本身在某种程度上恰恰反映了人们对传统伦理观的坚守,因此,库切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对他者"他性"的关注,在实质上拓展了主体对自我理解的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13.
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进入中国学术界以后 ,如同在苏联面世之时一样 ,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与误解。本文从讨论复调小说理论与语言哲学的关系入手 ,选取一个与传统文艺创作理论不同的解读视角 ,力图廓清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巴赫金的独具特色的语言哲学与行为哲学构成了复调小说理论的哲学基础 ,而从一定的哲学理论出发认识复调小说理论 ,先前存在的一些争议和误解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哲学与欧洲哲学不尽相同,它的哲学思想存在于文学作品中,俄罗斯哲学不缺乏标新立异和创新精神。新的俄罗斯需要新的哲学———自由哲学,这种哲学具有批判现实、启蒙大众的功能,通过这种哲学使俄罗斯真正步入现代社会之路。新的俄罗斯哲学应当承担其重新认识西方现代性的重任,塑造自律精神、技术理性精神。俄罗斯哲学中并没有建构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哲学,因此,新的俄罗斯哲学要完成对东正教的祛魅任务,要从苏维埃社会主义传统中发掘出经验和教训,智慧地解决传统问题。  相似文献   

15.
哲学作为哲学——对哲学学科性质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哲学是什么?”是一个基础性问题,“哲学作为哲学”这一重言判断,要从关系中去理解。“哲学”与“科学”都运用概念;但“哲学的概念”是“辩证的概念”,它自身变化发展。“辩证的概念”为“自由的概念”,以“自由概念”建构起来的“哲学大厦”,是“可移动—可变化”的“自由大厦”。概念是“自由”的,亦即概念为“创造”的。“哲学”为创造性的学问。在“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中,某种意义上,“哲学”是一种“没有常规工作”的“科学”,“哲学”只是严格意义上“范式”的科学。在某种“哲学原则—范式”指导下进行的对具体问题的“解题”工作,主要是“科学性”的,而科学家在进行“范式转换—科学革命”工作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做“哲学性”工作。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欧洲大陆出现了一个哲学的后H.-G.伽达默尔、J·德里达的时代,令人忧虑的是,在世界范围内至今还没有像样一点的新的哲学思想的出现。在这样的时代,作为他们的学生,我们肩负有什么样的责任?应该做些什么?能够做些什么?这些问题,我们无法回避。对他们本人的哲学思想,我们应该在中国现实生活和思想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拿出自己独立的研究成果。而对于他们的欧洲学生,我们是处在同样的学术起跑点上;特别是当他们对中国的哲学发表意见时,我们提出不同的看法甚至批评,是一件很正常也是很平常的事情。我们对自己应有起码的自信。本文还用中文“机”诠释了arche(始基)、Geschick(命运)、Wesen(存在并活动着)、Zeit(时间)、Dialog(对话)等西方哲学的基本词。  相似文献   

17.
主体对我思哲学的反思,促进了对话哲学的出场,表现在三个方面的转变:从自我本位转向关系本位、从权威下的单向服从转向对话下的互动理解、从我思主体的同一性转向交互主体的约定性.  相似文献   

18.
南非复杂的社会环境使得现实主义成为其文学表现的主要形式,库切的创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他有意识地突破南非的这种写作语境,使得作品既富有个性,又富有世界性。从创作观念、创作视域、创作手法三个方面来阐述其创作的超越性。  相似文献   

19.
人类自从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自由问题的探索.以儒、道、佛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自由精神.深刻思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由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深刻内涵,对21世纪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唐程 《理论界》2014,(7):117-119
从马克思哲学的观点来看,自由个性并不止于是自我的实现。因为个人并非抽象化的、固态化的,而是具象化的、气态化的。在内外兼顾的现世感通间,自身与他人同呼吸共命运,共臻自由个性。自由个性并非彼岸的理想与目标,而就是此岸现实的行动。自由个性的现实就在人与物的同体共在间涌立——在人与物的互相成就间相互参与,在物与人的互相参与间相互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