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是一个客观存在,不应该缩小也不应该夸大。”“无论缩小或者夸大两者都要犯严重的错误。”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在坚决纠正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的同时明确指出:“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既要反对把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观点,又要反对认为阶级斗争已经熄灭的观点。”②通过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动乱,人们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1)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阶级、阶级斗争理论的新探索的主要成果可以归纳为“三论”、“九点”,构成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阶级、阶级斗争理论的完整的体系,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础之一。(2)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提出的“阶级斗争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的命题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实质上是坚持运用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倡导和成功运用的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精神的阶级分析、调查研究、具体分析三者统一综合运用的方法。(3)“既要反对把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观点,又要反对认为阶级斗争已经熄灭的观点”这样一个命题体现了开展两条战线斗争,反对在社会主义社会阶级、阶级斗争问题上的“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这样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阶级分析的方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去分析社会历史和社会现象的方法。列宁说:“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指导性的线索。使我们能在这种看来迷离混沌的状态中发现规律性。这条线索就是阶级斗争理论”。(《列宁选集》第2卷,第587页)阶级分析方法,是无产阶级政党研究阶级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方法。但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搞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后。近几年来有的人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干扰下,又走上了另一个极端,根本不讲我们的社会里还有阶级斗争问题,根本不提阶级分析的方法,似乎它已经过时了,这是非常错误的。有人认为,阶级分析方法在“文化大革命”中伤害过许  相似文献   

4.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当前仍然存在的阶级斗争,是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有效专政的一个关键。”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正确认识和处理呢?我认为有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就是必须注意开展两条战线的思想斗争,既要反对“左”的思想,又要反对右的思想。这条历史经验,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仍然存在的阶级斗争问题,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的报告中,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当前仍然存在的阶级斗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处理当前我国带有阶级斗争性质的社会矛盾和社会现象”,并且号召我们在阶级斗争问题上“必须作好长期的精神准备”。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的具体运用。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用列宁的话来说,这个根本观点,是使我们能够在那种看来迷离混沌的状态中发现规律性,从而作出科学判断的一条指导性的线索(《列宁选集》第二卷第587页)。在我国生产资  相似文献   

6.
早期国民党人对阶级斗争有着相当准备的认识,但国民党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然而在国民革命实践中,存在着大量的阶级斗争事实,以省港罢工来说,以反对帝国主义为直接斗争目标,使得其中的阶级斗争呈现出既联合又斗争的现象。国民党在扶助农工同时,提倡工商联合积极协调双方的矛盾纷争,虽有一定成效,但由于国民党阶级的局限性,也因为国民党对民族矛盾之下的阶级矛盾认识片面,所以,无法正确处理省港罢工中的阶级斗争。  相似文献   

7.
阶级分析理论起源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銮斋 《齐鲁学刊》2003,28(2):5-1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变化 ,阶级斗争话语在隐退多年之后又呈复归之势 ,此时探讨阶级分析理论的有关问题不仅具有学术意义 ,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于阶级分析理论的起源 ,已有的几种观点都值得商榷。所谓“阶级斗争理论的首创者”维科、阶级斗争的“天才发现者”圣西门以及复辟时期的历史学家梯叶里等人的理论都不是阶级分析理论之源。实际上 ,阶级分析理论早在古希腊业已提出 ,亚里斯多德在《政治学》中已经进行了系统的构建和运用  相似文献   

8.
当前理论界正在开展“人民内部有没有阶级斗争”问题的讨论。有的同志认为人民内部有阶级斗争,而且我国目前的阶级斗争突出地和大量地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我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剥削阶级消灭以后,还讲人民内部存在阶级斗争,这在理论上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的基本观点的。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阶级斗争从来就有其确切的含义。恩格斯说:“(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在晚年,非常注意资本主义正处和平发展时期这一历史特点。他根据阶级斗争形势的变化,探索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新策略。认为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还有相当扩展能力时,无产阶级不能指望以简单的、突然袭击的暴力革命方式来夺取政权。无产阶级应该掌握普选权,进行议会斗争,积蓄革命力量,等待最后的决战。他总结了德国党利用议会斗争所取得的成功经验,指出了无产阶级进行合法斗争的首要条件是统治者也必须在法律范围内活动。恩格斯在晚年的最后一篇论文《<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中,对几年来的探讨作了系统的回顾和表述。恩格斯既反对左倾机会主义在斗争策略上的冒险、轻率,也批判右倾机会主义把合法的斗争方式唯一化,拒绝任何形式和任何情况下的暴力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西方政党阶级基础变化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党是阶级的组织,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传统的观点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越来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阶级,旧的统治阶级将在激烈的阶级斗争中灭亡。但西方社会的社会结构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复杂化,政党的阶级基础发生了某些变化,使政党看起来已经成为“全民的党”。从阶级斗争的规律、执政基础与阶级基础的关系以及西方社会的独特性等角度,探析西方政党“全民党”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我国现阶段人民内部是否存在阶级斗争问题的争论,主要是由于人们对什么是阶级斗争这一基本概念的理解不同。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有关阶级斗争的论述很多,他们往往是在不同的地方,针对不同的情况,从不同的角度来谈这一问题的,说法也不尽相同。所以,持不同意见的同志都可以从马列主义著作中找到自己的理论根据。因此,如何从我国的历史经验和实际情况出发来准确地理解马列主义关于阶级斗争理论的基本精神,得出一个适合我国实际的恰当结论,是十分重要的。列宁在《给农村贫民》中指出:“什么是阶级斗争?这就是一部分人反对另一部分人的斗争,无权的、被压迫的和劳动的群众反对特权的压迫者和寄生虫的斗争,雇佣工人或无产者反对私有主或资产阶级的斗争”。(《列宁选集》第1卷第443页)我们认为,这是对阶级斗争概念最本质、最精辟、最通俗的论述。根据我  相似文献   

12.
刘宗绪 《学术界》2003,(2):243-247
在历史学界 ,我从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专业读书至今 ,已经超过半个世纪了。几十年来 ,自己在史学领域滚打摸爬 ,搞教学 ,做研究 ,深知历史学科包罗万象 ,深不可测 ,要想真正掌握 ,难度是很大的。所以 ,长期以来都处在不断的思考和摸索之中。一  记得马克思、恩格斯两位老人家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过 ,自有文字以来的历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后来毛泽东主席又说过 ,阶级斗争 ,一些阶级胜利了 ,一些阶级消灭了 ,这就是历史 ;站在这个观点上的 ,是历史的唯物主义 ,站在这个观点反面的 ,是历史的唯心主义。当时 ,我对于这些观点是完全相信的…  相似文献   

13.
<正> 我国现阶段阶级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反动阶级的地主阶级巳经消灭,作为剥削阶级的资产阶级巳经不存在了。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还有没有阶级斗争呢?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对我们党关于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针作了明确的阐述。胡耀邦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中指出:“在我国,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中国人民对敌视和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内外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必须进行斗争”。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由于国内因素和国际影响,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近两、三年来,走私贩私、受贿行贿、贪污盗窃、投机诈骗等严重犯罪活动明显增加,在少数地区、少数人员中相当猖獗,正是阶级斗争“激化”的表现。一些严  相似文献   

15.
“理性”是资产阶级思想家们努力倡导、用以反对封建主义和神学观念的思想武器,但是,它随着阶级斗争形势的发展在大致相同的基础上变化着表现形式,在文艺观点上表现出新古典主义和启蒙主义的区别。为了反对中世纪封建社会的基础——基督教教义,用人权反对神权,自从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者提出“理性”的口号以来,“理性”就是指的普遍的人性和永恒的人性,是人天赋的辨别真伪好坏的能力。不  相似文献   

16.
性别(Gender)、反对父权制(Patriarchy)的性别斗争是女权主义的基本观点;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性别与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是20世纪60 年代至70年代第二次女权运动中各流派女权主义争论的焦点。究竟如何定义女性的阶级? 女性能否形成一个阶级? 性别斗争、阶级斗争谁占首位? 激进女权主义(RadicalFem inism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MarxistFem inism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SocialistFem inism )都有各不相同的立场和观点。本文将主要考察产生于上述每一种理论流派的相关论点并加以简要评价,借用著名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者朱丽叶·米切尔(JulierMitchell)的名言,本文目的是:“提出女权主义的问题,给予马克思主义的回答。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怎样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是我们党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三十多年来,在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我们党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艰苦的探索,经历了严重的曲折和困难,总结了正面的经验和反面的教训,形成了系统的理论观点。这些正确的理论观点,体现在毛泽东同志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党的八大文献中,体现在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著作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重要文献中。它们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分析认识我国基本国情的重大成果,是构成建设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就多年来曾经流行的关于哲学与阶级斗争的关系的几个命题,作一初步的探讨。主要是以下三个问题,现分别加以讨论。 有哲学才有阶级斗争吗?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哲学,作为关于世界观的科学,产生的源泉是什么?在我国哲学界长期流行并发生过重大影响的观点是:有阶级斗争才有哲学。这个命题,是否符合哲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实际?我认为,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  相似文献   

19.
<正>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我国社会存在的矛眉大多数不具有阶级斗争的性质,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主要矛盾。……但是阶级斗争还将在我国社会的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并且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我们必须作好长期斗争的精神准备,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专政职能,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处理当前我国带有阶级斗争性质的社会矛盾和社会现象。”这是我们党对  相似文献   

20.
阶级斗争问题是国民革命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早期国民党人对阶级斗争问题有深刻而且精当的认识,但在主张上仍反对在进行阶级斗争。国民党一大改组以后,在扶助农工政策指导下广泛动员民众参加国民革命,动员过程中不仅出现了大量的阶级斗争事实,而且阶级斗争成为国民党基层工作人员组织动员农民的有力武器。但随着国民革命形势的发展,国民党对阶级斗争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实际则是逐步站到了工农阶级的对立面,推行的是反对工农阶级的阶级斗争。国民党的转变有其历史根源,也与其对国民革命中阶级斗争问题的认识有关,深刻原因则在于国民党根本立场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