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确定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国家民委公布,我国60%以上的国土为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少数民族人数占全国总人口的6%,其中90%左右的少数民族人口居住在乡村。因此,建设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2.
, 《民族论坛》2013,(4):25-25
正【代表简介】向平华,男,土家族,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张家界市慈利县零溪镇副镇长,象鼻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金好不如环境好,金钱多不如幸福多,财富多不如健康多。"全国人大代表,张家界市慈利县零溪镇象鼻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向平华经常说的这句话,正是他要建设美丽乡村的最好诠释。要建设美丽乡村,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治理污染的问题,在这个目标之下,需要综合考量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农村文明等各方面的因素。农民  相似文献   

3.
正"三万"活动是湖北省委、省政府开展的以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做好惠民利民民生工作为主的一项活动,也是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自2011年"三万"活动开展以来,湖北一年一个主题,先后开展了"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万名干部进万村洁万家""万名干部进万  相似文献   

4.
在当下社会发展中,农民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对社会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农村生活水平与国家整体的生活水平挂钩,因此美丽新农村的建设对农村文化建设来说意义重大.文化在社会发展中承担着内在动力的重任,而农村文化建设为美丽新农村建设中关键内容,且农村的文化建设,可使其经济的发展得到有效推动.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文化方面的建设不仅仅能对农民的人格进行塑造,同时还能够实现其社会化,整合以及导向整个农村.本文主要分析美丽新农村建设中文化建设的作用,进而探讨文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当下社会发展中,农民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对社会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农村生活水平与国家整体的生活水平挂钩,因此美丽新农村的建设对农村文化建设来说意义重大。文化在社会发展中承担着内在动力的重任,而农村文化建设为美丽新农村建设中关键内容,且农村的文化建设,可使其经济的发展得到有效推动。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文化方面的建设不仅仅能对农民的人格进行塑造,同时还能够实现其社会化,整合以及导向整个农村。本文主要分析美丽新农村建设中文化建设的作用,进而探讨文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典型案例区奈曼旗14个苏木乡镇36个嘎查村展开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研究,以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为重点,将主要嘎查村归为四种美丽乡村建设模式:产业发展型、生态家庭牧场型、文化休闲旅游型、绿色农业型.最后分析民族地区美丽乡村建设面临困境,并从推进乡村生态发展、振兴乡村产业、繁荣兴盛乡村文化、强化乡村人才支撑、提高民生保障...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在实践中找到有效的切入点,各地干部群众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今年,恩施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立足当地生态文化资源优势,以乡村休闲游为切入点,发展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旅游业,在解决农民就业增收问题的同时,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支撑产业,促使农民文化素质大幅度的提升,走出了一条既快又好、独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恩施市迈出的这一步,不仅为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也让来此的人们更多地理解了新农村建设中"因地制宜"的含义。  相似文献   

8.
土地资源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城市化是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的助推器,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现实途径,新农村建设应当以保护耕地为土地政策的首选目标.新农村建设拒绝"盆景式"、"景观秀"和"豆腐渣"工程,民族自治地方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原则,必须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重点,必须坚持发挥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复杂、长期的社会工程,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力量和依靠对象是农民,农民是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历史任务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农民现代化而不断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想选择。农民现代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一、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导力量,农民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价值取向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来看,农民已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导和中国改革…  相似文献   

10.
该书针对中国乡村前途问题的讨论,明确指出乡村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乡村的价值不仅表现在乡村的生产功能、生活功能与生态功能,也表现在乡村的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是传统文化的根基所在。如果不理解乡村的文化载体意义,就会在建设乡村过程中破坏乡村文化。新农村建设不是要把乡村变成城市,而是要把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山西美丽农谷宜居乡村建设研究,重点是建立环境与人居的契合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进行环境的保护和文化产业的结合,发挥优势建设宜居美丽小镇。太谷县是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发挥优势农谷宜居乡村建设是一个全面的工程,各村镇情况不同,这就需要我们详细研究,城乡统筹,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地推进。  相似文献   

12.
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文化广场,健身娱乐活动异彩纷呈;农家小院,游客把酒言欢;田间地头,处处能见村民忙碌的身影……初春时节,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的村村寨寨充满了生机与活力。2019年以来,鹤峰县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让绿水青山释放"生态红利",让美丽乡村推动"美丽经济",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11月20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了首批20个美丽宜居小镇、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名单,恩施市芭蕉侗族乡戽口村获得"中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庄"称号,是湖北省唯一获得该项殊荣的村庄。戽口村位于风情宜人并享有"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中国名茶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乡"美誉的恩施市芭蕉侗族乡,辖10个村民小  相似文献   

14.
辛建平 《民族论坛》2007,(2):I0005-I0005
<正>城步苗族自治县长安营乡大寨村地处高山偏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较为落后。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该村着力加强民主管理、民族团结,乡风文明、环境卫生等软件建设,致力开创“班子强、农民富、村庄美、风尚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面貌,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扶贫与美丽乡村建设之间存在高度关联与耦合关系。美丽乡村建设为开展乡村旅游扶贫提供了良好的旅游环境,乡村旅游扶贫对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具有良好的带动效应,两者应坚持协同发展。湖南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扶贫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协同发展需坚持可持续性、因地制宜和主体参与性原则。其协同发展路径可以从几方面入手:深化共识,形成联动;规划落地,强化操作;整合资源,创新机制;突出特色,打造品牌;规范管理,政策支持,使乡村旅游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互为促进,相得益彰,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乡村建设水平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乡村文化成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因素.因此,深入的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丰富乡村优秀文化的宣传方式,是提高乡村建设水平的重要方式.乡村文化墙是宣传乡村文化与思想的重要媒介,可以在美化环境的同时,达到文化宣传的作用.因此,本文将重点围绕乡村文化墙的作用和设计提...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海沧街道青礁村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等一系列指示要求,坚持"党建引领、文化强村"的理念,按照"传承耕读文化、推进转型就业、发展集体经济、建设幸福家园"的思路,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以创办芦塘书院为平台和依托,把传承耕读文化、乡贤文化、乡愁文化、家风家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着力打好文化兴村强村主动牌、组合拳,较好地凝聚了向上向善的村风民心,有力地推动了富民强村工程,被评为全国"最美乡村"。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海沧街道青礁村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等一系列指示要求,坚持"党建引领、文化强村"的理念,按照"传承耕读文化、推进转型就业、发展集体经济、建设幸福家园"的思路,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以创办芦塘书院为平台和依托,把传承耕读文化、乡贤文化、乡愁文化、家风家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着力打好文化兴村强村主动牌、组合拳,较好地凝聚了向上向善的村风民心,有力地推动了富民强村工程,被评为全国"最美乡村"。  相似文献   

19.
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椒园镇向西,乘车沿着婉蜒曲折的乡村油路向前行驶约7公里处,一股淡淡的茶香迎面扑来,放眼望去是一片葱绿的茶园、别具特色的民居。这里便是宜居村庄——水田坝。水田坝村因地得名,曾以盛产水稻而远近闻名。近年来,水田坝村在上级部门的帮扶下和宣恩县、椒园镇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乘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春风,抢抓发展机遇,立足该村实际,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抓手,以打造  相似文献   

20.
新乡村建设思想史脉络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建设学派的理论探索和实验活动,是现阶段中国新农村建设理论的重要基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以及陈翰笙等代表的"中国农村派"的思想以及实践,经过了革命和风暴时期的探索、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农村社会主义高潮初步实践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新兴起等几个重要阶段.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探索和社会实践及其所取得的辉煌成果,是我们总结、归纳和创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的渊源和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