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性别角色认同形成的关键时期,在现代社会,青少年在性别角色认同上逐渐表现出对传统性别观念的反抗。近年来,Cosplay越来越受青少年的欢迎,异装扮演越发普遍,甚至成为青少年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以Cosplay这一特定场域中的异装扮演活动作为切入口,能够了解青少年异装扮演者的性别观念,解析当代青少年在性别角色认同上的实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解构二元性别划分,实现自我性别建构与性别角色认同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以布迪厄场域理论来考察不同社会形态下青年与社会的信息互动实践,发现青年与社会的信息互动在具有“位置-权力”关系的场域中展开,“位置-权力”关系通过信息资本的占有而建构。社会形态随技术变革更迭,青年与社会信息互动的场域逻辑与运行机制发生相应转变。从农耕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信息社会,青年与社会的互动场域变得多样,并且发生着从家庭向学校再向网络空间的偏向性转换,场域运行的推动力量也从时间权威向结构权威再向认同权威转换。可以说,青年与社会信息互动场域的转换,正是人类在不同社会形态下对“用时间消灭空间”的信息传播时空观的生产实践与社会表征。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Cosplay迅猛发展引发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诸多学者从美学、社会学、文化学和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了Cosplay文化的美学价值、社会化功能、传播特性、文化特征以及流行原因等,鲜有学者研究青年亚文化背后潜隐的权力关系。对比以往现实空间对Cosplay活动的规训,新媒介技术真正改变了青年亚文化的实践空间,拓展了Cosplay亚文化的实践场地。而在Cosplay亚文化内部,依据文化资本的不同,Coser的权力产生差异,积累具体化、客观化以及体制化的文化资本造就了一批意见领袖。通过权力视阙探究以Cosplay文化为代表的青年亚文化,有助于了解青年亚文化的权力移交和接替过程。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青年的文化认同问题,可以从历史的、社会的、心理的等多维视野和知识学架构来把握。青年事实性文化认同中的差异和矛盾以及建构性认同中的关系性特征是当前青年文化的重要议题,当代中国的青年文化认同是多层次、多维度的,并不存在各种青年群体共有的、贯穿诸领域的实质性认同。  相似文献   

5.
球迷群体是现代社会的一个产物,其行为特征一直受社会关注。本文从场域理论出发,尝试用场域、惯习等理论概念对球迷的群体性行为进行解释。本文认为,球迷的群体性行为与比赛场域的设置、球迷的身份认同有关联。场域理论链接了个体与结构,为我们理解球迷的群体性行为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香港青年问题的逻辑起点源于青年与社会的互动关系。马克思和布迪厄关于关系与矛盾的分析视角以及他们所阐释的理论能为我们理解和研究当前香港青年问题提供一种深度分析的模型。将香港社会当作场域来分析,当前香港青年问题有其自身特有的逻辑和必然性,集中反映了不同力量的对抗较量,其核心诉求指向资本—权力。在世界大变局与中国大发展的历史性交汇时期,香港青年应跨越场域界限,消除隔离心态,顺势融入国家建设;跳出狭隘思维,不做沉默羔羊,主动释放正向能量;确立历史视野,积累强大资本,勇于扛起青春责任。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高校学生社团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影响,从提升学生社团软实力,创建有效的激励机制,创造社团主心骨文化,增强社团凝聚力几个角度来论述社团文化营造。  相似文献   

8.
9.
在现代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青年社团业已成为青年社会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本文对上海市C区青年社团的基本状况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并深入探讨了青年社团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福柯站在后现代的视角下批判了传统权力观,并提出了“规训权力”的概念。他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的观察,深刻洞察了规训权力的产生、发展和演进。本文主要考察在当代工厂场域中规训权力的演进方式和工厂生产对规训手段的促成,并指出工厂生产活动所造成的对工人的规训弊端。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青年文化发展出现服从与反思、解放与迷茫、理性与矛盾勾勒的变迁图景,也反映出新时代青年文化的发展趋向。新时代的青年文化景观既具有青年文化的预见性与超越性、进取性和建构性、理想性和生活性等共性特征,又突出表现为雅俗共赏、进退有度、家国兼顾的时代特性。新时代,应注重从个人追求与社会理想的统一、独立思想与过硬本领的统一、青春热情与社会担当的统一几方面入手,突出政治引领、思想引领、责任引领在青年文化引导上的关键作用,推动青年文化持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化符号是地域、民族或国家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和形式。文化符号对象化的结构性机制可以反观人类整体结构、总体精神的发展,也可以使人反观自我个性的状态和形成自我身份认同。传承传统文化符号是青年文化身份认同的重要内容维度。当前消费主义文化下的符号消费对传统文化符号的异化表达,后现代虚无主义文化下对文化符号的碎片化解读,全球化下文化冲突对本土文化符号的挑战等情况不同程度地造成文化符号记忆断裂,影响高校青年群体的自我身份认同。为此,要与时俱进地推进传统文化符号的现当代发展;增强文化自信,不断增进高校青年文化身份认同感;运用高校德育教育体系,培养青年群体传承文化符号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3.
14.
互联网的诞生带来了传播范式的革命,在网络这个大型广场赋予了参与者狂欢式的审美体验。在青年网络亚文化中,节日庆典与广场狂欢充分体现了网络话语的精神特质,网络民主与在线自由彰显了网络话语的行为机理。网络主体的迷失与渴望自由的想象异邦,显示了在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的张力之下,多极式交流格局对意义多元化的过度张扬造成了普遍价值规范缺席的文化困境。在网络社会的自由与秩序之间,救赎之道在于建立一种富有弹性的张力,以人文关怀调解网络技术进步与人类生活意义的失衡。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dered family roles and divorce in The Netherlands. Cultural and economic aspects of this relationship are distinguished. Economic hypotheses argue that the likelihood of divorce is increased if women work for pay and have attractive labor market resources. Cultural hypotheses argue that divorce chances are increased if women adhere to emancipatory norms, independent of their labor market positions. An event‐history analysis of a life‐history survey among 1,289 Dutch women reveals evidence for both hypotheses. Interaction effects are found as well: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a traditional division of paid labor is only present among couples in which wives have traditional gender attitudes. Hence, the validity of economic explanations of divorce is conditional on cultural values.  相似文献   

16.
17.
巴黎文化产业的现状、特征与发展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辉 《城市观察》2009,3(3):28-37
“文化产业”作为当前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城市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巴黎作为法国的历史、文化、经济中心,其“文化产业”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经济的转型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进入21世纪,巴黎“文化产业”的领域与空间也在不断变化与扩展。本文将试图对巴黎“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一梳理,以期对其“文化产业”的发展面貌作一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