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岭南农耕文化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史前时期,岭南农耕文化的形成是生产发展、社会进步和原始先民开发等因素共同的结果。从文化学、历史学、考古学等的角度,综合概括了史前岭南农耕文化的内涵,以期对岭南农耕文化和我国古代农业文明有较明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岭南史前稻作农耕文化述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考古材料对岭南史前稻作农耕文化进行了归纳论述。分析认为 :岭面史前稻作农耕文化可能肇始于 1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 (如牛栏洞遗存 ) ,在新石器时代时期 (如石峡文化 )和晚期 (晓锦遗存 )继续存在且有所发展 :但受气候 ,环境和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 ,岭南史前稻作农耕文化发展缓慢 ,在史前期没有形成较大规模的稻作农耕文化区。  相似文献   

3.
处于“西南丝绸之路”上的和顺乡是一个历史文化积淀丰厚、物质环境与人文气息完好延续、至今仍保持着形成于清及民国时期的村落格局的传统村落。在近代和顺乡因与印度、缅甸等英殖民地交流频繁而打下众多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烙印。分析了和顺乡的物质环境与人文气息,探讨了和顺村落建设取得出色成就的原因及对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清中期岭南长篇小说《岭南逸史》艺术地再现了明代万历年间岭南罗旁瑶族起义这一重大民族事件。作者黄岩突破了汉族主流文化对瑶族的偏见,通过《岭南逸史》正面展现了瑶族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指出汉族政权残酷的剥削与欺压是瑶族起义的真正原因,军事上的镇压是没有效果的,只有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认同才能使各民族和睦相处。  相似文献   

5.
夏家店下层文化是兴盛于中国北方西辽河地区一支早期阶段青铜文化。本文通过对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聚落分布以及诸多遗址周边自然地层与文化层的孢粉研究结果分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集中分布于赤峰南部黄土丘陵台地区,并向河谷台塬、河漫滩等适宜农业开发的地域推进,加之这一时期相对优越的气候环境的影响,促进了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农业经济的高度发展。  相似文献   

6.
苏轼被贬岭南7年有余,饱尝谪居流离之苦,但他身上所承载的中原文化同当地文化碰撞、交流,使他事实上充当了中原赵宋文化的播迁者.他的安然北归是人生的一大胜利,他摸索出的一整套"处穷之道"提供了古代知识分子战胜人生困境的又一类型;创造了对宇宙人生思考和审美的新思路;丰富了民族文化中面对灾难的心理调整方式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结合中国丰富的中心聚落考古资料和国外人类学对酋邦的深入研究成果,可以看出龙山时代中心聚落(及原始城邑)内、外部分化都相当发展,“不平等氏族”、“再分配社会”特征很显著,但尚不可能建立官僚队伍和使用合法暴力,尚未进入早期国家阶段,从中心控约的角度说,即是还处于“前政治中心时代”。  相似文献   

8.
白洋淀地区古环境变迁与史前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洋淀地区丰富的水资源是吸引古人类来此居住,从而使考古学文化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但过多的水资源也会成为考古学文化发展的障碍。在新石器时代,农业一直在白洋淀地区先民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但由于特殊的古环境特征使得渔猎和采集业在白洋淀先民的生产生活中也占据相当的比重。  相似文献   

9.
顺应生态环境与遵循人地关系:商代聚落的择立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代聚落形态透现出商人具有强烈的遵循人地关系的意识。商城聚落在选址和修筑的过程中都严格遵循着明确的顺应生态环境、遵循人地关系的原则 ,已兼顾到土质地力、地貌、气候、水文等多重利用因素 ,重视总体安排 ,基本上贯彻了便于生活、便于生产、便于交通、保障安全措施的原则。一般聚落多位于河流的二级台地上 ,临水而建 ,湿润的小气候和肥沃的良田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可保障附近聚落中的人口有充足的粮食来源 ,丰富的水资源既可满足生活饮用水的需求及农业生产的灌溉 ,也可防止火灾及抵御野兽和外来族群的袭击 ,而且水产资源可作为当地居民生活的必要补充。各商城聚落从修建到内部规划 ,都事先经过人为筹谋 ,体现出强烈的顺应生态环境、美化生活环境的遗迹。居民居住形态呈现大小不一的聚居点与农田生态带参差间隔的“城乡结合型”框架特色。凡王都周围的聚居点 ,一般都具有各自的居宅群、农田圃苑、作坊、水井、墓地、宗庙、族众、隶仆等等 ,保持了相对的经济独立性。聚落择建于矿区则反映了商王朝为聚敛矿产资源所遵循的人地关系原则  相似文献   

10.
渭水流域旧石器时代的古环境与古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渭水流域旧石器文化的发展变化,与更新世黄土堆积过程及环境气候的变化密切相关。早期的大型石器遗存与华北南部同时期文化相似,并受到秦岭以南砾石石器文化的影响;中、晚期石器的小型化,是伴随着气候变凉和植被草原化的过程而出现和发展的,同华北北部小石器系统文化联系紧密  相似文献   

11.
在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目标中,广东提出争取用5到10年时间,打造具有岭南风格和广东气派、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实践特征的当代广东先进文化。文化强省语境下的岭南风格与广东气派,岭南历史文化资源及其产业化正是其题中之义,必须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运作机制,使之在政府、学术、市场、传播等环节的整合中实现效益。  相似文献   

12.
在距今8000~3000年的全新世大暖期,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带,经历了农业的兴衰到畜牧业崛起的过程,形成了半农半牧经济格局。在这一时期,各考古学文化的更替与气候的变化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岭南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三大流派之一。本文通过对岭南与北方、江南园林理水文化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旨在指出三大园林理水文化类型不同的审美倾向,以及岭南园林理水文化的内涵特征。  相似文献   

14.
在近现代一百余年的时间里,岭南地区的历史发展呈现出十分显著的特征。正是这些历史特征,生成了岭南近现代文化精神的优长,同时它也决定了岭南近现代文化精神的一些不足方面。因此,研究此一时期的岭南文化,首先必须准确地把握住时代特征,考察其对地域文化所产生的影响,这方面的工作尚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5.
以海商为主要代表的粤商是近现代以来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商帮,在粤商的长期发展中,地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形成了岭南海商的开拓冒险、崇尚家族宗族及社会资本、开放兼容、重商等诸多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6.
梁延橱是清代中叶岭南的重要诗人。他的写景诗描绘岭南各地山水,金石诗兼顾岭南学术与个人性情,社会时事诗则反映鸦片战争时期的岭南风云。梁廷辛片的诗歌创作,无论是就文化的历史传统而言,还是从诗人活动的地域空间来说,都带上了浓郁的岭南地域特色,也有着自己的独特的家族传统和艺术个性,成为岭南文学中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考察廉村的规划布局与空间形态,探讨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意象,包括环境观、防御意识、宗法血缘观念、礼制思想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以体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价值构成。  相似文献   

18.
结合文物普查资料并经实地考察,以内蒙古通辽市二林场辽代城市遗址为中心,将方圆1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椭圆形区域,设定为研究区域,对该区域内目前为止发现的十五处辽代遗址分布特点和各遗址在聚落体系中的功能加以探索。二林场区域内的聚落遗址具有沿河漫滩地边缘的沙地或沙丘上选址的特点,墓葬选择在远离河漫滩地,水患侵蚀不到的中部沙地上。聚落遗址高密度集中在城址周边,充分体现了便于管理和控制的特点。现代村屯在选址上与辽代的特点明显不同,现代村屯具有沿河漫滩地选址特点。  相似文献   

19.
远谪岭南,在唐宋两代都是朝廷处置获罪诸臣的严厉手段.然宋之贬臣,悲戚之感已较唐代稍轻.宋南渡以后,贬居岭南文人的心态更是有了显著的变化.在北宋元祐文人的眼中,岭南不仅是化外之境,同时也是险恶之境;而南渡文人则乐山乐水,在岭南新环境中较为超旷、乐观.不同的心态表现在文学创作中则是:前者创作主体与客观环境往往不能融为一体,人与自然常呈现对抗、冲突的状态;后者以我观物,适我无非新,其笔下的岭南风物,色彩与形态要丰富得多.南渡前后贬居岭南文人心态上所发生的质性变化,不能只从文人胸襟、气度上去寻求,将南渡后岭南风俗、经济地位之改变与南迁文人群体心态联系起来,才更能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20.
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在人类社会发展早期就已表现的十分突出,自然地理环境及与其相对应的生态环境对人类的生存空间、聚落规模等方面都会产生深远影响,二者之间的紧密关系不同程度地体现于现存古代文化遗存之中。通过对皖北地区古代文化遗存数量与规模等因素的演变情况的分析研究,推断出史前时期是皖北地区现代地表水系、气候与生态环境的重要形成期。这一时期气候由温暖逐渐向干凉转变,带来地表水资源的收缩及生态环境的细微变化,从而影响了该地区早期人类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