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庄子内篇中存有一种明显的思想"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并且提出了如何才能"安之若命"的方法——因、循、顺、游等,体现了庄子的人顺于自然和无为的思想。但"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与他所说的"无用之用"似有矛盾,前者讲无为,而后者用尽各种办法努力保全自己。实际上二者在保全自己生命的最终目的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充满至情的散文,读来感人肺腑。作者以白描手法,用平淡质朴的语言、悲凉伤感的情调,生动地刻划了一位慈父的形象,抒发了纯洁、真挚的父于至情,也透露出对黑暗世态的不满之感。 全文共六小节,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一、二两小节,写回家奔丧,是送别的背景。文章触笔点题:“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既流露了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和内心的无限哀愁之意,同时又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接着作者宕开一笔,去写祖母亡故、父亲赋闲,“祸不单行”,而“我”正是在这样的时候,从北京赶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  相似文献   

3.
从历史背景、写作背景入手 ,对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进行了新的解读 ,并对其艺术性和审美意向进行了剖析 ,体现了文学评论中新视角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薄培林 《南都学坛》2007,27(3):68-70
朱自清的《背影》作为文学史经典,“于朴实中见情致”,为回忆性散文提供了一种足资垂鉴的范型。虽然对于它的阐释已几乎达到饱和的程度,但经典是说不尽的,它依然留有很多再解读的余地和空间。诸如关于此类散文的叙事范型、本文潜在的主题阐释、行文结构和人物形象构筑手法,以及写作的思想背景等方面均可做出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6.
《老友》2014,(11):68-68
正《老友》不仅是老年人的至爱,同样也受到小朋友的青睐。今年暑假,8岁的小孙女桐桐来家度假。孙女年纪虽小,上小学二年级,可"识文断字",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什么书呀、报纸呀,她都抱着看。有一次,书房内传来孙女"咯咯"的  相似文献   

7.
<正>赵俊贤教授是我的导师,是真真切切领导我走上学术道路的先生。从1989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第一本专著《中国当代小说史稿》,到陆续推出《杜鹏程的审美理想》《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综史》(上下册)、《中国当代文学风格发展史》《学府流年》等著作,直至新近出版这本《当代作家的背影与文学潮  相似文献   

8.
散文创作对于当代作家王鹏翔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当部分作家把目光投向市场和媚俗的商业化写作时,他却固执地沉浸在村庄里自在言说。他把被遗忘和现代性浸淫的村庄民俗风情进行诗化的再现与重铸,以审美的体验去感悟生活.用诗性的眼光来考量彝族村庄物语。他抱着炙热的情感穿透村庄模糊的背影,执着于对村庄进行冷静的叙述。  相似文献   

9.
《十八春》是张爱玲第一部长篇小说,成书于1950年。作者以笔名梁京在《亦报》上连载了一年之余,1951年11月即由《亦报》社出单行本,遂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下来,此书也是她所写字数最多的一部长篇小说。1968年,作者将《十八春》的内容删改后重新定名为《半生缘》,在《皇冠》杂志、香港《星岛晚报》连载。  相似文献   

10.
2011年6月,王铁仙主编、刘福勤为副主编的《瞿秋白传》,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部传记,一方面受惠于20多年来瞿秋白研究的积累,有丰富而较为全面的资料论证予以支持;另一方面得益于传记作者的精心作传布局,使读者在读史识人的同时,精神上和情感上得到极大满足。  相似文献   

11.
一辛亥革命的胜利,推翻了清王朝腐朽统治,彻底结束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这一胜利的获得,是革命志士们浴血奋战的结果。在革命过程中,他们抱着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战斗精神,用自已的丹心碧血,写下了一篇篇可歌可泣的光辉史章。林觉民就是这无数革命志士中的一位。  相似文献   

12.
前段时间,“鲁提辖”刚惹了祸: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侯会在博客里表示,现行初中语文课本应删除《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因为该文核心是血淋淋的杀人场面,少儿不宜。近日,朱自清的父亲又引来话题——北外副教授丁启阵,同样建议中学课本删去朱自清的《背影》。理由是《背通规则》的行为,给读者带来的感动是“不健康的”,是不理性和没有实用主义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治学方法,讲究“知人论世”。不过要真正做到“知人论世”,谈何容易!对于陶渊明这样的作家来说,尤其难上加难。 陶渊明是中古文坛的大家,是对我国一千余年的文学创作以至人们的思想产生过深远影响的诗人,但他生前并未以诗文著称于世;加上家道衰微,引身高蹈,不求闻达,因此身后资料甚少,以至逝世不到百年,遂致名字歧异,年岁不明,里居难辨……。资料缺乏,乱窦丛生,此诚研究陶渊明身世之一大困难。  相似文献   

14.
1、康怀远先生据《旧唐书·地理志》:“乾元二年三月后(江陵府)为荆州大都督府”的记载,以为诗中既出现“江陵”一名,断定诗就不可能写在乾元二年,这种说法是欠考虑的。《琐议》对此持异议,理由很充足。2、《琐议》认为这是一首热情奔放的诗,切合流放后忽然遇赦后所作的情况。这是合情合理的推断,我亦有同感。3、《琐议》谓此诗该是涛人接到赦书之时,顷间激情进发的形象的写照,而不可能是这以后写出的,理由是感情爆发点应在突受巨大触动的那一刻,不可能经过一段无  相似文献   

15.
《背影》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短小精悍,一贯誉为名家名篇,系传统的语文教材.现又选入中学语文课本,颇受大家的欢迎.本文笔触细腻,感情逼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使人读后觉得余味无穷,具有艺术感染力量.但如何将学生引入作品意境,“入境始与亲”呢?固然要设计精巧的教学方法,更应考虑明确的教学目的,使精巧的教学方法为明确的教学目的服务,并须妥  相似文献   

16.
《背景》作为传统篇目 ,一直收在初中语文教材第一册 ;新教材依然如故。这篇美文值得讲解的地方很多。季羡林先生说读《背影》眼光应深远到“齐家、治国、平天下” ;叶圣陶先生说《背影》用字洗炼到“即使一个‘的’字、一个‘了’字 ,也必须用才用” ;其他如语言的“有几分悲凉寥落 ,有几分温暖惆怅”的美学气蕴、构思的“精巧”、表现角度的“独到”等等 ,不一而足。面对这篇美文 ,很多教师精心准备 ,潜心钻研 ,力求为学生讲深、讲透。对此 ,笔者有一己之见 :教十一、二岁的初一学生读《背影》 ,不宜讲得太深。首先是不宜深讲《背影》思想…  相似文献   

17.
在王充闾同志的散文中,古代诗词几乎随处可见。其抒情言志、叙事状物往往运用传统散文笔法。这种书卷气之所以可贵,主要在于他能将所学得者自然地运用于文中,而又自然地表现自己的知、情、意,并达到审美境界。有时,还透露出一种现代人的观念意识,使传统风格之中蕴藏一种现代意念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以他严肃、勤奋的写作态度和卓越的天才,为人类的艺术宝库留下了一笔极其丰富、珍贵的文学遗产。他创作了世界上第一流的文学作品,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感人的艺术形象。他以生动、优美和纯熟的语言,反映出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廿世纪初的俄罗斯的社会生活。 《安娜·卡列尼娜》是部长篇作品,分上下两册,共八部,有十二种稿本。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不下数百个,象农奴制的最高统治者沙皇,王公贵族,资产者,妇女,儿童,铁路工人,普通士兵、军官及农民等各阶级、各阶层的代表人物,从不同的侧面描写、刻画得真实可信,表现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具有艺术魅力,给读者留下极深的印象和极大的启示。安  相似文献   

19.
若爱千万载,不知今生几遇?绵延中点点星辰寥若,其中光辉是如此清秀朦胧!沧海桑田,在人类的发展史上,留给我们的温暖是那样博大!感动就是其中最亮的明星之一!  相似文献   

20.
文艺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任何时代的作家在反映现实的同时,往往也在塑造着他们的理想——创造着他们心目中的美的形象。他们通过美的形象来反映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愿望,表达他们对美好的事物的憧憬和追求。作家们是怎样塑造他们心目中的美的形象呢?多数作家笔下的这类人物大都外形俊美、才力过人而且道德高尚,总之是一些彻头彻尾、彻里彻外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