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杨冬妮  杨叶 《统计研究》1989,6(1):58-60
一、确定贫困程度的方法 (一)贫困的定义。美国经济学家马丁·雷因指出:“广义的贫困概念有三个定义:基本生活费用,收入分配不均,外在影响”。 基本生活费用是指维持生命,体力所需要的最低生活费用。它旨在把贫困客观地描述为低于摄取最低生活必须品所需的收入。缺少维持生命必须品的人被定义为穷人,这是绝对贫困的概念。用这个定义测定贫困率有营养法和基本需求法两种。  相似文献   

2.
赵明强  林坚 《统计研究》1989,6(1):69-73
一、问题的提出 在当代西方经济学中,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两个有严格区别的概念。所谓经济增长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或平均每人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而经济发展则是一个内涵更为丰富的概念,它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甚至社会制度的变化.西方经济学认为,经济发展意味着普遍地存在于发展中国家的三种基本情况的改善,即贫困,失业和收入不均情况的改善。其中贫困状况的改善不只是指收入的增加,还包括营养改善、健康增进、受教育的机会增加以及其他社会福利的提高等等。 有些西方经济和统计学家用人均GNP指标同时作为衡量发展程度和发展水平的标准,例如规定人均GNP若干美元以上为“发达”,若干美元以下为“不发达”等等,而把制度、结构的变化作为这一指标  相似文献   

3.
近一个时期,一些城市抽样调查队系统的同志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费用标准问题进行了研究、讨论。现将几个问题综述如下。 一、关于最低生活费用标准的定义 最低生活费用标准,在西方国家被称为“贫困线”,它是指维持生存(包括维持健康和工作能力)所必需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最低费用。普遍认为,研究城市居民最低生活费用标准的关键是确定最低生活费用标准的定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镇居民贫困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贫困和贫困标准的概念贫困一般是指物质生活困难,即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接受的最低标准。贫困从程度上有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之分,从范围上有狭义贫困与广义贫困之分。从中国城镇居民的现实生活状况考察,贫困标准可定义为: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社会发展阶段的条件下,维持人们基本生活所必需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最低费用。这个定义可理解为:(1)在确定的时间、空间和社会发展阶段上,贫困标准具有确定的内涵,其量值是一定的,具有绝对性;(2)在不同时间、空间和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上,贫困标准的内涵是变动的,其量值是不定的,具有相对性;(3)贫困标准既要考虑人的自然生理需要、劳动力再生产需要,也要考虑我国城镇居民目前已达到的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不少人认为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就是要迅速取得经济增长,而其他问题,如环境污染、贫困、失业和收入分配等都是次要的。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家和政府常常仍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这两个概念的深层内涵混淆模糊,并对经济增长的追求乐此不疲,易于导致经济发展战略出现偏差,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警觉。 经济增长理论是一个古老而又充满生命力的课题。英文“Growth”主要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生长、成长和发育;二是指增长、增大和发展。按照联合  相似文献   

6.
美国贫困统计的新发展上海财经大学张淼贫困统计反映了贫困状况,是社会经济统计的重要方面。确定贫困线(Povertylevel)是贫困统计的基础,它是各国官方根据本国的生活水平,消费习惯等规定的一个最低的全年生活费用标准。收入低于贫困线的人口就算作贫困人...  相似文献   

7.
“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是我国“九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生活水平。在小康水平指标中,恩格尔系数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恩格尔系数是德国的经济学家恩格尔提出的,他在对许多工人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了调查后,发现收入、支出与生活水准的关系是:家计越贫困,从收入中支出的饮食费所占支出总额的比例就越大。  相似文献   

8.
城市准贫困人群生活状况监测的指标体系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特殊的贫困,准贫困是指将贫困的概念延伸到经济收入之外,在经济收入及身心健康、贫困风险抵抗力等方面受到限制的状态。文章从贫困的概念和属性入手,对准贫困的类型进行归纳,建立了指标体系并编制指数,力求刻画城市中准贫困概念所涵盖的各个方面,争取客观准确地反映准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9.
贫困测度指标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一般来说,研究贫困问题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贫困的识别;二是贫困程度测定;三是反贫困效果判定以及相应的战略选择。贫困识别问题主要指贫困的基本范畴及贫困线的合理确定,关系到贫困集合的准确界定;贫困程度的测定主要指贫困指数的定义和计算,关系到贫困程度大小的判  相似文献   

10.
一、贫困的概念和贫困线的确定 贫困一般是指物质生活困难,即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不能满足维持生存或生活的商品和服务的最低消费,达不到一种社会可接受的最低生活标准。从贫困程度上讲,有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之分。绝对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条件下,个人或家庭依靠劳动所得和其它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劳动力再生产难以维持;相对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条件下,个人或家庭  相似文献   

11.
教育对贫困变动有重要的影响。采用1995~2007年时间序列数据,本文估计与测算了我国教育对贫困变动的效应,研究发现:教育对贫困变动有显著正效应,教育对贫困变动的弹性值在1.41-5.57之间变动,在教育投入影响下,收入对贫困变动的弹性小于收入不均等状况对贫困变动的弹性。  相似文献   

12.
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消费的增长直接取决于收入的增长。改革20多年来,我国的国民收入增长速度很快,但消费增长的速度不及国民收入增长的速度,原因何在?根本原因还在于收入差距扩大,即社会财富分配不均。一、社会财富分配不均影响消费需求首先,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作用。收入差距太大使国民收入中的很大一部分沉淀在少数富裕者阶层手中而不用于消费,另一方面,大多数中低收入者虽有消费欲望却由于收入过低而无足够的购买力,从而造成国民收入的增长快于消费需求的增长。其次,收入差距扩大造成占人口多数的中低收入者相对贫困。20年来,尽管…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中国官方贫困线和世界银行公布的国际贫困线为标准,利用中国农村家庭的收入分配分组数据,测算了1980年以来的四种贫困指数。研究发现,虽然农村贫困状况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基于不同贫困线标准衡量的贫困程度相差悬殊,这使农村反贫困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变得更加复杂;脱贫时间指数的构成中,由于不平等所延长的脱贫时间,相对而言明显提高,这说明收入分配的恶化已经成为反贫困的严重障碍,这种变化趋势值得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4.
亲贫困增长测度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生云 《统计研究》2012,29(7):101-106
阐述亲贫困增长的概念及其测度方法,目的在于总结亲贫困增长测度方法的主要理论成果。有关亲贫困增长测度的方法主要有七种,都是从收入增长率变动或贫困指数变动角度进行构建。现有文献研究从收入维来测度亲贫困增长,有关多维度的亲贫困增长测度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相应地也可以从多维角度分解经济增长效应和分配效应。目前亲贫困增长测度方法都是基于匿名性假定,如何考虑非匿名性情况下的亲贫困增长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等收入者与中产阶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军定  杨维 《中国统计》2006,(10):21-22
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为小康社会的分配格局勾勒出基本轮廓。无疑,这是一个比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更高而且更为艰巨的目标。目前,针对中等收入者问题的各项研究,很多方面尚未取得较为一致的意见,包括在对“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理解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其中的关键在于有关“中等收入者”的多项基础性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包括:概念不清晰并缺乏权威性的解释,确定方法有一定的缺陷,尤其是缺少合理的认定标准。本文是从城市居民生活统计的角度,对“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  相似文献   

16.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收入概念。我国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主要分配给我国的常住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财产收入等形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最低生活费用,这个概念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它的内涵是什么?(一)最低生活费用是维持生存(包括维持健康和工作能力)所必需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最低费用。这是比较公认的说法。但这是不是绝对的概念呢?比如说,维持人体生理需要的热量和营养素有一个最低的供给标准,这是它的绝对性。但是,对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居民讲,如何取得这些热量和营养素却是不同的。同样标准的热量、营养素可以通过不同组合的食品消费量取得,不同国家和民族都会有不同的饮食习性、饮食方  相似文献   

18.
黄璆  刘巍  陈佳 《统计与决策》2022,(20):16-22
文章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新时期贫困表现的新特征,制定了考虑家庭规模影响的“小康贫困线”及“三保障”评估的临界值,以识别新时期的农村相对贫困人口。基于江西省624户农村样本,构建了包含收入标准、三保障标准、食物营养结构、社会关系、精神状态等7个维度的识别体系,对样本农户进行多维贫困测度。结果表明:大多数家庭都是一维贫困,其中,劳动力、收入、精神状况维度贫困发生率较高;建档立卡农户贫困贡献率高于非建档立卡农户;维度分解结果表明,收入、劳动力、健康和教育四个维度的贡献显著。  相似文献   

19.
社会分配不均的问题,早在八十年代就已出现,然而当时社会公众对这一社会现象的评论和九十年代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有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说明了当时的社会舆论主要是针对脑体倒挂、个体和营业主、承包、承租者和一般收入者差距过大、地区之间利益分配不公平等问题。到了九十年代,这方面的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一是高收入者的主体加入了大批通过非市场手段致富的人厂是国有企业职工成了贫困人口的主体;三是收入高低悬殊的情况已比八十年代显著得多。由于这三方面的变化,贫困问题也就成为阻碍我国发展的一大问题。一、职工贫困现状据国家…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0-2012年陕西省50个国家贫困县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距动态面板方法,从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两个层面,深入探讨贫困县区金融发展的减贫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存在类似库兹涅茨曲线的"U"型关系,金融资源流失和金融市场不完善严重制约金融减贫积极作用;金融发展规模无论正向还是负向效应都高于金融发展效率;贫困地区呈现较强的贫困惯性,经济增长、城镇化和政府财政支出是贫困减缓助推之力,而收入分配不均明显阻碍了减贫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