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世界法西斯势力形成、发展、扩张过程中,1936年就出现了法西斯联盟——轴心国,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则正式成立于1942年。在中国东北地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法西斯就开始了侵略扩张,进行殖民统治。因此,东北抗联站到了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最前列,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率先建立广泛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投入到反抗法西斯战争中,从而成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早践行者。  相似文献   

2.
巴人——王任叔,在“孤岛”时期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作家,他的大量杂文犹如一把把锐利的匕首,刺向侵略者、汉奸和形形色色的邪恶;他的文学论文和论著,则兼有透彻说理和深入浅出的特色,因而吸引和影响了大批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在团结和培育新的文艺战士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孤岛”时期巴人的文学论著共出了三种:《文艺短论》,一九三九年由上海珠林书店出版;《论鲁迅的杂文》,一九四○年由上海远东书店出  相似文献   

3.
元代道教文学的力作 --《武当纪胜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当纪胜集>是元代江西的文人隐士罗霆震的一部诗歌专集.它以湖北武当山的宫观祠庙、楼台殿阁、峰岩涧谷、潭泉溪池等诸名胜为歌泳对象,在艺术上表现出较高的水平;形象鲜明而丰满,意境雄阔而幽雅,风格酣畅淋漓而又浪漫飘逸,是道教文学中的重要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4.
了福林同志所著《东晋南朝的谢氏文学集团》是黑龙江教育出版社所推出的《六朝丛书》中的一种。该书以六朝时期声名最为显赫的家族之──谢氏文学集团作为研究对象,并以此为基础,力图反映出整个六朝文学的某一侧面,称得上是一部视角新颖、内涵深厚的力作。它有助于我们从“家族”的角度来认识六朝的文学风貌和政治状况,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开拓了一条新路,值得人们思考和借鉴。综观全书,该书具有如下几方面的持色:首先,它大可视为一部家族的文学断代史。这是因为,它不仅对六朝时期陈郡谢氏家族中在政治和学术文化上取得杰出成就的…  相似文献   

5.
一九五七年四月,苏联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举行了“关于世界文学中的现实主义问题”的学术讨论会。《世界文学中的现实主义问题》一书是这次讨论会主要学术报告的汇集。其中辑集了艾里斯别格的《现实主义研究中的有关古典遗产的争论问题》,谢尔宾纳的《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等十一个学术报告,以及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所长阿尼西莫夫同志关于那次讨论会的总结——《现实主义问题与世界文学》等十二篇文章。“关于世界文学中的现实主义问题”的讨论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的:当时帝国主义利用匈牙利事件在国际上掀起了反共浪潮,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文人和修正主义者,也跟着向社会主义阵营展开全  相似文献   

6.
最近拜读了祖慧先生的大作<沈括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以下简称<评传>)之后,受益非浅.这部书突破了沈括研究的传统范围,视野开阔,研究深入,内容丰富,堪称沈括研究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7.
桂林抗战时期的世界反法西斯文化研究资料索引魏华龄,郭维娟世界反法西斯总论桂林城里的两朵鲜花—日语训练班、俄文专科学校曼非《抗战文化》1939.1.1论敌人的文化进攻与我们的对策黄药眠《救亡日报》1939.2.2.1版欢迎我们苦难中的国际友人于竹如《救...  相似文献   

8.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湘西系列文学的扛鼎之作 ,是一部典型的“乡土文学”。作者把自己的故乡湘西所拥有的优美的自然景色、淳朴的民俗、真挚的人情挥写得自然流畅 ,留给读者的是一曲不尽的自然美、人情美和人性美的田园牧歌。因此也代表着沈从文先生独特的文化和审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以歌德那代人的世界理想为中心,讨论世界文学、世界市场与世界公民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最高层次的文学理想下降到最低阶段的物器市场,这其中有一个很大的转换,就是"自上而下"的眼光下沉;而世界公民的概念就很重要了,这是一种在制度层面要求落实的理想化表述。也就是说,世界理想的获得,不仅存在于知识精英的意识建构之中,其实也存在于政治精英的权力实践之中。对于正在如火如荼行进之中的全球化来说,世界公民的提出乃是世界理想由空想到现实的关键点,这种概念在政治层面的不断具体化,则应该是欧盟存在的意义和理由。  相似文献   

11.
翻译文学是世界文学从文学理想成为审美现实的"流通模式"和"阅读模式",是民族视野下的世界文学景观。翻译文学并非本土文学,也非外国文学,其自身的逻辑发展和逻辑建构使得翻译文学表现出相对于外国文学和本土文学的"双重拒绝",而作为一个独立场域存在的事实也摒弃了认识论上传统的二元对立,超越了结构与历史的割裂,翻译文学兼具外国文学、本土文学两者的特点,是"亦此亦彼"的"双重结构"。  相似文献   

12.
《东岳论丛》2019,(6):126-136
比较文学界围绕"世界文学"话题的讨论时来已久,然而却在很多问题上聚讼纷纭、莫衷一是。作为文学批评家及文学史家的勃兰兑斯也曾表达过自己对世界文学的看法。他认为:相较于优势民族语言,使用弱国语言的书写在进入世界文学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翻译并不能作为民族文学进入世界文学殿堂的工具;优秀作家必须要做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融合。在全球化语境的时下,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民族文学如何传播、翻译怎样起作用以及世界文学是否可能这些百年前曾让勃兰兑斯焦虑的话题。美国比较文学专家达姆若什分别从民族文学的椭圆折射、翻译的可行性及作为一种阅读模式等三个方面来重新定义世界文学,这有助于我们重新思考勃兰兑斯提出的问题并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3.
《现代东北的文学世界》在追寻东北现代文学的发展轨迹,深刻分析东北现代文学取向的同时,又努力进行着文化哲学的拓展,诠释着东北现代文学与哲学的互进与互动。从文化哲学的视角审视,《现代东北的文学世界》提示了文学与哲学汇合的本质,透视出文化哲学语培下的文学批评对东北现代文学的影响,在全新的高度上提示了东北现代文学的哲学原则,是一部对五四运动以来东北文学中内含的文化哲学进行解读的著作。  相似文献   

14.
杨松年 《东南学术》2004,(2):157-158
1986年年底,我出席深圳大学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学术讨论会.当时对会议名称中的"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一辞颇有意见.当时在一次的讨论场合中表示,从环球的华文文学角度来说,文学有多个中心,以"海外华文文学"来称呼中国以外的文学,有以中国为唯一中心之嫌,并不恰当.记得当时持有同样意见的还有来自美国的另一位教授.80年代,当时新加坡为了让世界文学走向新加坡,每年度举办国际华文文艺营,邀请世界各地文艺名家参加."国际华文文艺"这名称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因此在讨论会的发言中曾建议采用"国际华文文学学术讨论会"的名称.不过这建议并没有得到举办当局的接受.其后1989年在上海复旦大学举办的第四次会议,1991年在广东中山举办的第五次会议,都沿用"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学术讨论会"的名称,一直到1993年举办的第六次会议,才改名称为"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并一直沿用到2002年的第十二届会议.  相似文献   

15.
郁勤 《学术探索》2007,3(1):129-132
建国初期“人民文学”文艺思想开始贯穿整个文艺界。《人民文学》作为“人民文学”的全新载体,成为新中国在文学制度重建初期的国家权威文学期刊。《人民文学》在此阶段的办刊思想、方针及创作风貌充分的呈现出鲜明的“人民文学”特征,同时它也影响着同时代其它文学期刊的办刊方针和方向。新中国文学制度构想在《人民文学》初显端倪。《人民文学》作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文学期刊,通过勘察它于此期间的办刊特色,从而为更全面、清晰地勾勒出当代文学传播史面貌打开了一个通道。  相似文献   

16.
寻找定位:女性文学研究──评《中国女性的文学世界》张春生比起通常的文学创作,女性作品有其独具的风格和韵致。一个时期以来,女性文学研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态势,硕果累累。乔以刚的《中国女性的文学世界》以其清新的笔触、宏观的视野、缉密的分析,进一步丰富了...  相似文献   

17.
不错,哲学本体论和文学本体论,在西方早已不新鲜.但在中国,传统的哲学中,占主宰地位的是宇宙本体论,而没有人类学上的本体论.在中国,历来不重“个体”的人,中国的文学就是在没有人本体的哲学背景下产生的.因此,在以往,可以说基本上是没有人谈论这一题目的.陈剑晖的《文学的本体世界》的可贵之处就是从本体论这个角度,考察了中国文学,特别是中国新时期以来的文学状况.陈剑晖在《文学的本体世界》中不仅探讨了单篇作品,如《金牧场》、《迷人的海》,还系统地全方位地进行深入研究,扩展和深入到作家的创作系列,如说王安忆的以性爱为主题的小说,凸现了人的生命冲动和性的苦闷与饥渴,展现了人的生存状态的尴尬,并对作家的创作特色作出总体的本体论考察.同时,在作品分析的基础上,以生命与性、生命与死亡等方面的关系,人的生命意识和生存状态,阐述了人的存在的本体意义,使他的论述升到相当的理论高度,从而也就使他提倡文学本体性的主张从根本上获得重要的理论支柱.  相似文献   

18.
白丁 《天府新论》1998,(5):95-96
“这是一本有关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著作人包含着为近现代知识分子寻‘根’的意义”——此为刘修明先生对其新著(儒生与国运)(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997)之题旨的概括。中国知识分子历史道路的漫长坎坷,及其坚毅力行的“入世”品性,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特殊范型意义。本书由此着眼,并且准确地把儒生定位为这一特殊社会群类的主体加以研究,以“儒生与国运”的命题展衍开来。.以儒生为主体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群类,形成于中国文明社会史第一次发生大变动的时代,即春秋战国之际。社会剧变的投影焦点,集中在这个既是旧时代的弃儿、又是…  相似文献   

19.
谷崎润一郎是20世纪初期活跃在日本文坛的唯美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他以对女性美的执著追求和完美表现征服了一个世纪以来的日本大众。同时他的作品又因贯穿了女性崇拜的主题长期以来颇受争议。本文通过对谷崎润一郎文学生涯和作品的论述,揭示其文学创作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20.
世界文学正在发生非西方转向。这是世界文学研究范式的重大变革,也是全球文明重心东移的结果。反殖民化和全球化使非西方文学史经历了国有化和世界化的历史进程。世界文学研究新范式主要包括:认为世界文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观察视角,以西方视角为中心的传统世界文学观因其研究视野狭窄已逐渐丧失活力;从非西方视角出发导致了研究对象和研究主体的非西方转向,多中心的非西方文学已经成为世界文学发展的重要引擎;世界文学非经典集合而是流通和阅读模式,视角多样性决定了世界文学图景的复杂性和多元性。1950年代中期召开的亚洲作家会议,体现了非西方国家在全球体系建立之后的世界文学格局中建构世界文学新观念的理论自觉,非西方国家第一次以世界文学史的主体而非客体的身份,出现在世界文学观念的建构中。中国因其古老丰厚的文学传统及在反殖民运动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世界文学的非西方转向中具有引领作用,彰显了独特的中国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