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二、政教合一制度的形成及各教派上层人物利用宗教相互争权的斗争 (1)关于萨迦派执掌西藏地方政权和萨迦与止贡派之间的战争 公元1189年(藏历第三甲子之已酉),蒙古汗王成吉思汗(,1155——1227)统一蒙古各部以后,逐步向亚洲中部、西部和欧洲东部发起远征战争,首先制伏了外围的侵略势力,然后才在中国国内发动了统一的战争,除西夏(原注:藏史称“”)、南宋和金国(,原注:满洲国)之外,统治了国内大部分地区。成吉思汗利用当时在西藏境内各个教派,各个政治势力尚未统一的时机,于公元1206年(藏历第三甲子之丙寅)派兵入卫藏。卫藏、阿里等地首领,未敢抵御,全部归顺。于是蒙古和萨迦喇嘛遂有了初步联系。并且从卫藏地方把佛像和不少经卷带往蒙古地区,开始宏扬佛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在全国各地掀起的所谓“新政”的大环境下,清政府先后派出张荫棠和联豫在西藏实施各项新政措施,其中之一即“收回政权”,实行政教分离。这一措施使得西藏政教合一制度受到了强有力的冲击  相似文献   

3.
“政教合一”深源于巫文化之中。这一制度能够长期存在于中国历史 ,更有一系列维持这一制度的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措施。“政教合一”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弄清这一制度的正负价值 ,对建设政治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 ,西藏发生了三起颇具影响的事件 ,即由藏军总司令擦绒·达桑占堆为首的亲英派少壮军官策动的未遂政变 ;由贵族龙夏发起的试图改良西藏政治制度的运动 ;由几位西藏进步人士组成的西藏革命党进行的旨在对西藏社会政治进行改造和重建的活动。这三起企图改变西藏政治制度的事件 ,虽然都以失败告终 ,但对西藏的政教合一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相似文献   

5.
<正> 一、元代西藏政教合一制的初步形成 13世纪前半期,蒙古势力在北方草原崛起,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不仅统一了整个蒙古草原,而且积极对外扩张,其势力已深入到与西藏邻界的甘肃、青海。1236年蒙古军队进据陇、蜀,这样,整个西藏外围从东至北便处于蒙古人的重兵包围之下,征服西藏已是势在必行之事。  相似文献   

6.
清代统治青藏高原后,采取了政教合一制度。通过此政策的实施,加强了清代对青藏高原的管辖。但清代的政教合一制度在西藏和青海的实行又略有不同,文章主要探讨了清代在青海藏族聚居区实行的政教合一制度的情况、作用及特点。  相似文献   

7.
西藏分裂割据时期,萨迦、帕竹、蔡巴、止贡、夏鲁和雅桑六个政教合一体逐步形成。它们的形成各具特色,但都是教派势力与世俗地方势力的结合体。是西藏政教合一制的雏形  相似文献   

8.
“政教合一”是在藏区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种集政权与教权于一体的独特的统治形式。长期以来,它对藏区社会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文章在阐述藏区“政教合一”制度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对其组织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它对藏区社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中古史上的政教关系是以王权为代表的政治系统和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文化系统的关系。秦汉以后,政教结合及其内在冲突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汉代独尊儒术。以师为吏,王权把持教权,实现了官师政教的统一,但是由于政统和道统的价值关怀并不完全一致,王权压制道统权威,打击知识分子的独立意识,知识分子则以道统权威抗衡王权,两者始终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10.
论安木多藏区的政教合一制统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安木多藏区,是否曾有过政教合一制的统治,或曰这个统治早已消灭,近来有所争论。有的根据事实,认为在安木多藏区,直至解放前,仍旧存在着政教合一制的统治形式;有的根据国家行政建制,认为这种统治形式,在地方基层行政建置实施之日起,已不复存在。本文对此,作一初步探索,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天气预报中采用判别分析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天气预报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案,我们称之为“离散判别分析”.实践表明:这一方案的预报效果比原始判别分析有一定的提高.它在原理上更为合理,在计算手续上更适合我国广大气象台、站的使用.全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二级的离散判别分析;第二部分讨论多级离散判别分析.  相似文献   

12.
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南边疆、青藏高原的西南部,是一个美丽、独特而又神秘的地方,这里有举世闻名的珠穆朗玛峰、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令人神往的神山圣湖、涛声阵阵的原始森林、雄伟壮观的布达拉宫、风格独特的寺庙建筑、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别具一格的民俗风情以及珍贵奇异的高原动植物。  相似文献   

13.
领导艺术在任何组织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个人、团体、组织和联合体取得成功,发挥作用的关键。领导艺术能把个人或组织所具有的潜能变为现实。麦克纳马拉(R.Mcnamara)是一个被公认为神童的啥佛大学毕业生。当有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不加思索地回答:“选择一个好上司。”一个人可能遇上一个  相似文献   

14.
瞿秋白赞赏泰戈尔的“森林哲学”。在瞿秋白早期“爱”的哲学里,也可以说带有泰氏思想的某些影响,由于斗争情势的需要,瞿秋白与东方文化派论战之际,写成两篇专文批评泰氏作品和言论。本文着重论析他《太戈尔——过去的人》一文对泰氏长篇小说《家庭与世界》的论评。  相似文献   

15.
从历史背景、政治改革、经济改革、文化改革、民族、外交政策改革 ,社会繁荣昌盛景象等多方面加以比较 ,不难看出“景圣之治”时期的各项改革措施 ,不仅仅不逊于史称“三治”时期的各项改革 ,而且在某些方面 ,更充分、更深刻。  相似文献   

16.
人按美的规律构造自己,按美的规律构造世界,同时又不断地发现美,创造美,书写美丽的人间。美学的价值是无与伦比的,因此,美育作为一种教育已成为必然,也成为一种可能。美育教育可以引导人们欣赏自然,欣赏科学,欣赏文学,欣赏生活,从而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科学,成为道德化的人。  相似文献   

17.
教育制度作为规范主体教育行为、促进教育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规则体系,无论是其内容还是形式都受着主体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等的影响、指导和支配。教育制度的形成、发展与变革都有其教育观念前提,在现代社会确立教育制度的观念前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教育制度作为规范主体教育行为、促进教育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规则体系,无论是其内容还是形式都受着主体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等的影响、指导和支配。教育制度的形成、发展与变革都有其教育观念前提,在现代社会确立教育制度的观念前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书籍实现公众传播是出版诞生的标志。中国出版诞生于汉代。汉以前,上千年的先秦官书垄断制度不准公众传播。一直到战国末年,书籍公众传播的条件尚未成熟。从官方政策看,惠帝四年“除挟书律”,正式宣布废除官书制度,第一次公开允许书籍自由流通。从书籍本身看,西汉末年刘向父子领导大批学者校书获得成功,成为书籍公众传播的条件业已成熟的主要标志。根据出版自身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阶段性特征,可将中国出版史分为四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为秦汉以前,是出版孕育时期;第二阶段,为自汉至唐,是抄本出版(古典出版)时期;第三阶段,为五代、两宋至晚清,是雕版出版时期;第四阶段,为晚清至今,是现代出版时期。  相似文献   

20.
历史作为实际是人类社会在时空中的存在形式,而历史作为一门科学则是批判地检验过并从理论上阐明了的人类经验体系。作为“第二现实”,这一体系为社会提供了自我认识和自我控制的唯一可能性。由于历史通过社会实践而不断现实化,根据过去事件的资料作出概括的历史科学,在实际上提供了有助于认识今天和预见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