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立明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6)
左联五烈士在党的领导下 ,从事革命斗争和革命文学运动 ,不仅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也翻译、介绍了大量的东欧及苏俄文学作品 ,为中国近代文艺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为了忘却的纪念》是鲁迅先生为“纪念几个青年作家”即左联五烈士李求实(伟森)、柔石、白莽(殷夫)、冯铿、胡也频而作的。“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他以极度的愤怒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以无限的深情写出了关于五烈士的颂歌。 相似文献
3.
《武汉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二年第五期《湖北党史人物简介》(之五)专栏内发表了燕鸣同志的《李之龙》一文,比较集中地介绍了他的情况,提出了一些新材料,对于研究大革命这一时期的历史和研究李之龙这个历史人物都是有意义的.但是,该文的某些史实,我们认为值得商榷.兹就我们所了解的情况,谈几点粗浅意见.第一,关于李之龙何时考入烟台海军军官学校的问题.燕文说:“一九一五年秋李之龙考入烟台海军军官学校.”这里的“一九一五年秋”,我们认为应是“一九一四年秋”.据我们了解,当年北洋军阀政府开办的烟台海军军官学校,是模仿英国海军的,学制是八年.1919年8月10日李之龙从烟台海军军官学校写回的家书中说到:“……今年二十有三,二十六岁毕业,……”据此推算应是1922年毕业,再倒推八年,则可以断定李之龙应是“一九一四年秋”考入烟台海军军官学校的.这与李之龙的亲属所提供的,李之龙曾于1914年考入武昌高等商业专门学校而未就读,即进入烟台海军军官学校的情节是吻合的.第二,关于李之龙在“二七”大罢工后是否被反动政府通缉的问题.一九二三年春爆发震惊中外的“二七”大罢工时,李之龙积极参加了罢工活动,做了许 相似文献
4.
徐修宜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1)
<正>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鄂豫皖苏区,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又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为了更好地研究鄂豫皖苏区的历史,因此,对苏区根据地的有些问题,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本文仅就某些史实进行考订,是否妥当,望同行先达指教。一、关于黄麻起义及其成立红军的时间问题鄂东地区爆发的黄麻起义,是鄂豫皖边界地区人民,在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举行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在这次起义基础上组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一师,是鄂豫皖边界地区的第一支红军部队。关于黄安麻城两县人民武装起义的时间,在目前的资料中有“1927年11月”、①“1927年冬”、②“1927年10月25日”③三种说 相似文献
5.
有学者对叶挺独立团的性质、在北伐战争中的历史作用和是否参加了南征攻琼之役提出若干新看法,然而大量史料证明,叶挺独立团确实是由中国共产党建立和领导、掌握的武装;该团作为北伐先锋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否定的;该团没有参加南征邓本殷攻琼之役. 相似文献
6.
徐重庆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9,(4)
一九三○年三月二日在上海成立的“左联”,是我国广大革命文艺工作者,在革命最艰苦的年代里,竖起的一面鲜艳夺目的红旗,它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为了更好地学习“左联”的战斗业绩,尽可能完整无误地记录它光辉的历史,现补正两点在它成立时的史实。关于“左联”成立大会上通过成立的研究会在一九三○年三月二日“左联”成立大会上,共通过了十七件提案。国内较有影响的王瑶同志的《中国新文学史稿》、丁易同志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略》、刘绶松同志的《中国新文学史初稿》等,在谈及这十七件提案时、都说其中通过成立的研究会只有三个,即“马克思 相似文献
7.
钱茂竹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81,(1)
一九八○年七月十八日,日本国东京大学近代史研究院大里浩秋先生为研究我国辛亥革命著名活动家、光复会领袖陶成章烈士的生平事迹,专程来绍兴访问,与绍兴师专附中教师、陶成章烈士的长孙陶永铭作了一整天的座谈。参加座谈的还有陶老师的长子、杭州大学政治系七八级学生陶侃和绍兴师专钱茂竹同志,担任翻译的是广州外语学院三系日本语教研室的 相似文献
8.
关于鲁迅旧诗的几件史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墨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8,(6)
鲁迅的《无题》诗和黄萍荪其人鲁迅有一首《无题》诗;“禹域多飞将,蜗庐剩逸民。夜邀潭底影,玄酒颂皇仁。”据《鲁迅日记》载:这诗曾在一九三三年六月二十八日写给黄萍荪。为什么要写给黄萍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们在学习、研究赣东北革命历史的过程中,发现了对一些重要的史实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为了弄清这些问题,我们查阅了有关的历史资料,做了一些考证。下面谈谈我们的一些初步看法,请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几个史实的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长秋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1992,(1)
一、关于上海“中国共产党”组织 1920年1月,五四运动的主将陈独秀被迫离开北大,将《新青年》杂志社迁往上海。李大钊送至天津与陈相约在京沪两地建党。陈独秀在上海即与《星期评论》、《时事新报》、商务印书馆的一些编辑、作者讨论社会主义。 上海建党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即1920年3月至5月,成立了社会主义的学术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第二阶段是发起阶段,即1920年5月至7月,多 相似文献
11.
朱爱华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98,(2)
时到今日“戊戌维新运动改良论”仍然在史学界占据着主导地位。持这种论点的一些人总是以种种理由曲解甚至贬低戊戌维新运动,并作出一些似是而非的推论。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本文将拟就戊戌维新运动几个主要方面的基本史实,对戊戌维新运动的性质作一浅析。一、戊戌维新运动的理论一次社会运动的理论是判定该社会运动性质的主要根据之一。而戊戌维新运动的理论究竟是一种改良的理论还是一种革命的理论,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历史的实际表明,戊戌维新运动的理论与改良之间相去甚远。戊戌维新运动的理论经典乃是《新学伪经考》和《孔… 相似文献
12.
关于从“左联五烈士”向“龙华二十四烈士”的还原——兼谈所谓《为了忘却的记念》的“叙述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振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140-146
中共党史上的龙华二十四烈士事件,牺牲者是在反对王明而集会时被告密,从而遭国民党当局逮捕杀害,故对事件真相的揭露和对暴政的抗议长时间受到来自国共双方当权者的禁锢阻挠;而二十四烈士之中的柔石等五位是左翼作家,鲁迅和左联冒着生命危险悼念同志和朋友被害,揭露事实真相,使左联五烈士事件造成的影响远大于龙华二十四烈士事件。这并非鲁迅和左联有意掩盖龙华二十四烈士事件真相,而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向外界揭露真相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3.
邬秋龙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4):426-430
本文对三个有代表性的徐霞客年谱中有关徐霞客家史、徐霞客交游、生平的十余个史实,进行考订,纠正了年谱中的一些错误.它们是徐元献之师张亨父的籍贯,徐经、唐寅中举时间,徐屺、徐亮工死事,文震孟等题跋黄道周赠徐霞客七言古诗的时间和地点,徐霞客"西陵"访仲昭事等. 相似文献
14.
卜键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2)
对明代文学家、戏曲家李开先的研究,近年来正日渐为学术界所重视。历史上几乎没有一个作家不在其作品中阐述自己的思想和经历,却又很少有人象李开先这样,在他几乎所有的作品中,都孜孜于追忆过去或表述衷肠。其全部创作的总体(戏曲、诗、文、散曲),可视为一部“李开先回忆与随感录”。因此,考证清楚李开先的生平事迹,对研究其作品的思想内涵,对正确论定李开先在我国文学史、戏曲史上的地位,都是至为紧要的。 相似文献
15.
李健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2)
<东晋南朝家族的分化与士族的衰落研究--以琅琊王氏为中心>一文有几处史实错误,对一些史料在理解上,也有失当之处,故其中个别的结论也有待于商榷.但该文对琅琊王氏家族的分化及衰落的基本结论还是精辟和正确的. 相似文献
16.
刘家宾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3)
关于五四运动在山东的历史情况,早在一九五九年纪念五四运动四十周年时,在中国科学院山东分院历史研究所和山东大学历史系组织、编辑的一些非常宝贵的回忆资料和研究论文中,已作了基本的介绍。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编的《五四爱国运动资料》和《五四运动回忆录》两书中,也有许多关于五四运动在山东的内容。到一九七九年五四运动六十 相似文献
17.
赵全聪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1)
许德珩同志在1979年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的日子里,连续发表了《锄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红旗》1979年第5期)、《纪念五四话北大》(《北大学报》1979年第2期)、《在五四运动的激流中》(《百科知识》1979年创刊号)等回忆文章,详实地记述了许多史实,学习以后,我们获得了很大教益。 由于事隔六十年,有的具体情节在回忆中难免有所出入。这本是常见的事。为了“把五四运动的历史写成信史”,这里提出许老两处误记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企业成本研究分为五个层次即:成本机制及其作用;社会成本与企业成本的界定;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成本控制;相对成本节约;绝对成本节约。不同成本管理主体在不同层次发挥作用,不同层次成本管理或控制的内容不同,达成的目的也有差别,这些不同层次共同构成成本管理的基本架构 相似文献
19.
20.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3)
“日”字见于文献,最早可上溯到文字创始之时,甲骨文中出现的“日”字极多。这是一个与上古人类的物质生活、宗教信仰、礼仪制度关系密切的字。“日”字经过长期发展,字形结构有一些变化,但是它的意义只有三项:(一)太阳,即相对于月而言的“日”;(二)白昼,即相对于夜而言的“日”;(三)昼夜,即相对于年、月、时而言的“日”。当然,三项意义中太阳是最基本的意义,其余两项意义都是派生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