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生态中心主义"与"生态社会主义"的质底差异乃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区别.这具体表现为:第一,在生态危机的成因上,"生态中心主义"认为,正是建立在现代主体性哲学基础上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造成了人类和自然之间利用和被利用的工具性关系,从而导致了生态危机.据此,它要求解构人的主体性.而"生态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之主体性地位,揭示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第二,在生态危机的本质界定上,"生态中心主义"认为,正是现代的理性主义导致了生态伦理异化,诞生了反生态的科学技术,这是生态危机的本质,据此,它对科技发展取敌视态度.而"生态社会主义"认为,生态危机的本质是:人类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异化劳动与异化消费的生存模式.因此,人类不应反对科技进步,只应批判科技在资本主义社会的非理性运用及其造成的异化生存模式.第三,在解决生态问题的途径上,"生态中心主义"反对现代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模式,要求根据"生物圈平等主义"来使人类回到前现代的服从自然的生活模式.而"生态社会主义"主张建立生态社会主义社会以克服生态危机.生态社会主义仍然需要发展生产力和增长经济,只是这种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必须是一个理性的、为了每个人的平等利益的有计划发展.因而,它将是有利于生态的."①依据以上学理,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所需吸收的主要文化素养应是"生态社会主义",而非"生态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生态品性是心理学本身所应该具有的品质,它有着一定的理论可能和现实的人性需求。一方面,生态学带来一种新的思考方式的形成,生态与心理交叉为心理学生态品性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可能;另一方面,人是心理学研究的主体,人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心理学的品性,人的生态性、个体的境界以及人的非理性等呼唤心理学生态品性回归。心理学生态品性以共生主义为原则,遵循交互作用的循环解释法则和系统、整体思维,展现出心理学整体、多元共生、开放的生态品格,为心理学提供一种更具包容力的人性架构。  相似文献   

3.
生态危机源自技术的滥觞吗?解决生态危机的出路能否仰赖技术?在技术与生态危机相互关系的问题上,技术悲观主义和技术乐观主义虽然各执一端,但它们都忽视了技术的工具性;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虽然认为制度分殊是决定性因素,但固有的制度偏见,使其未能进一步认识到制度背后的意识差别才是生态观的决定性因素.破解生态危机,前提是超越技术之争,通过生态参与培育生态意识,在二者的互动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4.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批判理论的逻辑起点是通过对资本追求利润本性和资本运行逻辑与生态危机关系的分析,指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支配的全球权力体系是造成生态问题的根本原因,主张在资本主义制度和价值观指导下的技术使用必然会导致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和生态危机,资本物欲至上和消费主义价值观会进一步强化生态危机.只有构建以反对资本逻辑为宗旨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彻底解决生态危机.生态社会主义社会要求通过劳动创造幸福观和新型的人类中心主义或生态中心主义价值观,克服消费主义生存方式及其意识形态,构成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批判理论的完整内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批判理论在理论基础、理论的价值立场和价值归宿以及如何看待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与解决生态危机的关系问题上,同"深绿"思潮和"浅绿"思潮存在着根本区别.他们分别代表了以抽象的伦理生态共同体思想还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共同体思想为指导、维护资本的利益还是反对资本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把经济增长与解决生态危机和生态文明建设对立起来还是把它们统一起来的两种类型的生态文明理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批判理论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建构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共同体思想,摆脱具有浓厚的以资本与西方为中心的价值立场的西方生态文明理论的束缚,坚持把维护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实现技术运用、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5.
如何为生态危机寻求政治解放路径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福斯特看来,全球性生态危机源于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可持续性,因此为了防止生态危机演变为"最后的危机",需要以一场兼具社会革命的生态革命对现有的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变革。但是,依赖于"技术绿化"的生态工业革命因其被资本逻辑所主导,表现出与资本主义的同构性。因此,真正的生态革命有赖于生态革命与社会革命的联系,最终实现生态社会主义。虽然福斯特的分析主要立足于资本主义批判的视角,但其理论依据与分析结果对于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研究表明:面对当今世界的生态危机,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世界观这一思想武器.在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态世界观,包括对资本主义条件下自然异化的批判、生态矛盾的剖析以及自然和社会之间"新陈代谢"断裂的说明等.马克思的生态世界观在今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核心就是必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才能真正解决生态危机问题.  相似文献   

7.
生态思潮发轫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在人类和整个地球存在严重生态危机的背景下逐渐成长起来的.国内外学者不仅致力于具体文本所体现的生态思想研究,而且进一步深化了生态文学理论.但涉及中西方生态文学的比较性分析尚不多见.本文从分析中国及西方生态文学创作状况入手,对中国生态文学与西方生态文学的共同点、差异性及其发展趋势作了较为详尽的比较性分析,旨在克服人类中心主义的错误倾向,彻底消除日益恶化的生态危机,实现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及诗意栖居,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儒家生态思想的特点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儒家生态思想的重要特点主要表现为"天人合一"整体自然观,仁民爱物、和谐共存的生态伦理.保护自然、生态消费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在历史上,它对我国先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有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领域和对环境、资源等的保护上.今天,儒家生态思想在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仍然具有重要价值,因为它有助于消除当前的生态危机,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类--自然"关系.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生态伦理思想破解了生态伦理中的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困境.马克思的生态伦理思想以实践为中介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以"物质变换"为基点解释了生态危机的实质性根源.消费是人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的基本方式,马克思生态伦理视野中的消费模式是绿色的、适度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客观要求与危机的重塑,使资本逻辑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互融,生态资本的形成正是资本逻辑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反映.生态资源的商品化是生态资源资本化的逻辑起点,生态资本在运动过程中具有资本运动的普遍性,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资本运动的不断扩张中,生态资本在生态资源不可逾越的硬性约束下会导致生态危机.生态危机不仅仅是经济危机,更是社会危机,生态资本逻辑的超越需要"否定之否定".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国家首先出现的生态政治运动促使了西方国家的政治转型,即逐渐走向生态政治模式.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改革,致力于维持现存政治形态下的经济突破,虽带来经济的超常规增长,亦不知不觉陷入总想避免又无力回头的"先污染、后治理"状况.频发的生态危机与低效治理模式的"错配"引发的"合法性"危机促使了生态政治化的产生和发展.作为政治形态的系统转型,多元主体间的利益博弈又往往使这一进程面临诸多变数.要准确把握中国生态政治化的演化进程,就必须结合具体的生态危机案例,动态演绎其中的互动利益博弈;即选取博弈主体,定位其角色,描述其博弈策略和技术.最后,在相关结论基础上,对中国生态政治化进程进行总体性描述.  相似文献   

12.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出于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把发展中国家的生态危机归因于资本主义转嫁危机的结果,这种理论在今天生态危机全球化的情势下,需要重新探讨.生态问题的产生与人类社会追求发展的目的息息相关,生态问题不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发展中国家的生态危机也不完全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转嫁危机的结果.因此,生态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抛弃意识形态的偏见,而从人类与自然的高度来共同携手解决这一全人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生态危机背景下的生态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日趋加深,生态道德问题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倡导生态道德,已成为很多国家解决生态问题的重要途径.我国环保事业的实践证明,解决生态问题不仅要靠科技的、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手段,还要靠道德的手段.本文拟从生态危机的道德根源出发,阐述生态道德建设的内涵与意义,探讨生态道德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心理学研究的生态学方法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学的出现不仅仅是一个新的学科的诞生,而且是一种新的思考方式的形成.生态学与心理学的结合形成了一个新生的学科,也构成了新的研究方法论.这就是生态心理学学科和心理生态学方法论.生态的核心含义是指共生.生态的视角是指从共生的方面来考察、认识和理解环境、生物、社会、生活、人类、心理、行为等.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性主张就是天人合一.这是原初的生态学方法论,是强调人与天的合一,我与物的同一,心与道的统一.这应该成为中国本土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化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化的兴起,源于生态危机的加剧、传统文化弊端的显现、对环境问题和人的本质的深层追问.生态文化"崇尚节俭、追求创造"的价值取向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本质互为条件.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经济发展与生态和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生态危机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世界文学作品中就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其中既包括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等自然生态理念,也包括关注人类思想荒原的"精神生态失衡"现象。文学作家们从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以及人与人这三个维度入手,全面地展现了各个层面的生态问题,为解决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传统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对人性和社会价值关怀的缺失使得"理性经济人"预设因然而生,然而"理性经济人"假设仍然存在理念上的不足.理性经济人在促进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在日益破坏着愈发严重的自然生态关系.生态危机便是"理性经济人"假设的后果.克服当代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论研究的困境.必须以"生态理性经济人假设"为基点.循环经济作为本质上的生态经济是"生态理性经济人"的活动."生态理性经济人假设"是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8.
全球性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成了一项重要的现实课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具有丰富的生态思想,主要包括人与自然是统一的、自然因社会的存在而改变以及生态发展的可持续性等内容。这些思想不仅为生态文明夯实了理论基础和生态意识,同时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当代人只有深刻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才能从根本上消解生态危机,成就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9.
生态危机是生态文学产生的前提,生态文学是文坛对生态危机的积极应对.中国当代生态文学形成了先声、发生、发展和深化四个阶段,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生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倡导人与自然和谐,批判生态现状、反思问题根源、感悟自然奥秘、建构诗意精神家因,体现了文学在工业化时代时人文精神的坚守和对"生态乌托邦"的守望,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社会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20.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文学作品有助于生态理论的建构.<汽车城>中的生态思想很值得关注,它挖掘了汽车行业人士精神生态危机的根源,探讨了精神生态危机与汽车业发展的关系,提出了生态的失衡是摧残行业的隐患之一,指出了生态平衡与行业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