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济喜教授的新著《中国古代文论精神》(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以下简称《精神》),立足于当代的人文导向与人文关怀,在广泛而审慎地掌握文献资料的前提下,从文化、哲学、宗教、文学与文论融合互动的层面,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精神意蕴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并对中国古代文论与当代文论的契合问题作出了积极的回应。中国古代文论并不像西方文论那样去有意识地追求体系的建构和概念的推演,而是通过文艺作品的赏析,将古人对人生意义的理解蕴含其中。这种特点就要求研究者不能将中国古代文论仅仅视为一种按照一定规则形成的编码系统,而是要将其当作…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新近即将出版的《中国古代民族政策研究》一书,作了全面系统深入的评介,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古代文论诗性与功利性的契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态的诗性化与内涵的功利主义相结合是中国古代文论鲜明的民族特色。本文以人类原始思维和中国传统哲学建构为切入点,从自然审美与伦理判断的先天亲和性、人类早期艺术的功利主义本质、轴心时代诗性传统在中国文化中的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用事与审美的统一等层次来寻找古代文论诗性与功利性相契合之民族特色的心理和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4.
<正> 哦,这是一座多么宏伟壮观的大厦!读过《中国古代文论类编》(贾文昭主编,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类编》)这种感觉就油然而生。《类编》的编者不仅是辛勤的工匠,耐数番寒暑,从卷帙浩繁的经籍注疏、书目提要、碑文别传中探奥勾玄,摄取了大量有价值的材料,而且更象独具匠心的建筑师,构建了一座浑然一体、巧夺天  相似文献   

5.
国传统文论的诗性言说,可以归纳为“以诗言诗”——以诗的语言、诗的思维、诗的情感来讨论文学对象。在具体的文论话语中,则主要体现为文论范畴的经验性,以及言说话语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6.
林衡勋20多年来主要精力是用在中国古代文论圹的研究上.他的第一个成果,是1993年《中国艺术意境论》的出版.这是不平凡的开端,是系统地研究中国艺术意境的开创性著作,此后,结合教学,深入钻研中国古代文史哲经典论著,在广阔、深厚的背景中,勾勒出中国古代文论的原生形态.200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道·圣·文论》一书,即是此一成果的表征.如果说,前书是从最高视点(意境)来观察中国艺术(含文论)的发生、发展过程,是一种"人体解剖",那么,后书则是从中国"大文学"(文史哲不分家)的根部来"挖出"中国古代文论的原生形态,属"猴体解剖".前后两书的合璧,构成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面貌"图.  相似文献   

7.
“每闻少年能读西人诗,惊服其长篇巨制,辄谓中国诗不足观。”(熊十力)近代以降,在西方势力的威逼示范之下,华夏本土文化与泱泱之风,花果飘零。其实,又何独中国诗的遭遇如此!由此上溯中国文论、中国文化,哪一样又能置身事外?有鉴于此,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部分学人力倡“中国本位文化”。时光滔滔,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文论思维方式的民族根性何在?如何与西方文论平等对话并为新世纪中国文论开展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和运思方式。为此,本刊特邀几个专家来谈这个问题,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9.
近年来,随着文学理论知识的增长以及大众审美文化的兴起,原有文学理论教材的学科范式和思想观念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出来,其对文学文化新现实的隔膜,其意识形态时期的本质主义思维方式,成为学界诟病之所,文学理论要求变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最典型地表现在近年来的文艺学的边界之争这一学术现象上。于是,如何编写文学理论教材成为学界思考的重要问题。回顾历史方可展望未来,这里,我们以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撰写史中的具有代表性的文本为分析对象,通过对百年文学理论历程的回溯和评论,试图为当前文学理论教材的编写寻求有效资源。本专题所选取的四个文本反映了20世纪现代中国各个时期文学理论的编写旨趣,折射出特定时代的学术文化氛围,这一历史的梳理和评述既展现了中国文学理论的学术进程,其具体的解读也体现了作者的学术个性,我们希望这组文章有助于推进今天文学理论教学和研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何轩 《东方论坛》2008,(4):126-127
读完余三定等新著《新世纪文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我不禁想起上个世纪初风靡报刊的梁任公先生文论。这种类比感觉不仅是因为余三定新世纪文论与梁任公文论同样流播于主流报刊,还因为二者共同体现出了一种报章体文论的文体特色:用语简约,条理清晰,立论鲜明,追求文论的现实功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民族与文化研究的新收获——评《唐代民族与文化新论》安作璋傅永聚教授的新作《唐代民族与文化新论》,原是他的博士论文,经过多次修改,于最近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资料翔实、视野开阔、立意新颖、不落俗套的佳作。读后感到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以马...  相似文献   

12.
<正>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帆自1988年毕业至今,一直在云南省从事田野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在长期的考古发掘和研究中,杨帆致力于把对田野考古发掘实物遗存的分析与历史文献有机结合,以阐释考古学实物遗存中所蕴含的有关古代人群在云南乃至于华南和东南亚这一广袤的、自然条件极其多样的地区生存与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文论源远流长,内容丰富,著作繁多,是“一座未开发的金山”,等待着我们去发掘、探索。笔者认为我国古代文论是在我们民族生活,民族文化的土壤上,通过几千年的创作实践,而提炼概括出来的,它深深打上了中华民族的印记,其中有许多是具有规律性的理论结晶。下面拟从几个方面对我国古代文论所显示的民族印记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文学观念的革新与文学理论的发展,说到底是思维模式的变革和言说方式的发展。中国古代文论何以言说的关键性问题怎么解决,中国文论界已经提出诸多富有远见卓识的见解。其中文备众体之说在概念、规律与方法上形成独具理论特色、入思方式和言说方式的话语体系。在重塑中国古代文论批评文体的本土传统,构建独具特色和风格的中国古代文论批评文体的话语体系,需要揭橥文备众体的深层内涵,厘清其入思规律,创造性总结其言说方式。中国古代文论言说之体这一元关键词具有一体三式的概念,即体势(叙事与抒情)、体貌(哲理与诗性)、体味(继承与创新);一体三味的规律,即尊体破体原体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体三说的言说方式,即解决为何说说什么怎么说三个方面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文论的意义生成方式决定了话语言说方式,诗意的不可言说性也就是意义的不可言说性,但意义的不可言说必须要用语言来表达,于是立象与示意、隐藏与显秀、迂回与进入就成为中国古代文论话语的独特规则。在近百年西方文论话语霸占中国文学理论市场和中国文论失语的处境下,研究古代文论话语的诗意特征对我们建立中国特色文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论学家——蔡钟翔袁济喜蔡钟翔,1931年生,上海市人,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文论学会理事。蔡钟翔教授1952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后分配到中国人民大学工作。先后在直属汉语教研室、新闻系、中文系任教...  相似文献   

17.
<正>美国学者厄尔·迈纳在《比较诗学》中指出:西方诗学是以戏剧为基础文类建立起来的,东方诗学——比如中国和日本的诗学——则建立在抒情诗的基础之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文化在叙事文学的基础上设想出一种诗学来"。由此说来,文学的文类、体裁对文学理论话语的建构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文学的范畴内,西方多用戏剧文学、抒情文  相似文献   

18.
当下,我们学者借用西方理论与观念时,可能忽视了中国文学理论必须要建立在中国文学史与批评史基础上,而西方文学理论的局限性就表现在中西文学史与批评史发展的差异上,而一味地以其为方法来衡诸于中国文学,就显得背道而驰、南辕北辙?党圣元《返本与开新——中国传统文论的当代阐释》在当代文论陷入困境之时,思考的焦点问题是还原中国古代文论的本来面目,目的则是立足于中国文论的"当代性",实是一部别开生面的力作。  相似文献   

19.
被视为中国文论"开山的纲领"的"诗言志"出自<尚书·尧典>,谈及这一段经典的文字,一般的论者重视的是"(舜)帝曰"而非"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关于夔的这两句话,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注曰:  相似文献   

20.
评《中国古代人才思想史》任崇岳从古至今,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安危存亡,莫不与人才有关。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有鉴于此,在粉碎“四人帮”后不久,邓小平同志便发表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谈话,他说:“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