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014年为农历马年,是个吉祥如意年。现撷取几副有关马的趣联,以飨中老年朋友。联曰:"沙马过沙河,沙陷沙马脚;水牛吃水草,水淹水牛头。"此联以水牛、水草巧对沙马、沙河,遣词造句如行云流水般流畅,饶有趣味。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另一联:"马足踏开岸上沙,风来复合;橹梢划破江心月,水定还原。"  相似文献   

2.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这副对联把舞台比作人生、社会;把社会、人生比作舞台,比作一场戏。这样的对联写得不少,做官的、不做官的都可以想想。  相似文献   

3.
阿虎 《人才瞭望》2009,(7):50-50
偶读清人胡澹庵编辑的《解人颐》一书,其中收录了三首有关人生欲望的趣诗,文浅意深,意韵绵长,颇耐寻味。 一首是《不知足诗》:"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  相似文献   

4.
杏花,是春天的使者,它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有“一枝红杏出墙来”、“依然十里杏花红”和“红杏枝头春意闹”等佳句。杏花,有报春花的美称,入联者为数不多,用于春联,反映春色的有“点点滴滴杏花雨,丝丝缕缕杨柳风”,“风描春柳绿,雨绘杏花红”;“冬去矣,天降杏花雨;春来也,地拂杨柳风”;“黄花绿浪衬红杏,丽日蓝天缀白云”。古今文人墨客都偏爱杏花联。“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这是著名画家徐悲鸿所拟。  相似文献   

5.
自古以来,我国有许多智者总爱以风趣幽默的妙联来启发、劝诫人们破除迷信。明代文学家徐文长曾经写有一妙联:经忏可超生,难道阎王怕和尚;纸钱能续命,分明菩萨是赃官!此联以归谬法推理,讽刺一些迷信现象,可谓尖刻有力,入木三分。《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曾在自己的书斋门上撰有这样一联:  相似文献   

6.
趣赏桃花联     
杜松 《人才瞭望》2016,(11):20-20
桃花,历来是文人墨客的心爱之物。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桃花诗,而且也有不少耐人寻味的桃花联。
  柳絮随风,数点散开千点白;
  桃花映水,一枝分作两枝红。
  此联作者对生活观察细致,上联是“柳絮”在风中的变化,下联是“桃花”映在水中的画面。犹如两张风景照片,色彩对比强烈,画面清丽动人。  相似文献   

7.
李秋 《人才瞭望》2010,(4):17-17
当你须长发乱,路过理发店门前,看见这么一副对联:“不教白发催人老,更喜春风满面生。”你一定乐意入此店修容整面。有些理发店对联与时代的政治特色密切相关。相传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为理发店写过联语:“磨砺以须,天下有头皆可剃;及锋而试,世间妙手等闲看。”有些文绉绉的味道。  相似文献   

8.
谐趣拆字联     
耿哲 《人才瞭望》2013,(1):11-11
拆字联是采用离合汉字部件的手法,巧妙地编成对联,不但妙趣横生,而且能启迪人的智慧。我国历来不乏合意深刻、富于谐趣的佳作。  相似文献   

9.
12011年9月8日清晨,8点10分。我认识了你。那天,老班给我们上语文课,第一次使用投影仪,大家都十分期待。放到投影仪上的居然是一堆没洗的臭袜子。  相似文献   

10.
诗八首     
抬堤九曲济瀛东,堪喻禹王泽沛功。拱手曹公齐祀祭,只缘台海两根同。曹瑾(1787—1849年),字怀璞,号定庵,清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其任台湾府淡水同知期间,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曹公圳”,造福一方百姓,被台湾人尊称为“曹公”。  相似文献   

11.
民间剪纸是流传于我国民间的,以纸为材料,以剪刻为主要造型手段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它是伴随着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悠久的历史,并集中而全面地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审美理想、造型观念和思想意识,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并在民间广为流传和应用。在世代传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民间剪纸逐渐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特点,其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2.
古代退休诗     
古休 《人才瞭望》2014,(10):57-57
宋太宗(赵光义,976—997年在位)雍熙年间,时任苏州太守的孙冕已60多岁,他自感体力不支,精神不振,在给太宗写了告老还乡的奏折后,写下退休诗以明心志:  相似文献   

13.
苏轼因诗构陷被贬黄州,但他并不因此而放弃诗的创作,这与他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的信念、伟大独立人格分不开,更是因为,他已将诗歌的创作视为生命的一部分。黄州时期,苏轼诗大致可分为咏物诗、反映其穷窘生活诗作、戏作诗歌、佛禅诗等几类,而这些诗歌对有宋一代的诗歌有着深远影响。其在黄时期的处世方式和态度,更是对现今人们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耶律楚材西域诗思想情感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耶律楚材是我国元代著名政治家。他创作的西域诗表达了丰富的思想情感。有抒发希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有功业未竟的失落之情,还有贯穿诗中不变的孤独寂寞和漂泊天涯的伤感。他的西域诗代表了其诗歌创作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5.
康有为游历过许多国家和地区,尤其与青岛这个美丽的海滨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自1917年到1927年十年间,他两次来青岛,两次登崂山,并在青岛度过了自己的晚年。在这十年里,他留下了诸多诗篇,用敏锐的笔触抒发了自己对青岛的感悟,表达了对崂山的情怀,最有名的当属《崂山》一诗。本文通过解析他的崂山诗歌,以此为切入点,对建设人文崂山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小时候,“中华”是一管白白的牙膏。我在这头,笑容在那头;上学了,“中华”是一支细细的铅笔。我在这头,考卷在那头;工作了,“中华”是一条红红的香烟。我在这头,领导在那头;结婚了,“中华”是贷款买的轿车。我在这头,而奋斗的路,还在那头:将来啊,“中华”是道细细的国境线,父辈在里头,孩子们在外头。  相似文献   

17.
“徐凝恶诗”这一文学概念在日本五山文学后期被当时的文笔僧们所继承,并成为五山文学创作的一个常见题材。当时的代表作家景徐周麟在对这一文学典故进行吸收的同时,也赋予其独特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8.
虎联拾趣     
潘木 《人才瞭望》2014,(9):93-93
在我国浩瀚的联海中,有不少嵌有"虎"字的佳联妙对。古时,有朋友两人去看戏。到场时,甲的座位被乙占去,甲脱口念出上联:"鹊巢鸠占。"乙也不甘示弱,随即吟出:"虎踞龙盘。"上下联语出自然两人不禁相视一笑,各就各位。明代,  相似文献   

19.
津门趣对     
在天津历史上,文人骚客曾创作了许多楹联作品,成为天津文化艺术上的奇葩.其中,一些构思奇巧、创意独特的楹联,颇具意趣,至今读来仍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20.
陈度 《人才瞭望》2013,(5):26-26
春夏秋冬,四季变幻,可以入联的景物很多。在对联创作中,还有直接以春、夏、秋、冬入联的。如郑板桥有一次与人联句,他出上联,一位老塾师对下联: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南西北;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俗语有家有五斗米不当娃娃王的说法,说明旧中国当塾师的是何等艰辛,下联正是道出了他们一年四季辛苦的状况。与此相反,也有道出一年四季快快乐乐的联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