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是世界烟草生产和消费大国,吸烟人数占全球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吸烟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高校大学生中的烟民呈上升趋势,大学生成为了烟民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吸烟问题已严重威胁了我国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吸烟有害健康,吸烟问题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二十世纪的瘟疫。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与吸烟直接相关的疾病导致了全球10%的死亡病例和5%的艾滋病病例。高校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为了保护好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国家对学生控烟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相继实行无烟学校,并将学生控烟问题列入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吸烟对成年人骨密度的影响。全民健身进社区,采用体能监测车中的美国GE跟骨骨密度测试仪,以及问卷调查方法,确定其吸烟状况,并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吸烟对骨密度的影响。发现抽烟总量多于或者等于10根同时抽烟的时间多于或者等于10年组的骨密度值少于抽烟总量不到10根同时抽烟时间不到10年组和从没有抽烟组的骨密度值,并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而从没有抽烟组与抽烟总量不到10根并且抽烟时间不到10年组的骨密度值差别并不是很大,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丁尼生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诗人,其笔下的《鹰》坚毅中带着孤寂和悲伤,为了挖掘诗歌的美学价值,作者一改以往对这首诗歌的研究分析仅仅偏重音韵美的角度,而从这首诗的音韵美、意象视角、修辞三个方面的文体特征以及这些特征所产生的文体效果进行分析,解析诗人如何塑造出鹰的形象并探寻诗人塑造鹰这一形象的目的及其价值所在,旨在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这首诗的创作特色以及内涵。  相似文献   

4.
上官仪是初唐诗坛上宫廷诗派后期的领袖人物,其诗受人推崇、拥戴、追随,故而形成唐诗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姓氏命名的“上官体”。其诗具有清丽典雅的词采、浑融优美的意境、属对精工、精通声律的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有着深远而巨大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职学生的吸烟问题已成为社会、学校高度关注的问题,也是学校管理中较为棘手的问题,吸烟既严重影响中职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对学校正常的教学管理产生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徐凝恶诗”这一文学概念在日本五山文学后期被当时的文笔僧们所继承,并成为五山文学创作的一个常见题材。当时的代表作家景徐周麟在对这一文学典故进行吸收的同时,也赋予其独特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7.
南宋初期的诗坛上,江西诗派影响了大批非江西诗派的诗人。张孝祥的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江西诗派“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和“活法”等诗法理论的影响,其诗歌中常常借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或沿用前人诗意,并将其充分融合在自己的诗作中。这些诗法理论运用到他的诗歌创作之后,达到了推陈出新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传说宋朝苏东坡某天宴请好友黄庭坚。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出席作陪。席间,苏小妹忽诗兴大发,出了两句未完整的诗请兄长及黄庭坚填空。最后,苏小妹自己写道:“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这么一改,却把两句诗的神韵强化了,诗的意境也写活了。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禁烟行动办公室有关负责人透露,该区将对全区正科级以上干部开展禁烟自查活动,并在自查后将对全区正科级以上干部的禁烟行为再作"新规":凡承诺戒烟的正科级干部,如没有戒烟,那就请"戒了烟,再上班!"(2010年8月11日<华西都市报>)  相似文献   

10.
欣赏中国画,我们常常会被其特有的空白之美所震撼,它美得纯净,美得富于内涵;在欣赏中国古典音乐的时候,我们常常也会产生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悟;品味文学作品,我们更会产生一种诗在有字句处,诗之妙在无字句处的言已  相似文献   

11.
吸烟的危害众所周知,可谓健康的第一杀手其实,即使不吸烟,生活中某些不健康习惯造成的危害也不亚于吸烟 一坐一整天 长时间坐办公室或坐车会带来多种健康疾病,即使经常锻炼也无法抵消久坐危害 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卫生服务与癌症保健中心新研究发现,每年发生的近16万例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和肺癌都与缺乏运动有关,但其中仅有2/3是吸烟惹的祸.  相似文献   

12.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外教们来到中国,除了教书育人,也为了追寻自己的诗与远方。  相似文献   

13.
苏轼因诗构陷被贬黄州,但他并不因此而放弃诗的创作,这与他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的信念、伟大独立人格分不开,更是因为,他已将诗歌的创作视为生命的一部分。黄州时期,苏轼诗大致可分为咏物诗、反映其穷窘生活诗作、戏作诗歌、佛禅诗等几类,而这些诗歌对有宋一代的诗歌有着深远影响。其在黄时期的处世方式和态度,更是对现今人们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耶律楚材西域诗思想情感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耶律楚材是我国元代著名政治家。他创作的西域诗表达了丰富的思想情感。有抒发希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有功业未竟的失落之情,还有贯穿诗中不变的孤独寂寞和漂泊天涯的伤感。他的西域诗代表了其诗歌创作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万元肚”与不昧“良心”桐志报载:山西省翼城县委书记耿根喜在一次民主生活会上,坦诚地暴露了自己白吃、白喝、白吸(烟)、白拿的问题,他诚恳他说:“我不是万元户,但肚子里白吃白喝的不止万元,可以说是个‘万元肚’.回想起来很惭愧、很痛心…”从此,他从戒烟、...  相似文献   

16.
古人做诗,最忌同一首诗中字词重复,而“一字诗”却是要“一”字多次乃至十几次反复出现,不仅不能有重复与拖沓之感,而且诗的内容还要与一定的事物相应.这本是难而又难的事,可是,古代一些名家却竞相玩起“一字诗”来.  相似文献   

17.
胡适年轻时有一首《岁末杂感一律》诗,这样写道:“客里残年尽,严寒透画廉。霜浓欺日淡,裘敝苦风尖。壮志随年逝,乡思逐岁添。不堪频看镜,颔下已鬃鬃。” 这首诗,真实地刻画了一个上海滩十七八岁的浪荡子,前途无望、颓废落寞的穷酸样儿。那时候的胡适,正如他的《藏晖室日记》所描述的那样:  相似文献   

18.
王贞虎 《人才瞭望》2016,(19):74-74
宋代诗人张舜民曾在其《画幔集》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联语脱胎于律诗,其中也不乏色彩鲜明,别具韵味的图画。  相似文献   

19.
略说四气诗     
古代有一类型的诗叫四气诗,亦称四时诗,是将春、夏、秋、冬四字按顺序嵌用在一首诗中,每句诗各写该季景色.四气诗的形式皆为五言四句两联.  相似文献   

20.
木兰姓什么     
解毅 《人才瞭望》2009,(6):68-68
上过初中的人都念过《木兰诗》。木兰是诗中的人物,这一形象既得人民爱戴,种种传说发生,伴以木兰乡之类,也是平常的事。但后来有人非要把木兰强领入另一种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