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9 毫秒
1.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6,(6):F0002-F0002
贵州省教育厅为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有突出成就的哲学社会科学教学和科研人员,营造崇尚科学研究的良好气氛,推动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繁荣,从2004年起开评选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带头人。第一批我院二人当选,第二批有四人当选。根据贵州省实际,首批是在高校马克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课中开展的。本刊对当选者陆续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2.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7,(1):F0002-F0002
贵州省教育厅为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有突出成就的哲学社会科学教学和科研人员,营造崇尚科学研究的良好气氛,推动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繁荣,从2004年起开评选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带头人。第一批我院二人当选,第二批有四人当选。根据贵州省实际,首批是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课中开展的。本刊对当选者陆续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教育厅为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有突出成就的哲学社会科学教学和科研人员,营造崇尚科学研究的良好气氛,推动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繁荣,从2004年起评选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带头人。第一批我校二人当选,第二批有四人当选。本刊对当选者陆续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4.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7,(3):F0002-F0002
贵州省教育厅为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有突出成就的哲学社会科学教学和科研人员,营造崇尚科学研究的良好气氛,推动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繁荣,从2004年起评选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带头人。第一批我校二人当选,第二批有四人当选。本刊时当选者陆续加以介绍。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吴大华教授吴大华教授1963年出生于湖南省新晃县一个侗族家庭。1995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7年破格晋升教授。现任贵州民族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教育部法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专家。二十余年来,吴教授在民族法学、法律人类学、刑…  相似文献   

5.
按照《贵州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和《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评选管理办法》的具体要求,省教育厅2009年下半年开展第三批全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评选工作。我校人文社会科学教师积极申报。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发展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若干意见 (教社政 [2 0 0 3]1号 )》文中指出 :我国将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计划。将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图书资料建设 ,加大专业图书资料建设投入。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 ,进一步推进研究手段的现代化 ,重点支持一批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大刊工程 ,重点建设一批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期刊。设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学术会议专项基金 ,资助高校在境内举办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 ,扩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另外 ,该文还指出 :将切实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领…  相似文献   

7.
2010年4月7日上午,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第三批名刊工程座谈会在清华大学召开。名刊工程是国家重点支持的、为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和加强高  相似文献   

8.
日前,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第三批名栏建设签约仪式暨名栏建设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教育部社会科学司负责同志和入选第三批名栏建设工程的25家高校主管校领导、学报负责人参加了会议。我院副院长于毅夫,学报编辑部主任、执行主编孙国军参加了会议。会上,教育部社科司张东刚司长总结了教育部自2004年实施名刊名栏建设工程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并就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及其名栏建  相似文献   

9.
<正>4月25日,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第二批名栏建设签约仪式在北京交通大学举行,教育部社科司司长杨光与名栏所在学报主管校领导签订了《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栏建设协议书》,第二批入选  相似文献   

10.
日前,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第三批入选栏目名单在国家教育部社科司官方网站上公布,《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红山文化·契丹辽文化研究"栏目凭借在红山文化和契丹辽文化领域独树一帜的研究优势和学术成就成功入选,跻身教育部第三批  相似文献   

11.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是党中央提出的重要使命。这一使命提出的理论价值在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及宣传中国特色的意识形态。其现实价值在于适应中国崛起,适应全球化和国内社会变革,解决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状况与大国的崛起和国内经济社会的深层次变革不相适应的矛盾。由于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界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指导思想,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大力支持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尊重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规律,高校科研管理要摒弃短期行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也要自强不息。  相似文献   

12.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社会责任的履行归根结底离不开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四大职能的充分发挥。履行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社会责任要充分发挥高校社会科学工作者和高校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工作者这两种主体的作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努力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培养社会批评精神,具有开放的心态并自觉成为学生的榜样;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工作者应树立责任意识,不断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强化价值导向功能,努力提升科研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6月26日,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第三批名栏建设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校领导赵文代表学校与教育部社科司司长张东刚共同签署了《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协议书》。高校哲学社会  相似文献   

14.
哲学社会科学作为高校学科体系的重要支柱和组成部分,对于充实和提升高校德育工作的内涵与品质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与高校德育合力的形成路径在于,坚持用当代马克思主义统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教学,为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思想导向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研究与教学的学术探讨水平,培养大学生开拓创新的素质;不断完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构成和知识构成,推动大学生文明修养与德行的养成;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教师队伍建设,为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与德育工作合力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相似文献   

15.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的基本指标框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是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全国高校都在努力提升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然而,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概念、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如何评价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等问题,学术理论界并未进行认真梳理与探讨.文章对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概念进行了解读,并借鉴组织能力的"RPV模型",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构成要素分为三类: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投入能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运行能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产出能力.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的基本指标框架.  相似文献   

16.
顾晓艳教授     
正顾晓艳,女,1963年生,贵州思南人,教授,田径国家级裁判员,硕士生导师,贵州省首批"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师名师。2004年5月获得  相似文献   

17.
近十年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面向高校管理人员开展了专题线上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管理人员视角下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存在人才队伍建设滞后、评价机制不尽合理、成果转化不够畅通等问题。受访者所在高校的性质和类型、学科领域、行政职务和职称、年龄等因素会使其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产生认知差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应从夯实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管理服务组织机构、加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引育力度、深化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机制改革、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有效转化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与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四·二八”讲话深刻阐明了哲学社会科学的性质、地位、作用和功能,是新时期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纲领性文件,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以《讲话》为行动指南和精神动力,勇于肩负起自己的历史责任。高校对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要从思想上、认识上、体制上、机制上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1月5日,“全国理工科高校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在北京邮电大学举行,此次研讨会由北京邮电大学文法经济学院发起和承办,主办方为《中国高等教育》杂志社和北京邮电大学,参加研讨会的有来自教育部的官员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联合大学、东华理工学院等全国30多所理工科院校的代表。会议就理工科高校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必要性问题、历史性问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发展路径问题以及发展战略模式进行了热烈的探讨。一、关于理工科高校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必要性问题1·是社会发展和人的…  相似文献   

20.
张晓,苗族,贵州省雷山县人;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民族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原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民族文化)、文化研究所所长;美国罗格斯州立大学、纽约大学(NYU)、圣克劳德州立大学访问学者;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省管专家、省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