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针对新形势下高师生就业的实际情况 ,分析了高师生就业思想的特点和原因以及当前高师生就业教育现状 ,认为高师生就业教育应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新课题 ,也是现代人才培养系统工程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个人交往主体性是个人主体性在交往活动中的具体形态 ,构建个人交往主体性正成为个人主体性健康发展与交往活动良序运行的关键。要构建个人交往主体性 ,先必须寻找正确的路径。此路径可从四个维度进行分析 ,即 :内求诸己 ,构建个人交往主体性的生成基础 ;外诉环境 ,构建个人交往主体性的重要条件 ;教育完善 ,构建个人交往主体性的必要环节 ;自由践履 ,构建个人交往主体性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4.
潘宏佳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25(6):107-108
当代德育处在一个多层次、动态性、复杂性的全方位开放的环境系统中,德育如何使青年一代在多重道德价值体系中敢于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保持与时俱进的积极态度,做一个能明辨是非、认清善恶、鉴别美丑,具有自主独立人格的人,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德育工作者只有创新德育途径,践行主体性德育才能充分发展人的主体能力,使主体能动地驾驭外部世界,做到对自我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以此达到德育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5.
外语高师生教育、教学能力测量与评价探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阐述三门教育类课程 (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 )对英语高师生的影响 ,并提供量化英语高师生教育、教学能力的指标体系和评价范例。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反映的是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因而认同的主体是人民.然而改革开放以来财富的累积没有给所有的人带来同样程度的幸福感受,发展的成果在现阶段还没有真正惠及全体人民.因此,要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就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机制的主体性构建,遵循人民主体性原则,构建评价表达机制,保障每一个认同主体的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的权利;构建利益整合机制,协调不同群体的经济利益关系;构建示范推动机制,发挥先进群体带头示范作用,创新激励机制,大力提升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7.
刘俊涛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39(1):199-201
鉴于主体性教育理念的影响,当下高校思政教师存在主体性缺失问题,并在具体的思政教学实践中,抑制了教师的自主性、信念度以及创造性的推行.而心理资本构建下积极的沟通交往能力、认知引导能力、情感体验能力以及排除困难和克服障碍的能力,是合理发挥思政教师主体性以及确立多元性教育主体观的有效途径.就是说,心理资本的构建与开发,是提升高校思政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主体性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简言之,研究和关注思政课教师的心理资本的构建,是建设与发展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财富和重大措施. 相似文献
8.
学校德育如何使青年一代在多重道德价值体系中敢于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保持与时俱进的积极态度,做一个能明辨是非、认清善恶、鉴别美丑,具有自主独立人格的人,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德育工作者只有创新德育途径,践行主体性德育才能充分发展人的主体能力,使主体能动地驾驭外部世界,做到对自我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以此达到德育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9.
主体性教育,要视受教育者为能动的、独立的主体,而且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作为教育的根本宗旨。提倡主体性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教育使人全面发展,弘扬人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0.
汪曾祺是一位理论意识较强的作家,一直追求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尊重作家创作的自由空间。他虽然在理论上没有对文学创作主体性问题有直接论述,但在其创作经验谈与文学实践中,一直坚持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显示了文学本体性观念。这种文艺观在今天仍是极具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12.
危机意识是人类因自己的生存状况和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危机感。危机意识是一种主体意识。在现代社会中危机意识起因的表象是生态和环境的危机,而深层次的根源则是因人类在主体性扩展中对于理性主义和物质财富追求所带来的人性失落和科学至上的忧虑。要消除危机意识,人类要正确处理主体性困境的问题。只有把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解决好,人类才能更好地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主体性教育的教育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传统的教育理念有错位现象 ,强调了尊师 ,忽视了爱生。新的教育观念要求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中心” ,“按需设教”。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理解主体性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师主体性的发挥程度将直接影响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水平这一观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更新观念、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师的情感投入等方面侧重分析了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体性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主体性教育是我国当代教育的重要主题之一。主体性教育的实质是通过教育建构起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展学生潜在的才能,从而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能充分展示其主体的力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从个体主体意识生成的角度研究与探索主体性教育,有利于拓宽开展该项工作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6.
董娜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24(9):84-87
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是德育理论探讨中非常重要的课题。坚持德育中的主体性,是高校德育的根本要求,从德育观念、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到德育的手段上都要弘扬主体性。但单纯的主体性不能保证价值观和品格教育,必须同时注重德育的内容、目标等方面的规范性要求。规范性是主体性的基础和前提,而主体性则是规范性的目的和归宿。 相似文献
17.
18.
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建构立足于现实社会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建立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为人的主体性建构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主体性的发展也出现了种种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解决主体性建构出现的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思路和明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陈平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1,22(1):57-61
主体性教育在中国古代早已萌发.近现代以来,中国许多哲学家、教育家又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与此同时,西方学者关于主体性教育的探索和实践也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后,主体性教育在中国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逐步深入地促进着中国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后现代哲学的角度对主体性教育督导的发展进行尝试性审视与概览,分析教育督导在认识论主客体关系中发展的路径及本质,进而揭示教育督导主体性的时代特征;探寻以交往合作为基本方式的当代教育督导的哲学意蕴与实践策略,展望主体性教育督导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