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伤痕-反思文学是新时期初期文学的主要潮流。它以个人记忆的方式书写了国族的艰难与创伤,开创了当代制度性反思和批判的先河,建立了新时期文学的悲剧格局。复刊后的《人民文学》是这股思潮的发源地和最主要的推手,编辑群体的胆识与观念的转变,既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又走在时代的前面,自主性地探索文艺的发展,作家群体和文学编辑群体成为这段文学史的共同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2.
文学传播是用文学这种符号把满族婚俗传播出去的过程与现象。首先从民间文学的角度,就其所包含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歌、讲唱文学等方面,对满族婚俗进行描述;再从文人文学的小说、诗歌、散文的角度探究出对满族婚俗如何传播;从传播现象中归纳出文学传播的特征,即文学体裁广泛性、传播的连续性和地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新时期反思文学的再反思,讨论了这段时期有没有悲剧以及对其悲剧特点的再认识。与以往同类主题评论文章的区别在于:1、明确将反思文学的悲剧性与人道主义的重新崛起联系在一起作为这一文学思潮的一大特点。2、力求挖掘此阶段文学的悲剧性与人道主义精神的独特价值。3、将相关有代表性的多篇作品作了整体分析。本文结论:新时期反思文学是一个反映人道主义沦丧、呼唤人性归来的悲剧浪潮。  相似文献   

4.
寻根文学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个重要的文学思潮,它使文学关注的中心由政治转向了自身,对文学的良性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寻根文学本身存在很多的矛盾。理论的歧义、创作与理论的矛盾以及价值判断的犹疑是寻根文学中亟待反思的问题,对寻根文学的反思将对新时期文学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女性主义文学进入张爱玲时代:女性主义痛苦反思时代。将两性关系上升为现代城市文化制度加以审视、批判和反思,是张爱玲时代女性主义文学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最深刻的思想内涵。张爱玲不仅在创作中深刻体现了反思主题的内涵,而且创造了不同于冰心时代和丁玲时代的女性主义文学的新理念,从而使她以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文学理念的更新与深化,在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史上划出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6.
唐朝贞观时期的文学理论和创作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文学现象 ,这一时期既有南朝文学之遗风 ,又有鲜明的文学革新之意识。这一时期活跃在文坛上的作家和理论 ,大都是谏官 ,特殊的政治地位和历史环境 ,促使他们对文学进行了一种深刻的反思 ,这种反思极有时代感和使命感 ,是对新时期文学的一种成功的设计 ,为唐代文学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文学站在时代前列,自觉地推动历史前进,在更纯粹的意义上体现了社会主义文学的本质。新时期文学高扬改革开放的时代主旋律,文艺创作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新时期文学所塑造的社会主义新人是认定了社会主义道路并为之奋斗的普通人。新时期文学在艺术上较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现了不少名篇佳作。新时期文学还主动吸收了外来文化因子,在尝试和借鉴中,不断丰富着文学表现复杂的社会人生的手段,党在新时期的方针政策与人民利益的高度一致是新时期文学繁荣最深刻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人的文学”是周作人在“五四”文学革命运动中提出来的。粉碎“四人帮”以后,新时期文学再度兴起关注人、人性、人道主义,关注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的热潮。它的兴起绝非偶然,应该说这是“五四”“人的文学”的回归和继续。新时期“人的文学”发端于伤痕文学,经历了反思文学、知青文学。作家们对过去的灾难和悲剧进行回顾和反思,他们认为,过去所发生的悲剧都是人的悲剧。因此,他们以空前的热情呼唤人性、人情和人道主义,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新时期“人的文学”与“五四”时期“人的文学”有很大的不同,“五四”时期“人的文学”是对人的弱者的本质的发现,而新时期“人的文学”是对人的强者本质的发现。这既是文学史上“人的文学”的再次回归,又是“人的文学”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文学站在时代前列,自觉地推动历史前进,在更纯粹的意义上体现了社会主义文学的本质。新时期文学高扬改革开放的时代主旋律,文艺创作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新时期文学所塑造的社会主义新人是认定了社会主义道路并为之奋斗的普通人。新时期文学在艺术上较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现了不少名篇佳作。新时期文学还主动吸收了外来文化因子,在尝试和借鉴中,不断丰富着文学表现复杂的社会人生的手段,党在新时期的方针政策与人民利益的高度一致是新时期文学繁荣最深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评《新时期报告文学概观》张立国,孔繁英文学在沉寂,报告文学也在沉寂,沉寂是低谷,是滑坡,也是反思与积淀。事实上,沉寂期正是评论家们的黄金时期,这时才真正需要评论家们去总结、反思、探讨,用理性之光去透视那些曾经轰轰烈烈的文学现象。然而,新时期报告文学走...  相似文献   

11.
[提要]新时期以来,我国民族文学研究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依然存在着对“民族”“民族文学”等元概念缺乏明晰界定、对国家与民族之间的联动性关系认识存有不足、其研究方法路径仍需丰富多元等问题。以此,马克思主义文论能够为新时期中国民族文学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启示,其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辩证唯物主义史观、自我批判反思品格是开展民族文学研究的根本基础;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人民性本质和实践性特征能够为民族文学研究提供鲜明的理论目标和价值定位;马克思主义文论所具有的开放性姿态决定了推进民族文学研究是其自我创新自我发展的必要内容和时代要求;马克思主义文论以“回到马克思”为理论追求能够为民族文学研究中的本土与世界对话、联通、互融等命题提供丰富的理论支撑和指导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中国当代文学风雨兼程五十五个春秋。曾抒写过除旧与繁新、失误与调整掺半的十七年文学;曾经历过文苑萧瑟、百花凋零的文革十年文学;曾迎来过从深沟峡谷中冲出、生命意识觉醒、历史反思变化和时代生活投影的新时期文学;当今文坛,沉默中孕育着不久的爆发,平静水面下涌动着股股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伤痕、反思文学中迫害者类型进行归类分析,揭示伤痕、反思文学的控诉特征及其达到的深度;同时通过阐释迫害者与受害者之间的关系模式,说明伤痕、反思文学在对人对时代思考深度上的缺陷与不足,指出其障碍所在及其应该超越的地方,从而达到对伤痕、反思文学中悲剧问题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文学创作在经历了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的热潮后,八十年代中期又出现了一股强大的引人注目的寻根文学思潮。  相似文献   

15.
“文学是人学”。 如果说,文学是标示一定历史时期一个国家、民族发展阶段及发展水平的一种美学量度,那么,新时期文学则成为衡量新时期人们思想解放和个性复归程度的异常重要的审美尺度。 这种思想解放和个性复归,就新时期文学所表现的主题意蕴来看,我们可以约定俗成地简略归纳为: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现代派文学、新写实文学……等等这样一个大致的发展趋势。而从文学所显示的外在形态上,随着新时期文学不断嬗变的历史进程,则呈示出异彩纷呈、色彩斑澜的种种样式。如小说出现了象征小说、复合小说、新笔记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的十年,由于党和政府从宏观上不断修订和完善了对发展文艺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从而为文学艺术的空前繁荣创造了一个十分可喜的外部环境:文学创作百花齐放,硕果累累。从“伤痕”文学到“反思”文学;从反映改革、开放到呼唤人性、流派;从传统的写实到对西方现代派的借鉴;从再观客观世界的真实到开掘人的内心世界的秘密,可以说,文艺园地真正是百花齐放,春意盎然。这种总体上与时代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文学"是我国当代文学发展的第三个历史时期,是思想、文化、审美的新启蒙时代。其间文学的变化发展经历了两个既相互联系又有着巨大区别的阶段:从文学连接"五四"传统、恢复现实主义精神、弘扬人道主义的思想、文化启蒙时期到文学回归自身,走向审美的艺术多元、创新时期,由此促成了"新启蒙时代"的审美回归,从而对当代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文学"的命名意味着处于"新时期"的当代文学的性质、意义均与文艺界和学界对于"文革"这段历史的质问责难相关,把新时期文学质诘"文革"最激烈的第一个10年(1976-1985)界定为"发难期",可以更为准确地认知这一文学实践的性质,尤其是可以强化先贤们反思和批判"文革"的历史意义。新时期文学仍然受"向前看"的新政治意识形态的制约,其背后一直存在着政治意识形态的"规训"等问题。正确审视新时期文学发难期的实绩要从最基本的阅读感受出发。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的文学已走过了整整十年,这是由复苏走向兴盛的十年,是发展变革的十年。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改革文学的出现,意识流手法的运用,心态小说、心理小说、感觉小说的出现,一层比一层深入地冲击着传统的文学观念,又一次比一次坚定地打下了新的文学观念的基础。无论作品的主题、创作方法和结构,还是审美趣味,都显示出与传统文学迥异的艺术风貌。本文试图联系新时期小说创作,对我国文学观念的变革作一初步的考察。  相似文献   

20.
消费主义时代仍有悲剧,但权利方与资本方无意承认.否定前政治的悲剧成为权利允许的主流,如"17年"、"文革"的历史悲剧,新时期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的政治悲剧.消费时代由于市场的需要,好来坞大团圆模式成为主流.消费主义时代的悲剧书写变形,张承志、史铁生的理想主义悲剧带有宗教思辨的超越性,残雪的现代主义悲剧置入人生人性的悲剧思辨与文革政治变形.罗伟章的人道主义悲剧展示了消费主义时代农民命运悲剧与人道主义严峻性命题.灾难书写是悲惨.第三种悲剧在中国缺乏作家的深刻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