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时间序列经济计量技术对我国的产业结构变动和实际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有很重要的影响,合理的产业结构是经济增长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十二五”规划时期是甘肃省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关键时期.本文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对甘肃省自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实证检验表明:甘肃省产业结构的变动与配第一克拉克趋势相吻合,并对经济增长影响巨大;第二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始终较大,第一产业的贡献逐年降低,第三产业的影响超过第一产业,并且与第二产业的差距越来越小.最后本文对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依据最新的统计数据,对产业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实证分析。另外,伴随经济增长的能源生产和使用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又以煤炭为主,能源的使用尤其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我国已成为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发展经济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比较突出。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节能减排工作,优化产业结构与促进低?产业发展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对近年来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耗量变动的研究就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的研究结果发现经济开放度与我国经济增长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当产业结构变动速度较低时,经济开放能促进经济增长;而产业结构变动速度较高时,经济开放则会阻碍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5.
由于经济结构转变的成功,会带给我们又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本文从区域产业结构变动模式分析的依据入手,提出了区域产业结构变动的方向,分析了西部产业结构变动的模式,并探讨了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转变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经济增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创造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国民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78.7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143669.7亿元,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基于最终需求角度分析我国经济增长背后的驱动因素,然后使用结构分解技术从最初投入与最终需求两大角度对经济增长变动进行因素分解,定量测度了各个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变动的贡献率。实证结果表明,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变动的关键因素是最终需求水平,并且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产业结构调整:我国经济发展道路的反思与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结构调整:我国经济发展道路的反思与选择胡春力一.我国经济增长面临新的结构转折期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在结构的急剧变动当中实现了持续的高速增长,其成就举世瞩目。但是进入90年代中期,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矛盾。现在看来,这些变化决不是...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使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本文将从量化的角度研究产业结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利用Eviews计量软件,基于收集的2001年至2011年我国GDP及三大产业增长率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研究三大产业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张国兴  刘薇  保海旭 《管理科学》2020,23(9):95-107
探究环境规制政策对产业结构变动的时滞效应是理解政策在时间维度上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关键.选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作为研究区域,通过量化分析2004年~2016年中央层面和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环境规制政策,研究“中央+地方”多重环境规制政策对产业结构变动的时滞效应.结果表明:1)环境规制政策对产业结构变动的时滞效应是多期的,不同时期的影响效应不相同.产业结构变动亦是多期环境规制政策作用的结果,多期环境规制政策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呈现倒“U”形.2)环境规制政策通常在颁布当年由于“冲击效应”对污染企业产生规制作用,但冲击往往是强烈且短暂的,会导致污染企业在短期内做出暂时性应对行为.3)环境规制政策从颁布后的第三年开始对产业结构变动发挥持续稳定的规制作用,使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第二产业结构向政策期望的方向变动.  相似文献   

10.
产业结构变迁是国内"十二五"规划中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重要战略。自我国代替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主体之后,产业机构的诟病备受重视,学者们开始从不同角度、不同省份以及全国范围内研究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首先总结学者们提出的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再陈述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理论,最后是国内对产业结构变迁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测度和比较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博  胡进 《管理科学》2008,21(2):86-93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包括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两方面.准确测度高度化水平和合理化程度能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的一系列制度变革和政策调整提供依据.从分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高度化和合理化)的机制及其与经济增长(非均衡增长和均衡增长)的关系入手.定义理想情况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优路径.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基于静态投入产出模型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测度方法,并利用1997年、2002年和2005年全国投入产出表提供的数据具体测度这一时期中国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水平和合理化程度,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一时期中国产业结构的整体高度化水平和合理化程度出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各产业的实际情况与理想情况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  相似文献   

12.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由高级生产要素的生产和流动所引致的国民经济中一系列生产函数配置方式由低级向高级的动态演变过程,产业结构优化体现在发生配置方式变革的产业内部和产业之间各种生产函数的结构性调整,两者可归结为要素配置结构变革在不同层面上的体现。以要素配置结构变革为桥梁,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角度研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机理,并对大道定理进行拓展,认为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之间相互推动,使经济增长过程表现出阶段性的动态演变路径。基于此,从产业结构的微观要素配置层面和宏观动态演进层面构建判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衡量体系,并指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决于政府诱导性结构变迁手段和市场内生性结构变迁动力间的兼容程度。  相似文献   

13.
市场化、经济结构变迁和政府经济结构政策转型--中国经验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保持高速持续的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地区和产业发展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反映到居民收入上,就造成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从而为今后的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埋下隐患。合理的经济结构调整政策应该力求弱化这种不平等局面,但这需要研究不平等的经济来源。本文通过构造表示中国市场化进程的市场化指数,利用协整模型对市场化指数、政府政策和产业发展、地区增长和收入水平数据进行协整分析,结果显示市场化进程本身带来了地区和产业的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进而造成收入分配不均,而政府过去的结构调整政策效果有限。因此,本文建议政府今后的经济结构调整政策应该从过去的增长为中心的结构政策转向以转移支付为中心的结构政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基础上,加入结构调整因素,并基于中国30个省市区2000年到2009年的面板数据,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以研究中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排放量和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分别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碳排放量和经济增长间呈现倒U型特征,当人均GDP为64585元时,曲线达到拐点;第二产业比重和碳排放量成正比关系,在人均GDP保持不变时,第二产业比重每下降1%,可使得人均碳排放量下降0.3217%,这表明,产业结构调整是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认为,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从高碳产业入手,通过技术攻关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化",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另外,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加快新兴低碳产业的发展,逐步减少国民经济对第二产业的过分依赖。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我国政府债务“警戒线”的反思及债务风险的防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常人们依据债务规模的“警戒线”来衡量政府债务风险 ,认为我国政府债务风险已经较高。本文对此作了探讨并得出结论:前面的结论实际上很难成立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还有较大的空间。我国债务风险主要在于经济增长对债务资金可能形成的持久依赖。防范债务风险的根本措施是坚持深化改革、促进结构调整 ,主要依靠民间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国债资金应该用于支持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随着积极财政政策在我国的运用 ,对我国政府债务风险的讨论也越来越多。一般对债务风险的判断都是基于国债负担率、赤字率、债务依存度、偿债率这样一些指标。…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发展核心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全球经济结构亟待优化升级和要素资源呈现不同层次紧缺的大背景下,如何合理配置和引导区域资源配置,优化产业发展方向,确定包括新兴产业在内的产业发展战略,是每一个地区新形势下面临的重要问题。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和零边际成本趋势驱动下,区域产业发展不再局限于区域内部资源禀赋,资源流动性加强,区域产业发展的选择更加广泛和灵活;另一方面,资源日益短缺和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了劳动力成本和资本成本上升,产业的生产要素配置也随之变化。基于厂商理论,将区域作为市场经济中的生产主体,在考虑区域交易成本和生产要素成本的基础上,构建区域产业边界模型和产业的最佳要素配置结构模型,开创了资源和商品全球化趋势下的产业升级战略的研究范式,探索了成本约束下的产业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模式,为经济新常态下的区域产业升级战略和资源配置研究提供理论指引,为区域制定个性化的产业发展战略提供实践依据,同时对零边际成本社会趋势下的产业格局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研究得出:产业边界能够在一定程度下反映区域产业长期演化趋势,在完全市场经济下产业边界是产业发展的最优规模;区域产业的要素配置格局取决于产业的资源占用和资源贡献情况,最优配置结构受各要素的相对贡献率和相对成本影响;产业边界与成本的关系取决于规模经济与否,在规模经济状态下与生产成本成正相关关系,与交易成本成负相关关系;大部分地区的农业有较大提升空间,最佳资源配置方案是加大机械动能投入。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实体经济结构与金融结构难以匹配的问题日益严重,大量中小企业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股权融资与债券融资结构优化问题成为企业融资决策的普遍难题。本文致力于研究直接融资结构即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的比例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首先,本文通过内生增长理论模型研究了直接融资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然后,基于2002-2019年间中国的相关数据,对技术创新变量进行中介效应检验,验证直接融资结构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路径。研究发现:直接融资结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非线性效应;直接融资结构是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来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目前,中国仍处于需要提高股权融资占比来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罗东霞 《管理科学》2001,14(3):60-64,F003
分析了中国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其中重点分析了西部地区的三次产业结构演变和西部地区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并对东、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趋同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在详尽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几点构想。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引入使用可替代能源生产的中间产品,构建能源约束和碳排放约束下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并运用全局向量自回归(GVAR)模型,实证分析了具有空间关联性的中国各省(区市)能源消费控制对经济增长和碳排放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影响经济增长且受碳排放约束条件下完成能源消费总量考核的目标,可以通过研发可再生能源、提高碳排放清洁技术水平、增加碳基能源的边际产出等实现;能源消费总量的考核目标对能源消费强依赖地区约束性较强,对其余地区的约束力较弱,其余地区可节能潜力较强;能源结构逆向调整的存在使得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对少部分省(区市)无法达到减排效果。进一步地,本文实证分析了目前节能减排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科技进步对能源结构顺向调整效果不显著、可再生新能源的研究效率低下,技术进步对碳排放清洁方面无显著效果;依靠传统能源价格的调整虽能有效减排却会抑制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如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深入研究了中国在1990-2013期间电力消耗、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电力消耗、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均衡关系;经济增长与电力消耗之间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但不存在电力消耗与二氧化碳排放量,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与此同时,VAR模型估计结果显示,滞后一期的电力消耗对当期经济增长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产生正向的作用,滞后一期的电力消耗促进当期的电力消耗,同时也促进当期经济增长和CO2排放量增加;经济增长的滞后期对当期电力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产生负向的作用,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滞后期对当期经济增长没有显著影响。基于此,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在短期内会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但正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描述的结论一样,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促进了技术的进步和能源效率的提高,进而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减少。该发现对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和电力部门能源政策的制定都将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