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诗歌形式是诗歌文本区别于其他文本最重要的特征,是诗之所以为诗的标志。诗歌翻译能否保持原诗形式?江枫认为形似才能神似,并将其翻译理念付诸实践,取得了显著成就。从形式移植的角度来分析惠特曼"Oh,Captain! My Captain!"的江枫译文《哦,船长,我的船长》,揭示了形式移植在诗歌翻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大型组诗《哦,天使》是唐兴玲晚期的重要作品。笔者试图通过总体把握与作品细读揭示存在于其中的母子关系。论文从爱与独处、教育或学习和智慧之甜三方面展开,侧重分析诗中的母子亲情与美德教育,以及由此体现出来的母亲、教育者和诗人融为一体的倾向,并把它视为诗人唐兴玲的智慧所在。  相似文献   

3.
该文从"学者研究与诗人手笔相结合"、"大众欣赏与小众研究相顾及"、"经典重译与新诗新译相辉映"三个方面入手,介绍了王宏印教授翻译《英语诗歌选译》一书的特色,重点论述了王宏印译诗艺术的三个特点,即"注重整体,讲究细节","强调创意,以得补失"以及"声韵流转,和谐自然"。  相似文献   

4.
在当下和平年代,以英雄主义著称的军事文学面临挑战与改变。《我的军营我的梦》以一个高度近视的高中生的视角,通过一场超离现实的梦,创新着军营里与时俱进的现代化科技,以技能延续英雄主义,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科技英雄的理想世界。  相似文献   

5.
杨宪益的汉诗英译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从前期的《楚辞》翻译到后期的《红楼梦》诗词翻译,不同时期的译本体现出译者迥异的诗学理念。结合相关回忆性材料,对杨氏在不同时期关于“诗歌能否翻译”与“诗歌如何翻译”两个问题的诗学理念进行考察,揭示其汉诗英译诗学理念变迁的轨迹,同时客观描述了该过程中伴随发生的译者对翻译本身兴趣的变化,最后指出译者兴趣因素对于翻译行为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自由体和格律体的翻译形式在英诗汉译中因为原诗体例的不同而备有所长.以克里斯蒂娜·罗塞蒂《歌》的翻译为例,主张对于英语诗歌中的传统爱情诗歌,应以中国古体汉诗尤其是词体的形式进行翻译,以便更好地传达原诗意蕴,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诗歌是审美化语言,它最重形式,古典诗歌则更是如此。文章通过对柳宗元《江雪》的六种英译文的比较与分析,探讨在古诗英译中的“形式对等”的可行性。文章认为“形式对等”是可以实现的,但它绝不是对原诗表层结构的亦步亦趋的机械移植。  相似文献   

8.
维多利亚时期的大诗人罗伯特·勃朗宁对英国诗歌最具独创性的贡献是成功地发展了“戏剧独白”的诗歌体裁。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其戏剧独白诗的代表作——《我已故的公爵夫人》中戏剧独白的特色做出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的行为,它的过程是"动态"的,因此显出其复杂性。对翻译过程的研究,有助于揭示"翻译行为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因为它必然会引入"译者"这一维度。在任何翻译中,译者总是决定性的,因为实践翻译这种"跨语言"行为的,不是别人,正是译者。研究翻译,尤其是诗歌翻译,必须把"译者"放在"原文"与"译文"的中间地带,去理解它们之间的"三角"张力关系。  相似文献   

10.
李力扬的诗集《玫瑰花》(Rose,1986)、《在我爱你的那座城市》(The City in Which I Love You,1990)及《我的夜晚篇》(Book of My Nights,2001)堪称抒情三部曲。爱与死亡是他诗歌创作的主题。而爱与死亡经常是交织在一起的。爱与死亡主要体现在李力扬对家人的回忆中,可以说他所有的作品都在回忆他的家人。李力扬以西方文化为主体,通过对家族的回忆,吸收中西文化来表达对现实的超越,实现灵魂精神的归家。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声音方面来讨论诗歌翻译,着重从英语和汉语中的语音象征、韵式和韵法三个方面来探讨诗歌翻译中"音美"的再现。  相似文献   

12.
论诗歌的模糊性及其翻译中的模糊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诗歌具有模糊性,其模糊语言创造模糊美。模糊美作为诗歌美的一部分在译作中应得到表现,译者的任务是在目的语中找到恰当的语言表达式,即能激发读者想象和联想的语言,再现原诗的模糊美。汉诗英译的模糊处理在翻译中有着特殊的功效。  相似文献   

13.
胡风的语言观是和他的以“主观战斗精神”为核心的现实主义理论相联系的。他把语言能否反映“活的生活样相”和“活的民族现实”作为评价语言优劣的标准,坚持作家对语言取舍的主观精神,坚持语言的现实主义精神。他认为民间语言(形式)或多或少夹杂着封建意识,因此反对对民间语言的过度迷信。胡风的语言观体现了他捍卫五四文学传统的精神,体现了他对“民间形式”(语言)相当程度的警惕。  相似文献   

14.
诗歌是否可以翻译,历来聚讼纷纭.实际上诗歌是可以翻译的.中外文学理论和翻译理论及实践都证明,意象处理是诗歌翻译的灵魂.因此,发现和移植诗种,即确定和翻译主要意象是诗歌翻译的关键,是保持原诗风格和艺术感染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中华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唐诗乃是中华诗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作为炎黄子孙,向西方传播唐诗、译介唐诗,让唐诗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更多的外国读者所欣赏,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优秀的文化应该穿越时空,为世人所共享。本文重点讨论了唐诗的形关,以及在唐诗英译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再现形美,为唐诗英译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诗歌的形式美,在诗歌美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诗借形以传神,失其形即失其神。因此,诗歌语言形式的美学作用,不容忽视。以汉字为建筑材料的汉诗,天生地有着形美上的优势,因此,就汉诗英译而言,译诗若有所失,乃是正常的事情。译者所应做的,就是通过翻译上的变通,把这种损失降到最低;同时,还应发挥翻译的创造性,争取失于此而补于彼。本文从汉语旧诗和新诗、旧诗中的诗与词、诗歌的语言之美和标题之美等几个方面,来讨论汉诗的语言形式美及其英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诗歌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文章结合我国传统茶文化,从化解茶事、忆“苦”思“甜”、意象清晰化、以“俚”译“俚”等方面对古诗英译中出现的茶文化翻译进行讨论,以期引起更多有关茶文化方面的研究与探讨,促进我国优秀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相似文献   

18.
I.TheDefinitionsofTextandContextPeopleusuallythinkthattextisthelanguagerealizedbyasetofsentenceswhichformaunity .Intranslation ,theword“text”isusedtorefertoanarticle ,orthemainbodyofabook ,whichrefertotheoriginaltextorthetranslatedtext.Andatextisnotisolat…  相似文献   

19.
为了避免译名出现的差错,"查译"是翻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了一些译著中出现的专名翻译错误,指出了"查译"在翻译中的重要性,探讨了专名翻译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