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4年11月21日至23日,首届"中国企业国际化论坛"于海南三亚成功举行。本次论坛的召开正值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额有望超过外商对华投资额的历史时刻,吸引了300多位来自海内外的嘉宾,共同见证中国企业国际化转型的历史性时刻,共同开启中国企业国际化元年。跨国并购就是一个人才大会战陶景洲(美国德杰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国际兼并收购背后是一个人才的大会战,需要很多  相似文献   

2.
胡茂 《人才瞭望》2008,(7):34-35
企业并购(M&A)是企业兼并和收购的统称,其目的在于通过规模经济、优势互补等协同效应带来1+1〉2的效果.因而并购也就成为资本所有者战略决策中的核心内容之一。然而,在并购整合过程中.决策者往往把过多的精力倾注于资产、债务、品牌、生产经营、市场等方面的整合.对于在人力资源领域所经历的变动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得企业出现业绩下滑,经营困难等问题。重视并购对人力资源造成的影响,并对相关问题加以解决是企业并购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刘乾坤 《人才瞭望》2016,(20):91-92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竞争力在兼并收购中起着核心作用,它直接决定兼并收购是否成功.无论是国内还是跨国企业之间的兼并收购都面临着企业文化的差异,怎样正确面对差异,如何将文化差异成功整合是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并购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企业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和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大部分企业并购后没有达到期望价值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文化融合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兼并过程中文化冲突现象和原因,寻找实现企业文化融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第五次企业并购热潮自1994年兴起,由它的发源地美国迅速地席卷了全球各个地区,目前仍有继续延续的势头。纵观2005年的企业变化史,由年初中国IT巨头联想并购全球500强企业IBHPC业务部开始,盛大网络又上演了一场通过资本市场运作收购新浪的精彩剧目,最近,阿里巴巴网站又与美国雅虎“联姻”。不论是既成事实还是猜测,企业并购绝对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难怪有人说2005年是企业界的“并购年”。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制造业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活动中,各种因素都在对并购绩效产生作用,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在参考相关文献结论的基础上,影响我国制造业企业绩效变化的可量化的因素包括:企业性质、支付方式、关联方交易、国际经验、并购规模、交易价格。其他不可量化的因素包括:并购后自愿整合程度、东道国的制度约束、市场预期情况、汇率和利率风险等。  相似文献   

7.
2003年2月12日,京东方(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3.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HYDIS)的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业务的消息震撼了业界。这是迄今为止我国金额最大的一宗高科技产业海外收购。这宗大手笔收购案的操作者——京东方董事长兼CEO王东升,也被评为2003年中国十大并购人物之首,更有媒体称其为收购大师。一家在业内不甚张扬的企业,为何有此石破天惊之举?  相似文献   

8.
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并没有阻碍企业的并购重组步伐,却为有实力的企业提供了低成本的并购机会。文化整合难度大已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的首要原因。企业海外并购的经验和教训表明,被并购企业对并购方的能力认同、经营理念尊重与愿景沟通共同决定了文化整合的难度。中国企业对企业文化的理解有待加深。面对重重障碍,我们要并购前了解收购方与被收购方潜在的文化差异和冲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冲突、风险的大小,尽可能包容文化差异,强调双方文化的共性,把提高被并购企业对其的风格认同作为其文化整合的重点,确立目标管理变革体系,步步为营,注重过渡阶段的培训,取得海外战役的胜利。  相似文献   

9.
二十一世纪是服务经济的时代,其显著特点是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和服务多样化。人,确切的说,具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本,作为经济一切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决策者和执行者,将越来越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对服务企业来说,由于服务的特殊性, 员工成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对人的管理,特别是对知识型人才的管理,其方式将面临着一场巨大的变革。出于竞争  相似文献   

10.
潘艳 《人才瞭望》2017,(12):220-221
伴随着国内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以及各项体制逐步完善,许多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扩大市场范围,企业期盼低成本和高效率,并购恰好可以弥补传统企业发展模式的缺陷,然而在实际的企业并购过程中机会与风险并存,企业并购作为一项复杂的投资活动,存在太多不可规避的风险,一旦预估失败就会使企业面临巨大风险,而财务工作贯穿于并购始终是企业并购的重中之重,对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研究是极为必要和重要的,因此笔者首选分析企业并购的现状,进而分析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成因,提出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控制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1.
宋江带着二十几员猛将和大队人马.与原来晁盖系执掌下的梁山合并。就像无数类似的公司并购一样,一开始看上去是合并,可是,不久以后当事人就会发现.其实这是一次收购。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公司股权收购作为公司并购的主要手段,日益成为我国现代公司发展的最重要的手段,比起公司原始积累达成的公司夸张来说有效率和资本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同其高收益相连的是高风险,法律风险作为风险中的制度性风险是一个公司股权收购中可以防范和规避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过去10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单数和金额都有迅速的发展。2012年,完成交易单数达到112单,披露交易金额达到298亿美元,分别占全球总并购市场交易单数的5.1%及交易金额的5.9%,成为亚洲第一。海外并购横跨五大洲,从过去6年按行业分类(交易金额)来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涉及了二十多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源整合工作是一项复杂和充满变化的系统工程,需要并购企业有极强的操作能力,实施科学可行的对策,才能使并购真正成为推动企业价值提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杠杆收购作为一种新兴的企业融资方式,越来越多地引起了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本文简介了杠杆收购融资的基本特点、主要模式及风险控制,分析了我国企业杠杆收购融资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了改进杠杆收购融资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6.
苏华 《人才瞭望》2006,(2):30-31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兼并的加剧使人力资源管理变得更为复杂,全球范围的企业兼并一浪高过一浪,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1999年全球跨国兼并案6700起,金额7200亿美元。美国麦肯锡公司对全球企业兼并案例的研究显示,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的兼并案是成功的,绝大多数兼并案不成功或存在缺陷,主要原因是并购后期企业的过渡和整合时期问题没有处理好,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本是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主导因素之一,社会对于具有管理、技术才能以及掌握核心专业知识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企业对人才的争夺也日益激烈。一些企业通过高薪或者其它薪酬激励方式将企业中的技术骨干和核心力量挖走,导致人才及大量知识技术资源乃至客户资源的流失,同时也增加了人才重置成本。这些问题已经引起当前诸多企业管理者重视,如何通过有效的激励性薪酬机制吸引和留住核心人才已成为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课题。加强企业的薪酬激励机制研究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有着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企业的并购过程中,涉及人力资源管理,有两个方面的问题是非常值得管理者关注和探究的,一个是在企业的并购过程中如何阻止被并购企业的核心员工的流失,另一个是企业并购完成之后,如何辞退不合格的员工而又尽可能少的带来负面影响。本研究中,我们对前一个问题进行综合而系统的探讨,即在企业的并购过程中,如何阻止被并购企业核心员工的流失。在探讨如何阻止之前,我们应当首先对核心员工有一个清晰明确的界定,而且有必要对企业并购过程中核心员工的流失原因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探寻核心员工流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跨国公司的并购是一把双刃剑。它拓宽了国内企业的融资渠道,但是在外资并购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成熟,法律体系不健全,对企业并购的国际惯例缺乏了解,因此存在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0.
作为公司扩张和发展途径之一,并购(Mergers&Acquls1tions,简称M&A)不仅是公司增长的手段,而且还是内含或者组织资本增长的选择对象。然而,在向并购双方展示出一个资源优化配置的美丽远景同时,并购也隐藏着失败的危险。有资料显示,在全球企业并购活动中成功的案例只有不到50名,而在失败的案例中80名以上都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