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3 毫秒
1.
古汉语里有个“所以”,现代汉语里也有个“所以”,初学古汉语的人,容易把古今两个“所以”混为一谈,那当然是错误的。但是古今两个“所以”有没有共同之处呢?这倒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让我们先看下面这个句子:  相似文献   

2.
在史剧创作中存在着“历史戏剧化”和“戏剧历史化”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在中国现代,戏剧历史化导致史剧创作中“历史主义”和“古为今用”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原则的盛行,使史剧越来越远离人性和人文精神。在历史戏剧化过程中,创作主体是核心,他连通古今,使历史真正成为人的历史,并且是现代人的历史。改变过去史剧研究重“史”不重“人”的思维逻辑,中国现代史剧现代性核心是创作主体思想意识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3.
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时指出,《三国演义》的人物描写“一人有一人性格,各各不同”;而诸葛亮、曹操.关羽“三奇”,诸葛亮是“古今来贤相中第一奇人”,曹操是“古今来好雄中第一奇人”,关羽是“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把人物绝对化,这是《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客观现实。作为古典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三国演义》的这种人物塑造方法,对《水视以后其它作品是颇多影响的。其在典型化等问题上的开拓之功,更不能抹杀。而问题还不仅于此的是,当我们跳出作品的文本结构,就发现《三国演义》把人物典型化以至绝对化的方法,其实是一…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中的成语,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为传统成语,是由古代、近代发展、演变而来。因此,释文中就存在着反映义项的古今变化问题。近年来出版的几部词典对这个问题均相当重视。这从释文中有“原”“本”“后”“现(今)”“也(又)”这些标志变化的字眼儿可以看出来。但从这几部词典中的一些条目看,释文要正确表现义项的发展演变,还有不少问题尚待研究,这里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希望同志们教正。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作家中,老舍是“中国知识分子最好的典型”,从个性气质、人生经历到创作活动、艺术风格都表现出一个地道、典型的“文化人”形象。而这种“文化人格”的铸造恰恰契合着“五四”文化的东西撞击和古今裂变,老舍在文化批判和人生选择中常常陷入矛盾与困惑,从而造成了其人格的深层故障和郁结。认识到这一点,对老舍作品的进一步理解与探讨定会有所裨益。本文拟从职业选择、伦理冲突、政治观念以及形成原因等方面略作考察和阐述。  相似文献   

6.
论毛泽东现代化问题观的原创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化的道路该怎么走,这是一个困惑整个20世纪中国人的头等难题。毛泽东探索了在现代化道路中如何处理城乡关系、古今中西关系、社资“左”右关系等根本问题,从而实现了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健康新知     
“过午”真该“不食”吗? 一日三餐已是现代人习以为常的饮食习惯,但近年来网上传言,佛教、道教中都有过午不食的说法,古人也是深明此道.所谓“午”就是中午11时到13时,因此一天中过了13时就不能再吃饭了.那么,过午不食真的有利于健康吗? “这一说法并不适用于现代人.”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指出,俗话说“人活七十古来稀”,古人的平均寿命只有三四十岁,能活到70岁已算长寿,而现代人普遍能活到80岁,这和膳食营养的改善有很大关系.如果工作任务繁重、精神压力巨大的现代人,在现有的生活习惯下模仿古人,简单地把晚餐从三餐中抹掉,那么人们的身体会越来越差.  相似文献   

8.
“擒”字辨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现代常用汉字中的“擒”字,是个古今字,它的古字是“禽”,本义是“斩获”(杀死),后起义是“擒获”(活捉);前者可称“古义”,后者可称“今义”。很久以来,人们就忘却了“擒”字的古义,而只用它的今义来解释古代典籍,结果常常弄得生死不分,人鬼莫辨,往往把无头死尸当活人来俘虏。因此,有必要对“擒”字的字义予以辨析,这对研究古文字字义,清理古代文化遗产,是大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9.
<正> 历代诸家释“训诂”,有涉及方言的,也有不涉及的。郭璞在《尔雅·释诂》的注中明确地说:“此所以释古今之异言,通方俗之殊语。”这就涉及训诂和方言的关系。而孔颖达在《诗经·周南·关睢》的疏中,只说:“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入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形貌以告人也。”但是此说虽然在字面没有提到方言二字,而在“古今异言”这四个字里,不能说不可以包容方言,只不过是提法笼统,没有强调方言罢了。所谓“古今异言”,可以这样理解:古与古有“异言”,今与今有“异言”,古与今有“异言”。在同代的“异言”里,主要是指方言同通语的差别。这种差别,  相似文献   

10.
与西方小说相比较,“因事见人”可谓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大特点。所谓“因事见人”是指注重故事情节,并在具体的故事情节描写中体现人物的性格。那么,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这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中国独特的认识论和思维方式是形成“因事见人”手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一个动词同时带两个宾语的双宾语结构,是古今汉语共有的一种语法现象,而具体情况却不完全相同。古代汉语中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双宾语结构,我们把它叫做“普通双宾语结构”,但就表达的内容来看,古代汉语的普通双宾语结构远较现代汉语复杂。古代汉语中含有使动和为动两种语法关系的双宾语结构,则是现代汉语所没有的,我们把它叫做“特殊双宾语结构”。掌握古今汉语双宾语结构的异同,有利于掌握汉语语法的历史发展变化规律,又对阅读古书有一定助益。这就是撰写这篇短文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2.
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而改进和完善企业领导者的选拔方式是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重要环节。本文就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一、对目前选拔方式的分析当前,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热门话题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改革”、“资产重组”等等。实行了这些改革措施后,是否可以做到药到病除?问题并不那么简单。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实践表明,在同一行业、同一体制、同等经营环境下,有的企业兴旺发达、有的企业亏损严重。这是为什么呢?关键在于人,更重要的是企业领导人。一个好的企业领导人可以搞活一个…  相似文献   

13.
吴宓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学者、诗人、教育家和中西比较文学奠基人。他博通古今,学贯中西,但因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主编《学衡》,批评胡适、陈独秀等人“全盘西化”的偏颇,采取“论究学术,阐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公允态度,曾经遭到历史的冷落和嘲弄,一生淡泊苍凉。他耿介执著、洁身自守、独立不倚的文化人格,在现代中国尤为难能可贵,值得敬重。产生这种悲剧式的“吴宓现象”,更值得我们深思反省。  相似文献   

14.
主持人的话     
我们这个专栏本期所载谈蓓芳教授和刘志荣先生的论文都显示了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正在扎实而深入地展开,我们为此深感欣喜。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倡导,至今已有十年了。在这十年间,举行了三次规模宏大的学术研讨会: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和浙江师范大学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2001.11,上海),上举两个单位和《文学评论》编辑部联合主办的“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学术研讨会(2004.4,上海),南京大学中文系、美国中国文学与比较文学学会(ACCL)联合主办的“中国文学:传统与现代的对…  相似文献   

15.
“比喻”和“比拟”作为两种独立的修辞手法,在古今汉语实践中,可谓历史最久,使用范围最广,出现频率最高,修辞效果最明显了。然而,至今对于“比喻”和“比拟”的关系,特别是二者之间的区别这样的问题,尚无理想的答案。本文提出种种理由,力图说明“比喻”和“比拟”本应同属一个辞格。一、“比喻”和“比拟”的混称与区分在古今文谈和诗论中,常常将比喻和比拟混称。关于这一点,郑远汉先生在《辞格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既不能局限于对其本义的阐释,也不能一味追求“现代转换”,而必须从自觉的中国文化和文论主体意识出发,遵循学术发展规律,加强古今会通式的研究,即对话—交融—建构式的研究.通过对话实现中国文论的古今融会贯通和沿革性建构.中国文论古今会通所涉及的问题具体包括:坚持民族文化立场,致力于古今、中西融会;接续文统的传承,实现文脉的古今贯通;发扬文化同化传统,寻求文理的古今会合变通.  相似文献   

17.
从新石器时代的刻划符号谈“指事”在“六书”中的次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书次第,古今论者数十家,纷歧不一。”①而争论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乃是“指事”第一,还是“象形”第一。这一争论,关系着汉字起源的问题。尽管古今大多数学者都同意《汉书·艺文志》所列次弟,即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艺文志》列“象形”为第一,认为汉字首先是由象形文字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目前通行的文字学著作也  相似文献   

18.
一、继承文言文中积极的成分,以促进现代语言的发展 文言文和现代文是一脉相承、有机联系的。从汉语的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来看,词汇变化较大,语法变化较小,这是汉语的一个特点。对此,钱梦龙先生曾作出过阐述:“古今汉语虽然变化很大,但同一民族的语言毕竟是有继承性的,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现代汉语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段都不可能割断和古代文学语言的血缘关系;很多古代汉语的常用词的词义、句子的结构方式,不仅古今没有变化,而且常常出现在现代汉语里,尤其是现代的书面语里。”如:  相似文献   

19.
古今字指的是同一个词的、通行时代有古今之别的不同书写形式。这一现象历来受到训诂学家和文字学家的关注。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古今字问题,他所提出的一系列古今字理论,如古今字是古今人用字不同、古今字非古籀篆隶之别、古今字的古和今是相对而言的等等,在当时来说是十分卓越的。肯定段注古今字理论的历史贡献,指出其某些不足之处,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从三种意境误读看意境范畴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意境研究中的“情景交融”说、“艺术形象”说、“想象联想”说三种代表性观点 ,是对意境本质的误读。其问题在于把艺术的基本属性挪用作意境的本质特征 ,没有揭示出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意境重构应突破认识论的反映论理论框架 ,在古今对话的基础上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