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某某"     
指示代词"某"可以重叠为"某某".本文首先考察了"某某"的意义和用法,接着分析了"某"和"某某"在具体用法和指称对象数量上的差异性,最后讨论了"某某"的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2.
成语“粉墨登场”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化装上台演戏。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 (含讥讽意 )。”这是它的基本用法。现在 ,有用原本意义的 ,如“克林顿入娱乐圈粉墨登场演律师”。 (《北京晨报》2 0 0 1.11.2 2 .)除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外 ,现在可以看到的新用法有 :第一 ,泛指某人出面参加某项活动。如 :(1)足球经纪人粉墨登场 (http ://ballsweekly .sina .com .cn)这是一则新闻标题 ,此处指“足球经纪人”出面参加公布了《中国足协足球经纪人管理办法》。第二 ,用于某事物在某场合的出现 ,这是一种拟人化用法。如 :(2 )依拉克将成美武…  相似文献   

3.
甲骨文、金文"追"、"逐"用法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飞 《殷都学刊》2002,(4):8-11
动词“追”和“逐”在现代汉语的中对象已没有太大差异 ,但二者在甲金时代差异却甚大。“追”的对象是人 ,而“逐”的对象是动物。在词义上“追”重在“杀” ,“逐”重在“获得”。其用法亦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4.
卜辞“其”、“惠”用法比较@张国艳$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200062祭牲;;其;;惠~~~~  相似文献   

5.
邱斌 《北方论丛》2007,(1):67-69
Nn类“差点儿没”是一个固化的语言单位,其固化过程在明清时期已经完成。“差点儿没”固化的方式尚不明确,其固化的可能方式,我们认为有两种可能:1.Nn类“差点儿没VP”由句式杂糅固化而来,杂糅是将表达相同语义但格式不同的两种句式组合在一起,构成一种新的句式。Nn类“差点儿没VP”有可能是由“差点儿VP”和“差点儿没VP”这两种近似句式杂糅而来的。2.Nn类“差点儿没VP”由反语语用法固化而来。在Nn类句式的“差点儿没”固化之前,有一种Na类“差点儿没VP”句子用做反语的修辞格用法,后来这种用法的反语语气淡化但格式保留下来,最终形成固定语“差点儿没”。  相似文献   

6.
“华侨”、“华人”可以说是具有普遍性的现代用法。在对“华侨”、“华人”一词的缘起进行考证的基础上,对华侨、华人的概念与定义的不解释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指出了当今发生了从华侨到华人的话语变异。  相似文献   

7.
张颖 《北方论丛》2006,(6):57-61
从分布、语义、语用几方面对“很”与“非常”进行具体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它们虽有共同点,但无论在意义还是用法上都有重要的区别。研究其个性化的区别,有助于深入语言内部,揭示习焉不察的语言规律。  相似文献   

8.
本文梳理了“曾几何时”的本义,指出该词词典注释的问题。简要评介黄汝龙对其新义考辨的成果,然后应用语料统计,重新归纳该成语的语义和语用特征,得出两种大的意义倾向,并简要分析了这种意义变化的理据,提出认可该词的两种新用法。  相似文献   

9.
说话者在描写客体事件、传达客观命题内容的同时,也要表达他个人的主观看法和态度,这部分内容称为情态(modality)。汉语的情态主要借助于语气词来表达,其中“吧”是一个表信疑之间“不确定”的情态语气词,可以用在陈述、疑问和祈使句中。作为话语缓和成分,“吧”的主要功能是削弱句子的肯定性口气。“吧”的所有用法都由“吧”的情态意义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们从报刊、电台常常看到、听到这类消息:某某领导拒礼价值多少万元;某某长退出超占住房面积多少平方米;某某单位放弃购买豪华型轿车转而购买普通轿车,为国家节约了多少经费等等,统统做为了不起的“政绩”大加渲染。乍一听,的确让人倍受鼓舞,也对这些“公仆”们肃然起敬。可是看多了,听腻了,似乎觉得又不对劲儿。刚开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先秦九部著作为语料,采取统计出现频率的办法,对情绪动词的用法作定量定性的考察和分析。发现,情绪动词“惧”与一般动词构成连动式表示有因果关系的连续性动作;谓语“惧”既能带使动宾语又能带关系宾语;“主语 惧 使动宾语”与“主语 惧 关系宾语”语法结构平面相同,而语义结构平面相反。  相似文献   

12.
广州话句末"先"的话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香港大学香港粤语口语语料库中出现在句末的“先”字进行考察 ,并从话语结构的角度加以分析。研究发现 ,句末的“先”有两类 ,一类可还原成普通话的“先” ,另一类不能还原。不能还原的“先”主要的功能是充当话语标记 ,标示话语中暂时需要打断的地方 ,是一种会话管理的手段。这种较新的用法应该是由表示时间或次序先后的副词“先”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13.
艾新玲 《快乐青春》2014,(11):16-18
我父亲是邮局里一个普通职员,干了半辈子的分拣工。 父亲喜欢吹牛,动不动就在我们面前吹嘘自己与市里某某领导有多少多少年的交情了,与某局的头头关系是多么多么铁了。经常说得有鼻子有眼,我们知道他说话的水分很大,我们家的人背地里都称父亲为“大忽悠”。  相似文献   

14.
孙雍长 《学术研究》2005,(4):146-147
白居易《琵琶行》“枫叶荻花秋瑟瑟”句,“瑟瑟”如同“萧瑟”,形容风声,在诗篇中系描写枫叶、荻花在秋风中瑟瑟作响的状声之词。其用法与意义本极显白,但是,自古至今,却不断有人做翻案文章,相互驳难。最先发难的是明代杨慎,他认为,诗句中的“枫叶”是红的,“荻花”是白的,“瑟瑟”也应当是状颜色之词,是指“秋色碧”。(见《丹铅摘录》卷十、《升庵集》卷五十七“瑟瑟”条)。明代陈耀文针对杨慎的翻案文章进行了反驳,坚持认为“瑟瑟”是状萧瑟之风声而非形容颜色之词(见《正杨》卷四)。其后又有何良俊替杨慎辩护,反驳陈耀文(见《四友斋丛说…  相似文献   

15.
《东岳论丛》2021,(1):38-44
以“杠精”为首的网络热词“X精”构词现象是网络新媒体时代的微观产物,它不是网络新词而是旧词缀的新用法。通过将“X精”与传统词汇如“狐狸精”“马屁精”等进行对比,并对其内部成分、句法结构、语义指向、语义色彩等方面进行深度分析后可基本确定,网络热词“X精”已具备成熟的自源性指人语素类词缀的特征,是网络语言指人语素类后缀构式家族的一员。“X精”及其所属的网络类词缀代表了网民对自我和他人的“网络化侧写”。这种将传统语言要素经过“转码”变成网络热词的产生途径也许会成为未来网络语言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寺院种类     
平常谈到寺院名称,都简称某某寺、某某院。其实凡是寺院,都有它的宗属,并且全称往往是四个字。上海的“静安古寺”,据我看,这个“古”字是后人改的。南京的“灵谷寺”,原来应该为“灵谷禅寺”(据《金陵胜迹志》),于右任书写寺额时,漏掉  相似文献   

17.
“险”、“硬”是海南方言中较有特色的词语之一。本文就它们的使用特点分别略作说明。一、“硬”[ ε]4在海南话中 ,“硬”是一个较有特色的词语 ,不管是哪个方言片的人 ,对它的使用都差不多一样 ,因此 ,这里介绍的特色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一 )词义和词性海南话中的“硬” ,一般用法与普通话中的“硬”一样 ,是形容词 ,表示“质地坚固、结实”之意 ,并从中引申出“好、固执、勉强”等义。例如 :1、偌块石头硬坏去。 (“这块石头硬极了。”)2、他的条件硬过你。 (“他的条件比你好。”)3、她的性 [xε ]4 那顾硬。 (“她的脾气非常固执。”…  相似文献   

18.
从高三开始.学习一向优秀的儿子真正意识到高考的紧迫.原本在饭桌上爱说篮球和笑话的他,开始经常说"某某今天化学比我高了"、"某某昨天晚上又熬夜了"……搞得气氛有些紧张.我自认为在帮儿子解除高考压力方面做得"不错",一见儿子"苗头"不对,就一定要跟他谈心,反反复复叫他不要紧张.  相似文献   

19.
董正存 《殷都学刊》2012,33(4):115-120
否定词置于“初”“从(来)”“再”后所构成的格式遵循“全量>强化否定>情态”的语义演变序列,其全量用法来源于“起始/初始”义.随着时间因素的脱落、语法化程度的加深和主观性的增强,全量用法可以发展出强化否定用法和情态用法.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 ,在我国目前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解和用法 ,本文利用克里普克的语义学方法对这一问题作了形式特征上的甄别 ,并着重分析了孙伯先生和俞吾金先生对实践概念的不同用法 ,即“后验必然判断”用法与“先验必然判断”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