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马克思美学方法的逻辑起点这个根本问题,我国美学界有一些不同看法。笔者提出“自然”是其逻辑起点,根据的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中,考察“物质生产的发展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时提出的“出发点当然是自然规定性,主观性和客观性。部落,种族等”这一思路。在这一思路中,他显然把“生产”这个极重要范畴也置于“自然”范畴的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出的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革命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篇《导言》只是一篇未完成的《总导言》的草稿,或者可能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这两部经济学巨著的草稿或提纲,许多论点没有能够充分展开,这给我们在理解上增加了不少困难。马克思本人在《导言》中说:“这种不平衡在理解上还不是象在实际社会关系本身内部那样如此重要和如此困难。”说这种不平衡不是如此重要,这是相对着实践意义来说。事实上,马克思所揭示的不平衡这一原理,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是很重要的。说这种不平衡在理解上不是如此困难,这是因为按照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来观察社会历史,在世界文学史上并不乏范例。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况是,马克思在一百多年以前所揭示的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以内,很少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这表现在自从一九○三年发表以来,甚至在马克思主义的故乡,在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的苏联,也是论者寥寥。最近几年,我国研究这个问题的同志才多起来。我的一篇不成熟的文章:《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石》,正是学习这一问题的初步体会,发表以后,先后读到包忠文同志的《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是文艺发展的客观规律吗?》,何国瑞同志的《论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不平衡问题》,刘世钰同志的《对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规律的认识》,陈竹同志的《艺术的曲线与经济的轴线》以及田文信同志的《论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规律》(以下引文,凡未注明出处者,均引自上述几篇文章)。这些文章对拙著提出了一些不同意见,我还有一些不同看法,特再论如下。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内含马克思主义的多种理论构成,尤其是其中的建立于新的人本主义基础之上的美学思想,更具现代美学理论的实践开放性。王向峰的《〈手稿〉的美学解读》一书从美学的角度切入《手稿》,对于劳动与美的创造、艺术生产、美的规律、人化的自然界、人的对象化、对艺术的感受等,都进行了深入阐发。《解读》把马克思的美学思想纳入到《手稿》的体系中来加以学理阐发,在中外传统文艺及当下的社会语境和文艺语境中予以实践性展开,提供了由进入《解读》进而进入《手稿》美学体系的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4.
早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经济危机周期进行了考察。马克思在其《哲学的贫困》一书中指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不可能按照“供求之间的正确比例”进行,而只能经过繁荣、衰退、危机和停滞等阶段而周而复始地进行。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里,特别是在1861年至1863年的《资本论》这部著作的手稿里,马克思表述了自己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的科学认识。马克思完整的经济危机周期理论,是在其(资本论)这部著作中最后完成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固定资本特别是机器设备的更新来确定生产周期的长短,…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的关系,把对这种关系的阐释作为无产阶级革命不可缺少的理论之一。一八五七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里提出了“物质生产的发展例如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的重要理论。恩格斯在十九世纪八十、九十年代的一些书信中也多次论述了这一道理。这就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经济学界流行的所谓马克思把非物质生产的劳动看作也可以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劳动,这种不妥当看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把马克思的一般生产劳动概念说成包括生产非物质产品的劳动。我们探讨这个问题,有助于正确理解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一、马克思《资本论》开篇的一般人类劳动概念不包括非物质生产的劳动马克思在《资本论》开篇中考察生产商品的劳动时,把一般人类劳动看作只限于物质生产的劳动。马克思《资本论》开篇的一般人类劳动概念无所谓广义和狭义之分。马克思只是分别考察生产使用价值的一般人类劳动和生产价值的一般人类劳动。其一,马克思在《资本论》开篇中考察生产商品的劳动时,把一般人类劳动看作只限于物质生产的劳动,非物质生产的劳动被排除在外。这是因为马克思《资本论》是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在马克思看来,人们进行的物质资料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只有通过考察  相似文献   

7.
一、理解艺术特质的一把钥匙?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正式?出了"艺术生产"的概念.艺术生产的特点是什么呢?马克思在这里没有作具体的论述,但他在讲到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时,说过这样一段极重要的话: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为被思维的整体而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对世界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05页)这里,马克思把思维着的头脑在掌握世界上的不同,区分为四种方式.实际上也就是指出有四种不同的精神生产.这对我们了解艺术生产的特点具有重要的方法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资本论》等论著中,马克思在一些场合肯定“从简单劳动过程结果”考察的劳动“表现为生产劳动”,在另一些场合又断然指出生产劳动的规定同劳动的特定内容和特殊有用性“绝对没有关系”。如何把此类从不同角度作出的论断统一起来,找出其内在联系,成为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的中外研究者们所公认的难题和争论的焦点。笔者曾在拙文《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理论再探讨》(载《学习与探索》1981年第4期)、《关于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的几个问题》(载《中国社会科学》1982年第5期)中指出:按照马克思的理论、方  相似文献   

9.
1978年底,我写了《论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不平衡问题》一文(刊《江汉论坛》1979年第2期),对当时我所看到的国内外有关论著,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其中包括张怀瑾同志的两篇文章:《马克思关于艺术与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规律是“过时”了吗?》(《文艺报》1959年第4期),《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石》(《外国文学研究》1978年第1期)。本文拟专就张怀瑾同志发表在1981年第4期《学术月刊》上的《再论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兼答何国瑞、刘世钰诸同志》一文(以下引张的话未注出处者,均见此文),与张怀瑾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0.
依据马克思主义观点考察物质生产和艺术生产的关系,既要唯物的,又要辩证的。艺声、石岚同志的《论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内在联系》(载《文学评论》1981年第2期,以下简称《联系》,引文不标出处)一文,提出一些有益的见解,但是基本观点是值得商榷的。现就一些问题发表一点个人的浅见。一、两对概念的界限马克思、恩格斯用辩证唯物主义理论阐述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以下称“两种生产”)的关系,指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总的说来,物质生产决定艺术生产,两者具有必然的联系;同时也指出两者关系的复杂性,存在着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以下称“不平衡”)的关系。这种“不平衡”正是建立在“两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关于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关系的论述,对于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物质生产的发展例如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是马克思这一论述中的一个重要论断。然而,围绕着这一命题而展开的热烈讨论,在我国断断续续进行了将近40年,迄今仍无大致统一的认识。从不久前面世的一本专著:《不平衡规律新探》(孙铭有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1月版)、一篇论文:《论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基本关  相似文献   

12.
经济过程是最基本的社会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高度重视社会过程中的经济过程,把人类经济活动摆在决定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地位,并始终把社会经济活动作为过程的总体来考察。在他们的著述中,不仅社会生产过程、交换过程,流通过程等想法随处可见,而且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马克思明确宣称:“我们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早在写于1857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就已指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构成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一个统一体内部的差别”。而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马克思写道:“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整体来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各种经济过程构成统一体、总体、整体即系统的有  相似文献   

13.
掌握世界的方式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是在论述政治经济学方法时提到掌握世界的方式的,马克思的原文直接针对着黑格尔《逻辑学》的最末一章《绝对理念》。黑格尔在该章专门论述了逻辑方法问题,这便是马克思原文中“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直接发源地。马克思原文中所使用的文字术语,例如具体总体、整体、起点等等,也都源自黑格尔该文。同样,马克思关于诸掌握方式以及关于头脑所专有的方式与其他方式不同的说法,也在该章中有其直接的参照原本,那就是绝对理念了解自身的艺术的、宗教的和哲学的方式及其与逻辑的方式之间的不同。黑格尔是这样说的:“一般说来,自然和精…  相似文献   

14.
劳动力价值与价格关系理论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劳动力价值决定与劳动力价格决定的关系。它的完成形态是劳动力价值价格差理论。它的目的在于通过论证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价格低于劳动力价值的规律,揭露资本与劳动力不等交换的实质。本文拟对这个理论进行一点初步的探讨。一。最低工资理论1843—1856年,是马克思劳动力价值价格关系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这阶段阐述了该理论的著作主要有恩格斯著《英国工人阶段状况》、马克思著《哲学的贫困》、《雇佣劳动与资本》《工资》等。马克思、恩格斯这时还未区…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时代位置是一个不仅超出了传统美学,也超出了狭义文化观念的重大问题。从本世纪初里夫希茨与卢卡奇提出这一问题至今,人类生存的状况发生了很多改变,但这一问题在世纪之交的社会转型背景下不仅并未过时,反而更凸显出了不仅属于当代,而且属于未来的意义。本文试结合人文理想主义这一正引起争议的问题作一阐释。1903年,卡尔·考茨基以《<议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为题名发表了后来被称作《伦敦手稿》(1857一1858)的马克思《资本论》草稿部分章节。马克思在此提出了日后著名的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不平衡观点,谈到了某些…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哲学、政治经济学两层意义上看待生产,他的艺术生产理论也是在两层意义上提出的.但还带有浪漫主义和资本主义批判的背景,由此形成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三重内涵,即:物质生产制约下的精神生产;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条件下的一种生产;自由的精神生产.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的两层意义在本雅明、布莱希特、阿尔都塞、马歇雷、伊格尔顿等人那里得到了发展,但又受到鲍德里亚等人的挑战.因此,恰当地厘定马克思说法的多重内涵与语境,有助于认识艺术生产理论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卢衍鹏 《东岳论丛》2019,40(11):32-37
马克思"艺术生产论"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指明了艺术批评的生产属性,这是艺术批评生产属性的逻辑起点。沿着马克思的思路,西方艺术批评生产理论史涵盖了艺术技巧、艺术生产过程、艺术生产方式、艺术生产关系等艺术批评的各个环节。中国艺术批评理论建构要以马克思生产理论为指导,借鉴西方艺术生产经验,解决学科本位问题,把握艺术批评的主体立场和价值取向,创新艺术批评的阐释模式和话语系统,增强艺术批评实践性和生产性,形成开放、独立的艺术批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在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时,指出了物质生产的发展同艺术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在笫二段第(6)点有:“物质生产的发展例如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在第(8)点有:“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  相似文献   

19.
<正>窳《论宗教和艺术》,是马克思1841年末至1842年初夏为《末日的宣告》第二部分所写的一篇论文.该文多次修改,三易题目,一度几乎“写成一本书,”但又被“大大压缩了”.对自己同一篇文章的不断变动,反映了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的深巨变化.由于种种原因,这篇论著当时没有发表,手稿也遗失了.但由于该文不仅涉及到马克思同布鲁诺·鲍威尔和费尔巴哈的分歧,而且还直接关系到青年马克思对艺术、宗教、拜物教等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所以长期以来一直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根据马克思当时的读书摘要和与阿·卢格的通信以及这期间在《莱茵报》上发表的论文,对《论宗教和艺术》一文的思想进行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20.
北京大学《经济科学》1985年第5期刊载了熊映梧同志《在社会实践中检验、修正和发展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一文(以下简称《该文》)。《该文》认为马克思“否认加工工业中地租的存在”,用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说明绝对地租是“画蛇添足”,把“地租排除于生产价格之外”,这不仅说明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是“不完善的”,而且生产价格理论也是“不完善的”,并提出要用“完全的”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