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酒使人产生幻觉 ,诗激发人的想象。李白的饮酒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纵横驰骋想象的审美空间 ,陶醉在诗的境界中会体会出尼采所概括的“酒神精神”。这些诗歌既是李白极端的自我表现 ,又是他本质生命的展示 ,借助它们 ,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李白 ,体验李白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2.
诗如盘,酒如丸──刘扬忠《诗与酒》书后胡晓明大凡古今中外诗人,多少都是与酒有点因缘的。“我是狄奥尼索斯(Dionysus)!”尼采喊道,“我是快乐之神!”尼采活得又醉又醒,又自由又痛苦,最终成为“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人”。“给我拿酒杯来吧!给我摆上筵席...  相似文献   

3.
人的境界与诗的精神章亚昕诗的精神启示人的境界。人不是为了写诗,才去追求高境界;倒是为了提升精神境界,才去写诗的。因为,诗关系到人对于人生的看法,以及对自己的看法。由于诗意可以使人们在精神世界有所长进,诗人才格外富于精神感召力。为什么诗穷而后工?为什么...  相似文献   

4.
政府职能转变与行政精神重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府职能转变与行政精神重塑吴锦良政府职能转变是指政府的职责和功能的转换,它既涉及到政府与其环境(社会、市场、公众)的基本关系的变化发展,也意味着行政价值观的变化和行政精神的重塑。一、政府面临着严重挑战有着深厚的自由主义传统的西方社会,对杰佛逊“最少管...  相似文献   

5.
酒神在中国古代是与代表理性精神的日神相对应的民间之神。作为一种酒文化精神的体现,它渗透于远古民间风习之中。如酒神与巫觋的融合,它总与酣歌狂舞、娱飨卜筮相关。这逐渐形成为一种夸扬蹈历、自由奔放、洒脱不拘、灵气冲溢的精神品格。“一斗诗百篇”的诗  相似文献   

6.
同物质生产相比,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具有以下的一些特点和独有的规律:第一,输神产品按其实质和内容来说,具有观念性的特点与物质生产不同,精神生产是观念形态的生产,是“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是“关于意识的生产”(1)。马克思在社会思想史上第一次把社会关系区分为物质的关系和意识形态的即思想的关系。列宁对此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和阐述:“思想关系只是不以人们的意志和意识为转移而形成的物质关系的上层建筑,而物质关系是人们维持生存的活动的形式(结果)”(2)。由此可见,物质关系是基础,是第一性的,而思想关系是物质关…  相似文献   

7.
王维诗歌与儒家文化精神赵海菱在灿若繁星的盛唐诗人中,王维是十分引人注目的一颗,他的诗,意境空灵,格调清新,宛若空谷足音,超凡脱俗。他平生皈心释门,其诗作常常流露出镜花水月的禅意,故其本人被推崇为“诗佛”。然而,诗人都是文化的产物,在儒、释、道合流的盛...  相似文献   

8.
张振云 《兰州学刊》2005,(3):282-283,302
阮籍和陶渊明都爱饮酒,都是诗人.但是,阮籍的诗中几乎无酒,而陶渊明诗则几乎"篇篇有酒",其中的原因既在于陶渊明的时代,看惯了乱世的变迁,思想变得平和,更在于陶渊明通过儒家"固穷守节"、"安贫乐道"的修身之道,达到了道家的"抱朴守真"的既躬耕又脱俗的生活境界,诗与酒的融合便缘于此,不是酒与诗彼此融合,而是二者都融合在生活里,成为一体.阮籍诗与酒的分离,亦缘于生活的两面性:表面反礼教,内心执著于礼教,诗与酒的分离实是心灵的自我分离.此外,阮、陶二人亦有着时代思想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9.
刘扬忠的近著《诗与酒》,继鲁迅、王瑶之后,在文化心理的层面上梳理了诗与酒的内在联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该书从历时、共时两个维度,剖析了酒对中国古人的精神世界的浸染和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中国古典诗歌的某种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10.
屈赋与酒     
我国是源远流长的诗国,又是历史悠久的酒国。纵览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诗”与“酒”的关系在众多诗人身上确乎如影随形,须臾不可分离。诗借酒力,酒助诗兴,在“酒”的芳醇刺激下诞生了我国古文苑大量优秀的名篇佳作。此种有趣的规律性的文化现象究竟如何溯源?笔者于反复捧读屈赋之际,得出了如下的判断:正是我们民族文学之父屈原在他的煌煌巨构中承继了《诗经》“宴饮诗”的传统,创制了“酒诗”、  相似文献   

11.
中国诗与酒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最具民族特色的孪生子,“酒朋诗侣”,似膝如胶。审视诗与酒文化,象参观历史博物馆,又象游览奇特的乐园,风光无限,目不暇给。它们所显示出巨大作用和各自的特色,它们结合后焕发的奇光异彩,令人惊叹不已!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分司着“出口”与“进口”的诗与酒,如同“双是日月照乾坤”,它们呈露着社会风貌、民俗人情,展示着中华民族求繁荣、爱和平,讲文明、盼幸福的文化心态。从远古以来,华夏大地几乎每一项社会活动都离不开诗与酒,中国几乎是诗酒的世界。从陶渊明的“酒中有深味”,到李白的“…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把酒与诗的关系直接联系起来的 ,陶渊明使酒和文人的精神生活发生了紧密的、重要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第一 ,有些时候陶渊明通过酒来韬晦免祸 ,自我保护 ,委婉地表达自己对当时政治的看法。第二 ,陶渊明时常借酒来化解人生的种种感伤、焦虑、痛苦。第三 ,陶渊明在酒中获得了无限的乐趣和慰藉 ,并借酒寄傲养真。  相似文献   

13.
游侠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产生于春秋战国之交。游侠的目的,是追求个人价值的社会首肯。他们重义轻生,一诺千金的优秀品质,表现出超常的人格魅力。游侠进入诗歌,当属汉魏之际。使游侠主题成为一种文学现象,应首推曹植,他创作了一些描写游侠和表达自己任使思想的诗。首先是游侠从军报国诗。其次是具有强烈青春少年诗酒精神的诗,再次是表现对自由的追求。曹植的游侠诗,开后世游侠诗之先河。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历史任务,精神生产问题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问题。而对精神产品基本类型的分析又是研究精神生产理论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笔者发表一点浅见。精神产品的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把握,也就是说,从不同的角度看,精神产品可以具有不同的类型。第一,从精神生产与生产主体(即精神生产者)关系的角度看,精神产品可分为与生产主体相分离和不相分离两种类型。比如,马克思指出,一种精神生产是“产品与生产行为不能分离,如一切表演艺术家、演说家、演员、教员、医生、牧师等等的情…  相似文献   

15.
两种精神与人的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两种精神与人的认识肖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分别源自于人类对自然与人事的认识,是两种认识及其成果的精神升化,在科学与人文学分野的时代,它们体现着人对待世界的两种态度,或观察世界的两个角度。略为广义地说,科学是以范畴、定理、定律等形式...  相似文献   

16.
兴:表征中国诗学整体精神的系统命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兴,是中国诗学中最古老、最重要、最神秘的范畴。它不是一个单一的可以绝对界说的命题,而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复杂的混沌而有序的系统。就其混沌性而言,我们似不必在某些相对狭隘的含义之间进行无休止的争论;就其有序性而言,我们又可以从诗的发生(兴起)、创作(兴会)、成品(兴体)、鉴赏(兴味)等层面把握兴的有机系统。这一系统在整体框架上体现了中国诗歌的民族特色,表征了中国诗歌艺术精神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7.
哲理、史慧、诗心,具有内在精神相互贯通的特征,无论中西,概莫能外。在中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究性命之原”,乃至“原天地之美”、“称神明之容”的精神追求,贯通于同属人文学科的文史哲诸领域。在西方,柏拉图以“爱”贯通于对不同层次学问的追求,且以爱情的最高境界为哲学的最高境界;歌德则题其自传曰《诗与真》,暗示爱与美的诗情与哲学之慧境的关系而现代的新黑格尔主义者,更大讲:“辩证法是爱情的逻辑”。人文学科内在精神相贯通的特点,使得学者们往往具有哲学家、史学家和诗人(文学家之泛称)等多重身份…  相似文献   

18.
诗界革命与戊戌变法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梁启超说:“吾党近好言诗界革命”(《饮冰室诗话》)。吾党,就是指参与戊戌变法的维新党。事实上,诗界革命,是中国知识分子在文学方面的一次维新尝试,它的指导思想,与戊戌变法的思想基础是基本一致的。戊戌变法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9.
论《诗经》的哲学精神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诗经》的哲学精神方向王志功《诗经》不是哲学著作。但《诗三百篇》始终是哺育中国哲学和哲学家成长的重要的营养源泉。一、事无近人:《诗经》神人关系中的人文主义因素我国周代人的地位上升,神的影响下降。创作于公元前11至前6世纪的《诗经》,鲜明生动地表现了...  相似文献   

20.
初唐诗杂考(十)杨墨秋《游九龙潭》诗系年《全唐诗》卷五武则天《游九龙潭》一诗,《文苑英华》题为《同公主游九龙潭》。诗云:“山窗游玉女,涧户对琼峰。岩顶翔双凤,潭心倒九龙。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故验山家赏,惟有风入松(一作入松风)。”九龙潭,检《古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