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分析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指出教育的根本出路在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
论素质教育观下艺术教育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素质教育视野下普通学校艺术教育应具有的基本特征,探讨了普通艺术素质教育有别于专业艺术教育的特点,这就是:全面性、辅德性、益智性、审美性。从而为艺术教育是实施“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途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许多人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分不大清楚,他们以为应试教育就是泛指传统的教育模式;素质教育模式是横空出世的,与过去的传统教育截然不同的,并与之相对立、相斗争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基于这种认识,有人认为现在所提的素质教育实际陷入了一种毫无历史承传的、自相矛盾的“怪圈”。实际上这种认识是不妥当的。应该说,我们否定应试教育并不等于否定传统的教育,更不是否定我们40年来的教育。首先应该明确的一点是,传统教育虽然存在着不少的弊病,但从总体上看,并不都是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实际上就是全面发展提法的深化和具体化…  相似文献   

4.
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迈向21世纪的两个根本性战略,因此,振兴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当前的教育体制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对这样一个关系到我国跨世纪发展战略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是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面临的共同课题和职责。为此,本文就普通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施途径作一些简要的探讨。一、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认识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的概念,是以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是以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育,是以育人为根本…  相似文献   

5.
郭丽新 《理论界》2001,(2):57-5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了面向 2 1世纪的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 ,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一、关于素质教育内涵的思考与应试教育相对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教育”。这是两者在教育目标上的区别 ,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这既一目了然 ,也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对素质教育内涵的阐释应该包括素质教育是什么及如何实现素质教育两个方面。教育的功能是传授知识 ,而知识是一种客观存在 ,是人类社会实践的总结。就知识本身而言 ,无所谓应试教育或素质教育 ,区别在于…  相似文献   

6.
近期,我们民进通什市委召开了素质教育讨论会,不少同志结合自己所在单位的实际情况畅谈体会.我们综合讨论会的有关情况,对素质教育试作浅析.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这是基础教育领域中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迎接二十一世纪挑战,向基础教育工作提出的一项紧迫任务.八十年代后期,我国教育界提出了素质教育问题,经过十年的呼吁探讨和实践,素质教育已由理论观点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潮和教育价值观,并由理论而推进到广泛的实践领域.取得了许多积极成果.我们认为,无论从目标导向,从目标体系的完整性,还是从对应试教育的扬弃方面来看,素质教育都反映出时代特色,推行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试从素质教育的特质分析入手,探讨有关认识方面的问题,以期澄清认识上的偏差.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培育思维素质、提高思维能力和要以学生学习为主三个方面来论述教育创新。素质教育就是创新教育 ,是否关注培育思维素质、提高思维能力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分界线。不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还是培育思维素质提高思维能力 ,最终都得落实到学生的个体学习行为上  相似文献   

8.
应试教育是一种迎和考试制度的教育。事实证明,应试教育弊多利少。改革应试教育势在必行。改革应试教育,一要正视应试教育的弊端;二要建立教育工作评价办法;三要教材适应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四要改革学校管理制度;五要改革考试制度  相似文献   

9.
杨伟蓉 《社会科学家》2001,16(3):119-121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时期,人们对于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育评价制度的呼唤越来越强烈。只有按照导向性、科学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原则建立的素质教育评价制度,才能有效地消除传统教育评价制度带来的弊端,推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确保素质教育的正确方向,推进素质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0.
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是我国目前教育改革的一项战略措施,也是21世纪教育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的客观要求.本文对如何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基本思路,必将对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模式的转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素质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对学校教育提出的一种更高的要求,它的出现在当代并非是偶然的。素质教育之所以要提出,是因为我们原有的教育中存在着许多缺陷,这些缺陷已使我们的教育不能发挥出最佳的功能,不能与整个社会的发展相吻合。而在现代社会复杂、多变的竞争中,起决定性意义的是人的素质竞争。站在世纪的交汇点上,面对文化贫困的中国人力资源,提高其素质的确是当务之急。扬弃升学主义的“应试教育”,将“应试教育”转轨到素质教育,这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但真正实行起来,在素质教育实践探索过程中难度却很大。本文拟对…  相似文献   

12.
面对二十一世纪,面对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新形势,面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行之有效地开展中学德育工作,这是每个教育者共同面对的问题,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点看法和做法。一、新形势下中学德育工作有利的内部条件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党和政府及时提出了实施素质教育,这对德育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股强劲东风。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人人皆知,为什么一直没有到位,其根源在于“应试教育”。所谓“应试教育”,是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这种教育强调考试的选拔功能,这种选拔是“宝塔型”,越往上被选上的人越少,淘汰也越…  相似文献   

13.
全面把握素质教育的特征是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本文从审美角度探讨素质教育的特征。作者通过对素质教育要义的分析,挖掘其审美内蕴,并在探寻这一内蕴存在根据的基础上,对素质教育审美特征的外部表现作了概括。认为,素质教育是以其和谐特质区别于应试教育的,因而具有丰富的审美内蕴。这一内蕴存在的根据便是人的爱美天性和时代对美的呼唤。因此,素质教育模式一开始就从教育目的、途径、功能和方法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审美特征。它给予的启示是:应重视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4.
黄汝娟 《南方论刊》2010,(6):54-55,47
民族振兴的希望在于教育,教育振兴的希望在于教师。面对新世纪日趋激烈的经济和科技竞争,能否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切实提高民族素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成败和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地位。对于有九亿农民的中国来说,只有农村能真正实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才有可能在全国实行。而要在农村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关键要靠教师,核心是转变教师的教育和教学观念。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应试教育只强调知识的灌输 ,忽视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忽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必须转变陈腐的教育观念 ,树立智力和非智力协调发展的教育观念 ,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创造力 ,应成为我们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十余年来,随着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讨论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经逐渐成为一种理性选择。但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基本事实是: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并且成效显著的典型并不多,大多数地方的素质教育仅仅停留在浅层次、形式化层面,其所谓的“素质教育”不过是换了面孔的“应试教育”而已。这迫使人们思考:既然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理性选择,但为什么在实际教育中施行的仍是“应试教育”呢?我认为这主要是人们还不十分清楚“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还没有真正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加强高校艺术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其本质是对人才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迎接社会对教育的挑战,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把全面提高人才素质作为改革教育的重大战略举措或基本国策,作为素质教育重中之重的艺术教育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新时期,特别是《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纲要》颁布之后,艺术教育出现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一、加强艺术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同志对艺术教育缺少必要的认识,对于艺术教育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仍在一些学校存在着,所以应在观…  相似文献   

18.
罗圣婷 《南方论刊》2007,(Z1):35-36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教师的法宝。"这句话是对应试教育最真实的写照,也充分说明了应试教育给我们的正常教学带来的危害,即教师"死教",学生"死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教育自身改革和发展的要求。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分歧与对立主要体现在对教育的基本问题,诸如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的看法上。一、对教育目的的体认不同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对教育过程和结果起着指导、监督和评价的作用。不同教育理念之间的分歧与对立,首先表现在对教育目的的理解与认同上。同样,对教育目的的体认不同也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两种不同教育观的根本分歧。素质教育在教育目的体认上,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能够在科学研究、生产实践、社会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操作、相融的人才;而应试…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纲要为中小学教育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样也为中学化学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即应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1 化学教学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