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从理论上探讨了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形成了独特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视角,分析了我国的生态文明理论,指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现代生产力是以工业文明为标志的社会生产力的一统天下,后现代生产力是以自然生产力的优先发展、充分发展、重点发展为核心,以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协调发展、全面发展、永续发展为目标的生产力,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大生产力。生态文明作为破解生态危机的时代选择,是对工业文明的扬弃和革命,是人类在生产观上的一场革命,与后现代生产力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是“两种生产”、“两种尺度”有机统一、协调发展的大生产时代。  相似文献   

3.
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自然与社会关系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但自工业革命以来,工业文明强化了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的关系的不和谐.然而,追求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和谐,历来是执政者治国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人们普遍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这一追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多元背景: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催生正负的“双效”性,国外逆全球化趋势蔓延与国际层面的空间挤压,国内区域生态发展不均衡矛盾以及生态势能的全方位集聚。在此基础上,生产与资本、消费与刺激消费以及控制自然还是顺从自然构筑了三大关系层次。分析研究生态马克思主义对于三大关系的论述与逻辑线索,可以得出生产与资本不可偏颇侧重,消费与刺激消费之间要构造张力,控制自然本质上内含顺从自然。此外,生态文明本身的内在价值也至关重要,“非物质化”与审美化二者共同彰显了自然的美与价值。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命力在于中国化体认,因此要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其中,在实践的王国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向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自西方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环境日益恶化,生态危机逐步加剧,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议题。自20世纪60年代起,以罗马俱乐部发布的《增长的极限》为标志,国际社会开始反思生态危机爆发的根源。文章认为,当前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内在矛盾,因此,建立超越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势在必行。文章指出,马克思主义事实上已经包含了解决生态危机的方案。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化,形成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理念,必将推动生态危机的解决。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不仅是当今的时代特征之一,也是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一个重要视角。现今,生态文明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共生融合中衍生了许多问题。其中,生态文明下的环境问题不仅是产业问题,也是哲学问题。通过生态文明研究对于我们把握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8.
构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和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的理论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深入探讨生态文明的内涵、本质、价值指向、实践基础等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理论基础’,积极吸取当代生态观、自然观、价值观、伦理观、科技观和社会发展观等各种生态环境观念中的有益成分,就成为构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基本途径和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在回顾有关生态文明概念、内涵和指标体系等文献的基础上,对不同文明形态的生产力要素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传统文明之所以造成资源和环境问题,根源在于将不可再生资源作为经济资源,无节制地开发利用。生态文明与传统文明的不同点关键是其生产力内涵的变化。掌握先进科学知识和技术的劳动者,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保护不可再生自然资源,通过对可再生资源和社会资源的科学经营活动,全面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质量,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与马克思主义具有理论上的渊源关系,生态文明的理论背后无不渗透着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理念,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又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生态化”实践.马克思主义本身就具有“生态性”的内容,但问题是“生态性”并不等于“生态化”.只有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化”才能与现实的、具体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不断地完善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最终从马克思主义“生态化”的实践逻辑转向“生态化”的马克思主义自觉精神逻辑.  相似文献   

11.
在深入学习马克思与列宁的生产力力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从四个方面高度颂扬了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  相似文献   

12.
论文明理论的发展与生态文明的提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改革开放以来,关于文明理论与中国的文明发展问题,历经两个文明、三个文明、四个文明等发展到今日的生态文明并成为共识。文明的本质不能简单理解为改造自然的成果和进步状态,而应看做是对人的生存价值世界在生产和分配上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的衡量。这种合理性与合法性体现为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与平衡。传统文明作为人从自然界分离的产物,本身就具有非自然、反生态性,其极端发展导致了今日的生态危机。今日人类精神只有从类群伦理、国家伦理上升到世界伦理、生态伦理的高度上来,才能实施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生态文明的发展上来。  相似文献   

13.
认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阈中进行理论挖掘。研究发现: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核心在于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的劳动纽带论、自然制约论、裂缝论及循环经济思想,它们构成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生态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在现实反思基础上的拓展与延续,对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工具诱因、意识根源、消费诱因及制度根源均有重要的解释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系列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价值观念变革、生产方式变革、生活方式变革及制度建设的路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战略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中国化。建设生态文明战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内涵,呈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过程性特征,凸显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5.
奥康纳认为“自然”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地位缺失,马克思主义存在“理论空场”。他通过重新解读自然的观念,力图赋予自然以历史和文化的内涵,并以这样理解的自然和文化概念来改造传统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重新理解自然、文化、社会劳动之间的关系,以此重构历史唯物主义。他还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制度理想———生态社会主义的可能性进行探讨,提出了自己的创见。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不断赋予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以新的内容,其内容博大、思想深邃,具有时代性、开拓性和前瞻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为建设美丽中国谋划了蓝图,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18.
在全面论述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上,阐明了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生态文明的本质内涵和基本特征,从而揭示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重要特征,“生态和谐”是其核心价值观,因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浅谈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及其对生态主义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恩格斯他们虽然没有对生态问题进行系统、直接的研究,但从其方法论和历史观中也能推演出其基本的生态逻辑,这些思想不仅超越了时代的局限性,而且具有深远的前瞻性,对当代和谐社会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充分把握生态主义社会思潮的基本理念,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和方法论剖析其内在本质,不仅有利于我们全面理解生态主义的内涵,而且能够牢固树立人们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念.  相似文献   

20.
生态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本质是造成环境破坏的根本原因,尊重人类的环境权和全面发展的需要。坚持生态理性和环保优先,无疑具备生态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以生态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是解决全球环境危机的根本出路。深度剖析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制度批判理论,在其理论图式和价值追求中寻找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