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杭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担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社会学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1987~1997年),2001年起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武汉科技大学基金会研究所所长。担任的学术职务主要有:中国社会学会会长(2000~2008年),现为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国家社科基金社会学学科规划和评审组组长(1996年至今)、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997年至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评审组召集人(2003~2008年)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社会学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2004年至今)。  相似文献   

2.
郑杭生,祖籍浙江温州乐清县白象镇瑞里村,1936年9月生于杭州市,故名杭生。出身于一个浙江高等法院的低级职员——录事(记录)——的家庭里。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哲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社会学系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社会学学科评审组组长、中英奖学金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学学会副会长等职。他的传记被收入1992年剑桥出版的《世界知识名人录》之中。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我国著名社会学家郑杭生先生一直致力于对社会学本土化从世界到中国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和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建构的设想 ,这一设想较为集中地体现在其与王万俊先生的新作《二十世纪中国的社会学本土化》一书中。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中国学术界学派意识淡薄,而郑杭生教授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以理论自觉为指引,致力于创立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理论体系,在他从教50周年的今天,形成了成熟的社会运行学派。社会运行学派兼具世界眼光和中国气派,学派特征鲜明:有自己独立的主导观念作为学派的坚实学理基石,具很强的学术衍生力,学术团队(学术共同体)完备;同时,它的学术历史感和社会哲学性质使之对社会具很强的认识和解释功能,体现了理论的前瞻性并为干预、调整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思想,对中国当代社会学学科建设和改革实践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2012年中国社会建设论坛暨第二届"社会学优秀成果奖"颁奖仪式于3月10日在北京工业大学召开,这是关注中国社会建设的专家学者们相聚的一次盛会。论坛上,中国社会学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郑杭生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学会会长宋林飞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与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宇燕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民大学文库藏书内容简介(27)《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发展报告(1994~1995)——从传统向现代快速转型过程中的中国社会》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该报告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人文科学研究成果。研究涉及中国总体状况、法制、人口、自...  相似文献   

7.
10月 1 1日— 1 3日 ,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与中国人民大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法律与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举行。这次研讨会得到美国福特基金会的赞助。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著名法社会学家silbey教授等四名外国学者、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张静教授等二十余名国内学者与会。本次研讨会的主要议题有 :法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中国法社会学的实证研究、比较法社会学等。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郑杭生教授作了题为“在交流与合作中促进中国法社会学的学科建设”的主题发言。中国的法社会…  相似文献   

8.
为了加强对近几年来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社会学研究情况的了解,活跃学术空气,扩大学术交流,我校政治系特邀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伦理学会理事长罗国杰教授,日本东京青山学院大学坂本百大教授以及中国人民大学马玉可、蕲辉明、郑杭生、汪永洋、吴树青、许征帆、黄顺基、李德顺、葛荣晋、丁子霖等教授、学者来校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讲座于五月八日开始,五月二十二日圆满结束。  相似文献   

9.
武汉科技大学基金会研究所于2007年6月成立,由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大学郑杭生教授担任所长。基金会研究所是全国少有的专门针对基金会这一非营利组织开展研究的机构。基金会研究所成立以来,与国内外重要的专业学术机构和著名的基金会建立了友好联系和工作交流。研究所研究人员实行院内和院外、专职和兼职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5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委会召开了第二次会议。编委会主任郑杭生、副主任卫兴华、杨焕章,以及委员车礼、王传纶、肖前、张象枢、周新城、胡乃武、高鸿业、黄晋凯、黄孟藩、彭明、、程秋原等出席了会议,党委宣传部长石永义也出席了会议。 会议由编委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总编辑卫兴华同志主持。常务副总编辑杨焕章同志向编委会汇报了学报编辑部几年来的工作。(1)学报编辑部的一般情况。编辑部现有工作人员9人:总编辑1人,副总编3人,专业编辑2人,技术编辑1人,资料人员1  相似文献   

11.
吴锋  解菁 《金陵瞭望》2011,(9):46-46
“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中.资源下沉是好事。但如何控制经费,控制管理成本.避免因增添不必要的层级而引发人员和机构扩张?”3月30日,在民政部组织的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专家论证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郑杭生教授.天津南开大学社区建设研究中心主任唐忠新教授等来自知名学府的专家学者从组织构架、行政职能、经费分配、人员配备、民生改善等角度对建邺社区管理改革工作展开论证。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郑杭生教授最近在其系列演讲和答记者问中,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5大特点作了深刻的阐述。 第一个特点是速度:正处在高速或加速发展阶段 郑先生认为,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现代社会转型,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并可分为三个阶段。1840至1949年为慢速发展的第一阶段,经过100余年的努力,取得了两个10%,即近代工业占国民  相似文献   

13.
2020年11月6~8日,来自省内外50多所高校和10多家科研院所的100余名专家和学者齐聚美丽的昆明,共同为中国环境社会学学科发展和研究进行了高级别的学术研讨。本次会议还完成了中国社会学会环境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会换届工作。会议由云南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河海大学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以及中国社会学会环境社会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承办单位为云南民族大学社会学院。  相似文献   

14.
郭玉锦,男,哈尔滨人,社会学博士,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先后毕业于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得硕士、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5.
2005年5月21日,由河海大学、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移民研究中心和社会发展研究所联合承办的“移民·环境与和谐社会”论坛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论坛期间,与会的专家学者共同就“和谐社会”、“移民与和谐社会”、“环境与和谐社会”论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一、和谐社会的内涵郑杭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认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社会建设,他从三个方面对社会建设进行了深刻分析:第一,在什么意义上使用社会建设这个词。广义的社会建设是指社会整个大系统的建设,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子系统,是与自然相…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10月10—12日,第四届中国环境社会学学术研讨会在青岛成功召开。本届研讨会由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河海大学社会学系、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学会环境社会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承办,《环渤海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路径研究》(13YJA840023)课题组、青岛中传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协办,研讨会主题为"海洋开发与环境保  相似文献   

17.
湖北非营利组织研究中心是省级高校重点文科研究基地,成立于2011年,武汉科技大学基金会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陈秀峰教授担任该中心主任,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基金会研究所所长郑杭  相似文献   

18.
2020年11月14日—15日,由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主办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建构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太原召开。与会专家主要有著名哲学家李景源、李德顺、郭湛等,参加研讨会的还有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以及省内高校的多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9.
5月21日,河海大学与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举办的“移民·环境与和谐社会”论坛在河海大学举行。著名社会学家郑杭生、宋林飞、关信平、周大鸣、沈关宝、洪大用、麻国庆、景军等教授参加了会议并进行了讨论。我校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移民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所的部分师生也参加了论坛。报告会由中国社会学学会会长郑杭生教授和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宋林飞教授主讲,旨在推动移民、环境问题的学理探索,为政府决策提供有效的决策咨询,以消弭移民、环境等领域的社会问题可能给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构建和…  相似文献   

20.
人权入宪后我国行政法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坛举行时间:2004年6月14日,星期一论坛举行地点:北京·中国人民大学论坛参与者:莫于川(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教授、博导,国家重点学科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锴(中国人民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生)田文利(中国人民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生)王贵松(北京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生)唐璨(中国人民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生)沈跃东(中国人民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生)夏正林(中国人民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生)林鸿潮(中国人民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生)郭庆珠(中国人民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