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研究利用企业数据,考察城市尺度出口企业集聚的本地溢出以及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出口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出口企业集聚带来的地方化经济很显著,但是地方化经济发生作用还和空间尺度有关。外资出口企业的集聚对同产业的内资企业出口只有在地级市尺度上才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而在县级尺度上并没有这样的作用。相反,无论是在区县还是地级市尺度,内资出口企业的集聚有利于提高本产业内的其他企业的出口概率。研究还发现,单纯的外资企业集聚并不会显著促进内资企业的出口,只有出口外资企业才会对内资企业产生显著的溢出效应。外资出口企业集聚存在显著的城市化经济,在地级市和区县尺度上,外资出口企业的集聚有利于促进该地区所有产业内企业的出口。外资出口企业的集聚会提高了相同产业内出口企业的出口强度,内资出口企业的集聚只能提高同产业的内资企业的出口强度,而对外资企业没有影响。出口企业的集聚既能促进本地区其他企业的出口,并且提高企业出口绩效,因此制造业企业出口集聚区具有自我强化效应。  相似文献   

2.
选取2004—2013年中国内地31个省际数据为样本,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物流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来看,物流产业集聚能够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和区域经济增长效率的提高;从产业经济层面分析,发现物流产业集聚对第三产业的贡献度最大,对第一产业的影响不显著;从对外贸易角度来看,物流产业集聚仅对当地进口贸易有显著正影响,但其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却是负的。  相似文献   

3.
基于产业集聚相关研究的分析,利用区位商、空间基尼系数和行业集中度等3个指标对2014年福建省九地市制造业20个行业的空间集聚水平进行综合测算,发现福建省制造业的产业集聚现象显著,但存在优势产业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不同行业集聚水平存在差异且整体集聚水平较低,以及区域之间产业同构化严重和地区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同时,进一步选取2005-2011年福建省20个制造业行业数据对制造业集聚水平影响因素进行面板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行业层面和地区层面的因素对福建省制造业集聚水平的影响不同。基于此,提出福建省制造业集聚水平提升的相关建议:(1)促进传统优势产业进一步集聚,提高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集聚水平;(2)加强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分工协作,促进产业集聚和缩小区域发展差距;(3)引导区域特色产业集聚,提高主导产业集聚水平和集聚效率。  相似文献   

4.
数字技术飞速发展,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进程加快,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数字经济进程不断加深,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正在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深刻影响。近年来,国家在重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高度重视发展体育产业。如何提升体育产业效率,提高体育产业发展质量,成为实现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体育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数字经济是推动体育产业效率提升,实现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文章采用2013—2021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全面考察了数字经济对体育产业效率的影响效应、内在机制,进一步基于体育产业效率性质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两个维度考察上述影响效应的异质性表现。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上,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体育产业效率提升,其主要通过推动数字技术在体育产业各环节的广泛应用,提高信息获取能力,实现高效分工和合理使用要素资源三个方面促进体育产业效率提升。在内在机制上,数字经济通过促进体育产业集聚提升体育产业效率,基于行业异质性,数字经济通过促进体育用品制造业集聚提升体育产业效率,无法显著通过体育服务业集聚促进体育产业效率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基于体育产业效率异质性,数字经济对体育产业效率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规模效率提升方面,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数字技术与体育产业融合,推动企业发现现有生产低效率的环节并进行改进和优化,将先进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各个环节,整合和扩大生产规模,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因此促进作用更多体现在规模效率上。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体育产业效率提升的作用更加显著。由于政府政策对数字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倾斜,有利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改变体育产业的生产方式,节约生产和交易成本,促进产业研发创新,同时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所产生的创新效应更加显著。因此能够更显著地推动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产业效率提升。文章结论为在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促进体育产业效率提升,实现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2-2012年中国制造业20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分别以产业集聚度与行业对外开放水平为门槛变量,运用门槛回归方法研究产业集聚与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就全行业样本与非技术密集型行业样本而言,在低或较低的产业集聚度区间内,产业集聚有利于提高能源效率;在高集聚度区间内,产业集聚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为负。而对于技术密集型行业而言,伴随着集聚度的提高,产业集聚对能源效率提高的正面作用则越来越占主导地位。以行业对外开放水平为门槛变量时,伴随着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产业集聚对能源效率的正向推动作用变得不显著;在对外开放水平比较高的情况下,产业集聚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开始出现负向作用。这就要求合理引导、控制产业集聚度,并根据行业特点通过自主创新等措施以适应不同的对外开放水平,从而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对能源效率提高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产业集聚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聚是实现区域产业升级、加速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元素。产业集聚现象大量存在于许多地区,促进了区域竞争力的提升。自产业集聚的概念提出至今,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分析研究。文中从产业集聚的概念与内涵、现象、形成、效应、政策几个方面入手,以时间顺序对产业集聚的研究进行了历史回顾,追溯了中外学者关于产业集聚理论的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7.
出口产品升级是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出口贸易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高技术产业集聚则是促进出口产品升级的关键动力之一。基于201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出口产品升级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高技术产业集聚能够促进出口产品升级;(2)高技术产业集聚可以通过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对外开放程度促进出口产品升级;(3)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出口产品升级的正向效应在东部与西部地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以及上游关联企业中表现得更加显著;(4)教育水平在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出口产品升级的关系中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因此,应加大高新技术产业投入、提高对外开放程度、鼓励企业创新、推进高技术产业均衡发展,同时充分发挥高技术产业集聚在低教育水平地区的技术溢出效应,以全面促进高技术产业出口产品升级,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的贸易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该文选取2010—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引入产业集聚作为中介变量,采用系统GMM方法,探究了市场化程度如何通过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产生影响。研究表明:从全国来看,产业集聚在市场化程度促进区域创新效率提高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传递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0.5%。从各地区来看,在东部地区,产业集聚在市场化程度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中发挥着遮掩效应;在中部地区,市场化程度可以通过产业集聚来提高区域创新效率;在西部地区,市场化程度对区域创新效率虽然有促进作用但并不显著,且产业集聚在该过程中不能发挥中介效应。因此,各地区应当在提高市场化程度的同时,充分考虑本地区产业集聚的规模,实现市场化和产业集聚的协同联动,从而提高本地区的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9.
临空经济发展使得空港城市成为集聚高端生产要素的承载地,在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选取2004—2019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从区域层面和产业层面,分别探讨临空经济影响高技术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临空经济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集聚作用显著,航空货流是促进高技术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临空经济对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程度存在地区差异,西部地区的影响系数最大且最显著;临空经济对高技术产业的集聚效应存在产业异质性,其中对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集聚效应最大;航空客流引发的高端人才流动是高技术产业内部集聚的主要动力源.  相似文献   

10.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集聚政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产业集聚政策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要,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本文界定了产业集聚政策的含义,分析了它的主要特征,认为制定产业集聚政策是东北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东北经济发展的方向。同时还指明了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要把握的几个原则:即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从各地实际出发,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政策的制定既要有先进性又要有可行性。最后提出了制定适合东北振兴需要的产业集聚政策以推动东北经济发展的构想,也就是通过产业集聚政策的制定,促进东北地区体制和机制创新,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并规避风险,最终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采用2006-2015年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从行业异质性视角入手,运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和变系数模型,实证检验了产业集聚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化影响效应、异质滞后效应、异质交互效应以及异质短期波动效应。研究表明:多数行业的产业集聚显著地推动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部分行业的影响效应并不显著甚至呈现出负相关关系。这说明产业集聚并不是在所有行业都表现为规模效应,部分行业的拥挤效应超过了规模效应。从滞后效应来看,每个行业随着滞后期的增加表现出异质性的变化规律:正(负)向效应逐渐增强、逐渐减弱、先增强后减弱、先减弱后增强、一直不显著等。从交互效应来看,企业平均规模越小的行业越容易从产业集聚中获取正向效应;大部分行业的国有产权和资产专用性都在一定程度上对产业集聚的绿色生产率效应的发挥产生了抑制作用,但少数行业与之相反,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这些行业的国有产权和资产专用性反而发挥了正面效应;在短期内,大部分行业的产业集聚并不能有效推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只有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的产业集聚的短期效应显著;从长短期效应的对比来看,大部分行业的长期和短期效应呈现出差异化特征。因此,政府在制定集聚政策时不应该忽略不同行业的差异,对所有制造业行业采取"一刀切"的集聚促进措施,而应根据不同行业的具体影响规律和所处的集聚阶段,制定有针对性的,动态调整的集聚政策。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对2000-2011年重庆市27个制造业的全要素产率进行测算,并实证检验重庆市制造业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以及研发投入、外资直接投资和产业性质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1年间,重庆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16.7%;重庆制造产业集聚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研发投入正向调节产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关系;外商直接投资负向调节产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关系;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无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新兴古典经济学研究框架为基础,分析了产业集聚与扩散背景下的区域分工形成及演变.由于最初区域间的资源禀赋及比较优势存在差异,不同产业会向不同地区集聚,从而形成区域分工,进而可以通过区际贸易实现区域分工均衡;由于比较优势的转变,原先适合该产业形成集聚的区域会变得不再适合,从而会引发产业向其他地区扩散与再集聚,这会引起区域分工的进一步演变.以产业集聚与扩散为基础,通过建立区域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关系,可以实现中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从理论探索文化创意产业的聚集能力培养的途径,运用产业聚集理论分析制约陕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根源。分析认为:陕西省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环节薄弱、产业间及区域内发展不平衡导致了陕西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链条较短、产业关联度不高的现状,从而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此,提出推动陕西省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建立高效的政府管理体制模式、进一步提高产业关联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疆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弊端也渐渐凸显,为此中央和地方非常重视培育能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产业集聚。该文从新疆棉花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与优劣势着手,以1995-2010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研究新疆棉花产业集群对新疆产业结构的影响,认为新疆棉花产业集群不仅能促进新疆棉花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升级,而且有利于新疆三大产业结构的优化;以此为基础,从优化棉花产业集聚区的投资和服务环境、优化棉纺业区域布局、延长棉花产业链、加大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四方面提出新疆棉花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产业集聚度测度方法中的E-G指数,测算1994年-2006年以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几个行业的集聚度,结果表明在研究时限内医药和医疗器械行业没有达到集聚,但是其趋势图表明未来可以达到集聚。其余行业的集聚程度在不断提高,且呈现增强趋势。然后运用SPSSl2.0的Spearman测算FDI额与各行业的集聚度的相关性,用双尾检验考察其显著性水平,结果表明,二者呈现强相关性且在1%的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17.
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共识,产业的低碳发展更是成为关注的焦点。目前关于产业低碳发展的问题大多集中在循环经济、低碳产业或高能耗行业,实际上不同类型的工业园区在产业的低碳化水平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此文认为乡镇工业园区的低碳发展问题应该值得重点关注,并从制度层面对乡镇工业园区的低碳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广西产业集聚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聚是产业活动在空间的集中现象,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较强的促进作用。为测度广西产业集聚情况,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计算了广西产业地方专业化指数和区域分工指数,并与全国其他省、市、区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广西近5年的产业集聚发展趋势。结果显示,广西产业集聚水平较低、优势产业较少且结构不合理,同时区域分工水平较低,但从趋势来看强势产业集聚程度开始增强。根据广西产业集聚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聚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演化这种地缘现象的必然产物,其通过正的外部性反作用于区域经济增长,因此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相辅相成。以辽宁省为例,通过空间基尼系数和区位熵组合的方式从整体和局部两个角度测度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水平,指出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集聚现象存在但水平较低,且在省级和市级层面都是很不均衡的,其发展滞后于制造业,找到并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因素,从而为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