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管理创新"作为一个政治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作为法律监督部门的检察机关既要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找到合规的基本经度;又要在整体与局部、基础与延伸、促进与引导的关系中,找到检察机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纬度,从而确立检察机关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2.
"还社会于民"作为社会改革的重要任务,是走向更加和谐的社会必须建构的社会运行体制。其从静态上看是一个"以人为本,社会中心和权力多元化"的社会权利架构和管理制度,从动态上看是一个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权利不断回归社会公众,以及国家(政府)、社会公众之间在公共事务管理上不断互动的过程。当前"还社会于民"这一权利架构和制度模式的建构始终面临着一些社会基础秩序问题。因此,建立和完善民间组织制度、发展经济民主、积聚社会资本、推进基层政府在社会管理中"治理(善治)"制度的建立对于推进这一权利架构和制度模式的建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当前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时代课题。在社会主义法治框架下创新社会管理,实现社会管理的法治化,是社会管理创新持续有效推进的重要保障。我国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进程中,必须与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紧密结合,以法治理念为指导,以法律规范和法律程序为支撑,坚持依法治理,始终将社会管理创新置于法治化的轨道。为此,当前亟须建立健全社会管理法律体系,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利益表达和权益保障机制、社会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等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4.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协调社会利益、化解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湖南省顺势而为,创造了推进社会管理法治化的改革路径,促进了政府社会管理从"管制"向"服务"、"全能"向"有限"、"刚性"向"柔性","实体"向"程序"的转变,为创新我国社会管理提供了一条具有参照意义的新路。  相似文献   

5.
加强社会管理与创新是达成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重要路径.本文从马克思社会系统论的角度,界定了现代社会管理的基本意涵及价值追求.论文概要分析了公共行政研究之社会建构途径的思维特质及学术意义,以为社会管理创新走向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论上的启发.基于行政学社会建构的思维方式,论文从转换社会管理思维方式、构建城乡社区治理网络、推进重点环节制度创新、重塑基层社会服务机制等方面,探讨了中国社会管理的创新路向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乡镇一级是政府和基层民众的联系纽带,在我国治理体系建设中有特殊地位。原有的乡镇社会管理旧模式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如何在其原有基础上破旧立新而趋于善治,是我国基层治理创新的务实选择与关键课题。善治为乡镇社会管理模式创新提供了方向与指引,社会工作契合了善治对乡镇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的内在要求,可发挥理念优化、方法改进、风险化解与人才支持的独特功能。社会工作推进乡镇社会管理走向善治的实现路径包括:提升乡镇社会管理制度对基层民众需求的回应能力,促进乡镇社会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升与结构优化,推进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与基层社会矛盾的深层化解,促进乡镇社会管理旧框架内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协调与革新。  相似文献   

7.
党和国家话语体系中,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话语经历了生成、提升与转折的过程。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社会治理"话语全面取代"社会管理"话语,话语的转变反映的是执政理念的深刻改变,社会治理创新将不断走向多元化治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论域中的"社会治理"内涵首先是公共服务,这是重点,其次才是社会规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政府管理的视角,考察新中国70年信息技术驱动下政府管理创新发展的历史,展示信息技术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功能及作用,勾勒信息技术驱动下政府管理创新的当代走向,为理解新中国70年信息技术驱动下政府管理创新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通过研究,认为新中国70年信息技术驱动下的政府管理创新存在着媒体化、数据化、智慧化三个发展阶段,并呈现出从"媒体化政府""数字化政府"向"智慧化政府"发展的状态。伴随着智慧社会的来临,政府的行政生态日益复杂,新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我国政府管理逐渐朝着智慧化的方向发展,智慧政府将成为未来我国政府管理创新的核心目标。  相似文献   

9.
"两型社会"建设的长效机制是一个科学配套的逻辑体系,其科学内涵主要有四个要素:一是促进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导向机制。二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惠民机制。三是创新社会管理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动力机制。四是服务"两型社会"促进科学发展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
提高社会管理创新的科学化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我们既面对重要战略机遇期,又面对矛盾凸显期。避免走入"中等收入陷阱",需要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创新社会管理,而加强和创新社会部门管理,必须进一步树立社会管理的理念、构建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提升社会管理能力,才能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贵在"创新"。创新是推进社会管理的根本出路,当前应着力推进社会管理观念、体制、机制和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2.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我国当前维护社会稳定、加快法治进程和保障公民权利的一项重要工作.从村委会的角度考虑,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高社会管理水平,首先,应该从思想上深化认识;其次,要在法律框架下进行社会管理创新;最后,应当通过机制创新方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在此基础之上,就可以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村委会社会管理之路.  相似文献   

13.
《淮海文汇》2013,(4):9-12,26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再次确定"社会稳定和谐"的社会管理目标。在新的形势下,已推行10年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如何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笔者认为,在《社区矫正法》颁布前,有关部门和地区充分发挥区域法治建设的功能,指导实际工作,为社区矫正立法做好准备十分必要。实践中加强社区矫正参与部门之间无缝衔接是关键。本文以徐州地区为研究基础,通过调研社区矫正的现状,找出部门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成因,进而提出构建良性长效机制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4.
社区志愿服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是实现社会治理创新,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杭州市下城区以社区志愿服务为平台,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以公益为导向、民生为根本的"网络化管理、多元化发展、项目化运作、品牌化推进"的发展模式。同时,杭州市下城区在社区志愿服务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作为一种新型的创新社会治理途径,需要积极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建构社区志愿服务创新模式,这对于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创新社会管理,不仅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需要,也是把握当前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需要。统一战线具有智力密集、人才汇聚优势,要发挥统一战线独特优势为创新社会管理服务,努力形成推进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合力,为社会和谐稳定、充满活力作出贡献。积极推进统一战线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就必须直面社会矛盾、破解管理难题,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办法寻求破解之策,围绕实践发展的紧迫需要,创新统一战线工作的手段和方式方法,创新统一战线工作的体制与机制。  相似文献   

16.
李鸣 《中华魂》2008,(3):9-10
"更加注重"、"加快推进"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引人关注的热点。胡锦涛同志在向大会作的报告中,把发展教育、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完善社会管理等六个方面的民生问题集中在一起,以"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  相似文献   

17.
为了深入探讨我国公共管理创新的方式和途径,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价值取向、社会资本范式与公共管理范式的结构性关联、我国公共管理创新对社会关系网络的路径依赖性等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公共管理创新应选择的社会资本路径主要包括:采取城乡分治、区别对待的思路推进公共管理的改革创新;在法制基础上建立新型的社会公共生活秩序;积极培育第三部门和公民社会力量;鼓励和引导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8.
社会管理是一个"老课题",但创新社会管理是一张"新试卷"。面对社会管理的新问题,合肥市经开区坚持以人为本,全力打造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全程化服务的"一本三化"社会管理新模式,进一步激发了社会活力,增加了和谐因素,提高了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编辑部纪事     
孟谦 《社区》2012,(1):1
新年说"新"如果评选2011年度的社区"热词","创新"应该算是一个。在过去的一年中,无论是创立社区"大党委"模式、"扁平化"社会管理体制的探索、社会服务"网格化",还是党建工作"创先争优"主题活动等,都可谓新意无限。它们是加强与改进社会管理大背景下的基层实践。眼下,很多社区工作者都在做社区年度规划。可以预见的是,社会管理的创新实践仍然是今年  相似文献   

20.
正创新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一个热门话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学校教育中要实现这个目标,管理的创新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面对新的形势、新的要求,寻求一条具有时代特点,符合学校实际的发展新思路,提高学校管理的效能,是每一个学校管理者必须面对的而又急需解决的新问题。纵观当前学校管理的实际,我们发现,教师的积极性并未随规章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