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从根本上解决地方“一把手”权力过大引发的问题,中央组织部2002年即在浙江、吉林、四川等省的6个县市进行“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委书记用人行为”的试点。2007年,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17个省份。此举将给县委书记用人行为套上一个“紧箍咒”,有望防止和杜绝其在用人方面的“一言堂”。  相似文献   

2.
戴建强 《领导科学》2001,(13):25-25
选用干部打“擦边球”,指的是对不太符合任职条件的干部未严把关口,而是凑合着提拔使用。从目前来看,这种用人上的不良现象,主要发生在以下几种情况中。 一是“瘸子里面拔将军”时。作出这……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古训一直被人们作为领导者大度用人的一种气魄所称颂。公正地说,从用人宏观整体上看,古训深有道理,今天借用其意也不无不可。但是,历史的众多事实,以及新形势下发生的许多因“不疑”缺乏管理监督而犯罪的案例,都给了我们一些教训。笔者认为,对古训的套用值得反思,对古训的实质应重新审视,以此在新形势下来树立我们正确的选人用人观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特别强调,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县(市、区)委书记怎样用人、用什么人,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用人风气和质量,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作为“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区)委书记用人行为”试点县之一,醴陵市委书记通过一年试点实践而总结出的“制度、民主和自我的提升是调研试点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很值得学习研究。  相似文献   

5.
一周声音     
选人用人公信度是个“易碎品”,上去不容易。下来很容易——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日前指出.要继续以最坚决的态度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加大对违规违纪用人行为的查处力度.重点开展买官卖官问题专项整治。  相似文献   

6.
当今做企业,“用人不疑”是对企业不负责任,“疑人不用”是对企业最大的犯罪。在我看来,”用人疑、疑人用;理性疑、感性用:公开疑、透明用”,这就是最好的用人方法  相似文献   

7.
金笔头 《领导文萃》2008,(15):37-37
近几年来,对干部监督工作是十分重视的,会上说的,文上印的,墙上挂的,几乎“十八般武艺”都搬了出来,但往往却收效甚微,一些“带病”的干部照样在争议声、举报声中“稳坐钓鱼台”,而群众的声音却显得那么的脆弱与无奈。究其原因.一言以蔽之,问题就出在“选人用人的制度和机制还不健全不完善”。换句话讲。就是“带病提拔”的背后是选人用人上的“制度带病”。  相似文献   

8.
张奇志 《决策》2007,(3):40-40,41
2006年11月,山东齐河假冒签名案给中国的“换届之年”平添了一个不小的插曲。对于权力、制度运行不够规范的某些地方而言,这个“惊世”之案不啻为当头棒喝。 为从根本上解决地方“一把手”权力过大引发的问题,中央组织部单程2002年起便在浙江,吉林、四川等6个县市进行“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委书记用人行为”的试点。近期,中组部又程原试点的基础上,将范围扩大至河北、湖南等13个省区市。此举将给县委书记用人行为套上一个“紧箍咒”,有望防止和杜绝其在用人方面的“一言堂”。  相似文献   

9.
陈连喜 《领导科学》2005,(18):50-51
近年来,一些地区和部门为了追求表面政绩,盲目上项目,制造“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不仅加重了政府财政和群众的负担,而且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甚至有的还造成了局部经济的倒退,其实际危害程度与贪污、腐败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形象工程”与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必须从机制建设上对其进行遏制,防止其蔓延。一、改革用人机制,为遏制“形象工程”提供干部保证。“形象工程”愈演愈烈,与当前我国用人机制不完善有关。遏制“形象工程…  相似文献   

10.
汪恭礼 《决策》2006,(1):34-34
仅仅从这名干部在乡镇改革中戏剧性的变化就可以看出,乡镇改革犹如大浪淘沙,但“金子”绝对不会被埋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