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姚淼仕 《经营管理者》2009,(16):394-394
虚拟互动展示设计产生于计算机、网络为特征的数字新媒体时代,研究发现,虚拟互动展示设计在数码时代里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及内在的竞争力,同时它还体现了数码时代先进的设计特征,符合未来社会展示艺术的发展趋势,具有强盛的生命力,她必将成为未来展示艺术设计的主流,同时也给现代展示艺术开创了新的一片天地。  相似文献   

2.
基于虚拟触觉的角度,分析在线商品展示和在线互动对消费者冲动性购物行为的影响。在设计商品展示和虚拟触觉等变量的测量量表的基础上,建立了理论模型;然后通过市场调研收集数据,对量表所获数据进行了效度和信度分析,基于结构方程的方法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线商品展示和在线互动对消费者冲动性购买既有直接作用也有间接作用,其中虚拟触觉充当了间接作用中的不完全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地提高,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等。在此背景之下,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和发展理念,旨在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作为我国新兴行业展示设计,要想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取得成功,就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地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运用到展示设计当中。时代的进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崛起使得我们行业面临着各大的机遇和挑战。科技的进步使得我们收使用的设备有力很大的改善,为我们的工作提供更好的外部条件,使得我们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们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更高,进行艺术创作的条件更加的广泛,艺术样式更加的多样化。艺术创作的理念和状态随之而来的也会相应的发生改变。我们艺术跟要贴近生活跟紧时代的步伐。本文就展示设计的具体含义、展示设计中可持续设计的现状以及展示设计中可持续设计存在问题和解决措施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和阐述,以实现展示设计行业的快速发展,满足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并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顾客导向的网络品牌建设之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涂荣庭  朱华伟 《管理学报》2008,5(3):385-390
在综合网络品牌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指出网络媒体的独特性在于其创造了一个互动的体验环境,从而导致了网络品牌在展示、绩效以及个性方面与传统品牌的差异。网络媒体和网络品牌的独特性决定了虚拟体验是建设网络品牌的有效途径,即为不同的消费者提供不同的虚拟体验,藉此展示品牌的不同属性,并最终形成不同的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5.
科技的不断发展丰富了科技馆展品的展示手段,用互动体验的方式来展示科学原理、传播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已成为现代科技馆展品设计发展的趋势,也是科技馆展品求新、求变的必然结果。良好的互动体验能激发参观者的兴趣,是设计者关注的焦点。目前针对互动体验设计的研究还处在初步阶段,互动体验展示设计的研究还很少,在设计中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该文通过分析互动体验的内涵与形式,着重探讨互动体验展品在科技馆展示中的技术运用、发展互动体验展品的必要性、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互动体验展品在开发中的原则及步聚。  相似文献   

6.
在营销民主时代,营销将越来越不像营销,而像是在助人为乐;未来的广告将越来越不像广告,而像是展示艺术、宣扬文化;未来的宣传活动将越来越不像一个活动,而是一个游戏或者一场演出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深入应用,沉浸式展览成为近年来一种十分热门的新兴展览形式,给传统展览馆建设带来了全新的启发。文章对基于互联网和虚拟技术的数字展馆建设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传统展馆时代存在的不足以及数字展馆的优势,从交互性设计、环境设计以及主体设计等方面,系统分析基于互联网和虚拟技术的数字展馆建设路径,以期为数字展馆未来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春  范玉婷 《科学咨询》2010,(13):16-17
因特网、多媒体、虚拟现实……世界博览会是展示文明进步的盛会,是各种文化理念、生活方式以及新技术相互融合的反应器。2010年上海世博会,新技术支撑起了展示艺术新的华章。上海世博会实现了世博会展览展示的互动和创新,科技研发以集成当前最新展示科技,通过视觉感受及周边三维图像和多声道立体声,诠释和演绎文化的、历史的和发展的各类主题。在世博会历史上第一次实现网上世博会,展示科技集中体现绿色、便捷、安全理念,提前勾勒出“后世博”时代的产业与生活。世博会科技的展示,如镶在世博场地中的璀璨钻石,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9.
中师化学教学将面临着转化教育观念,优化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的重大课题,从而担负起培养具有现代特征的合格的未来小学师资的神圣使命。因此,在目前背景下,认真研究中师生学习规律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实现化学创新教育,构建创新型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中师化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亦具有深远的意义。一、现状调查。我们设计了检测学生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技术作为当代艺术设计的主要表现形式,对设计教育带来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数码设计的技术和设计观念的结合进行了阐述,并就数码技术对设计艺术和设计教学的深层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信息化时代,图像识别技术和人机交互技术不断发展,使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珠宝行业成为可能。随着珠宝行业零售模式的转变,线上、线下珠宝首饰展示和珠宝设计都需增强珠宝佩戴的体验感,以此为珠宝行业提供了新的效益增长点。无论是虚拟试戴技术,还是沉浸式3D珠宝定制体验技术,都为消费者提供了直观可视化的珠宝动态展示效果,提升了互动性消费体验。基于此,文章对虚拟现实技术在珠宝行业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互联网环境孕育的“虚拟资源”对创业绩效的影响。基于信息互动视角,从创业者之间、创业者与支持者之间、支持者之间三个维度,识别了创业者能够分别从中获取的关系资源、知识资源与口碑资源,并抓取众筹平台数据对多维互动、虚拟资源与创业绩效之间的影响效应、异质性和传导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三种不同维度的信息互动所产生的虚拟资源对创业绩效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对于投资类和社交类创业项目,知识资源的作用非常明显,应更重视创业者与支持者之间的互动;在创意类项目中,三类虚拟资源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因而主体间的多维互动均不可或缺。本文研究还发现,相较于关系资源与口碑资源,创业者与支持者之间互动所产生的知识资源作用最具普遍性,此也是互联网创业环境“群智性”的鲜明体现。为提升创业绩效,互联网平台应努力营造自由且可信的互动交流环境,而创业者可依据其所需关键虚拟资源选择最优互动策略。  相似文献   

13.
《科学咨询》2003,(5):31
由中日合作的故宫数字研究所日前向人们展示了用虚拟技术制作的太和殿场景,未来的故宫博物馆将发展成为一座数字化博物馆,人们可以从任意角度、全方位地观赏故宫的一切.  相似文献   

14.
课堂是讲堂,是学堂,是展示教学艺术的神圣殿堂,是真、善、美的整合过程,是知、情、意多向交流的互动系统.中师美术课堂教学应更加充满活力、富有情趣,使学生在提高美术修养水平、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同时,获得相关工作岗位的综合职业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15.
王永贵  马双 《管理学报》2013,(9):1375-1383
以虚拟品牌社区为研究背景,系统地剖析了顾客互动的关键维度,并运用实用-享乐理论探讨了顾客互动的关键驱动因素——实用需求和享乐需求,检验了各种顾客互动对社区满意的差异性影响。同时,论证了社区认同的双面性:社区认同正向地调节人际互动(和产品互动)与社区满意之间的关系;它又负向地调节人机互动和社区满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数码摄影时代的到来,不论是专业摄影师建立图片档案或是向他人展示自已的摄影作品,还是家庭生活摄影都需要电子相册来"保管"摄影作品。如同传统的照相簿,电子相册既有展示功能也有存储和管理功能。那么非专业人士如何制作出自己的电子相册呢,本文就绘声绘影这款软件,讲解其制作电子相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基于消费者效用理论,考虑网络商店在社区便利店内虚拟展示商品,实施商品种类合作的策略,分析了虚拟展示合作对双方决策以及市场均衡和利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虚拟展示增加了社区便利店的商品多样性,促进了零售价格的增长,但虚拟展示商品和社区便利店内实物商品的竞争导致社区便利店利润降低,使得社区便利店缺乏主动参与合作的动机。基于纳什讨价还价模型,构建了基于平均主义的利润分成协调机制,实现了社区便利店和网络商店的商品虚拟展示合作,改善了参与双方的利润。  相似文献   

18.
课堂是讲堂,是学堂,是展示教学艺术的神圣殿堂,是真、善、美的整合过程,是知、情、意多向交流的互动系统。中师美术课堂教学应更加充满活力、富有情趣,使学生在提高美术修养水平、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同时,获得相关工作岗位的综合职业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电脑图形图像技术的发展,传统插画艺术的生成模式、审美趣味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也给数码插画艺术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笔者在讲数码插画课的过程中有感于其观念之新颖、包容量之大,经过对数码插画的形成过程、对大众审美意识影响和  相似文献   

20.
价格居高不下、资源贫乏,是互动课堂在中国普及的两大瓶颈。4月,VCM互动白板价格降至5000元以下,价格瓶颈被突破:而各地尤以广东为代表的教学资源大规模建设,又突破了互动课堂的应用瓶颈。可以预见的未来是,互动课堂在中国真正普及的时代开始来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