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亲的裙     
记得儿时我的母亲有一双极为修长、漂亮的腿,母亲的衣橱里也挂着许多美丽的裙,淡紫的、绛红的、湛蓝的、米灰的,配着不同款式的裙摆,在许多有风的季节里,裙角都会轻轻地扬起,在我儿时的视野里,这仿佛就是一朵朵缤纷的云,或飘逸,或雅致……儿时的我总爱搂着母亲的脖子,在母亲每一次穿上裙子的时候,甜甜地靠着她的耳朵,重复着一个每次都一样的要求:“妈妈,等我长大以后也要有一条和这一样漂亮的裙子!”而每当此时,母亲也总会如往常一般俯身亲亲我的脸,然后微笑地点头应许。几年前,母亲下岗了。几经周折,在同事的介绍下,到一家大商场去做营业员…  相似文献   

2.
我母亲今年八十有六了,身板还较硬朗,视觉和听觉也很正常,就是腿有点毛病,行走不方便了,常常一个人坐在家里,孤零零地打发着日子。 为了消除母亲的寂寞,我特意给她的房间买了台电视机。尽管是个黑白的,母亲也看得饶有兴趣。母亲最爱看的是戏剧和“夕阳红”节目,看完以后还常常向家人念叨。看到母亲经常脸带笑容,我的心里也乐滋滋的。 可是,过了段时间,母亲似乎对电视又不感兴趣了,平时也不多开,还说什么电视好是好,就是不能和那上面的人说话。我立刻领会了母亲的心思,便邀了门前屋后几个整天闲得没事的老婆婆到我家来闲坐。等我了解到她们几个既不会下棋又不会打麻将甚至连个扑克也不会玩时,便给她们买了副花花牌。这个可对她们的心思啦!几  相似文献   

3.
马卓 《社区》2005,(4):56-57
16岁那年,父亲送我去一家电脑培训中心学习微机课程,那些枯燥的操作命令很快使我厌倦了,渐渐地,一有空我便溜到与中心相邻的“创世纪”网吧上网玩游戏,几个月下来,我微机知识没学到多少,倒是对那些神奇莫测的游戏入了迷,经常玩个通宵达旦。网吧老板是一个过早秃顶的中年男人,在众多网民中,他好像独独对我这个学生特别反感,走来走去总要教训我两句:“玩物丧志,这词儿你懂吗?”世上哪有老板赶顾客出门的道理?我对他的告诫当成了耳旁风,只顾在网吧中玩得昏天黑地。一天,父亲从乡下到城里来看我。我正痴迷地玩“僵尸与侠客”的游戏,突然听到身后…  相似文献   

4.
<正>我带孩子玩游戏,很多人表示不解:“别人家长视游戏为洪水猛兽,你怎么还主动带孩子玩游戏?这以后要是孩子沉迷于游戏怎么办?”作为玩小霸王走上程序员道路的我,笑而不语。其实我心里想的,恰恰是若要他将来进了大学不沉迷于游戏,首先就要在大学之前把游戏玩透彻。而从游戏走上编程,可谓是玩透游戏的终极之路。我就是要尝试带领宝宝从玩游戏开始走上编程序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艾森豪威尔年轻的时候,一次晚饭后跟家人一起玩纸牌游戏,连续几次都抓了很坏的牌,他开始不高兴地抱怨起来。这时,妈妈停了下来,正色对他说:“如果你想玩,就必须用手中的牌玩下去,不管那些牌怎么样!”他一愣,听见母亲又说:“人生也是如此,发牌的是上帝,不管怎样的牌你都必须拿着,你能做的就是尽全力,力求做到最好。”很多年过去了,艾森豪威尔一直牢记着母亲的这句话,从未再对生活存有任何抱怨。相反,他  相似文献   

6.
难忘神尾沟     
神尾沟与庞泉沟毗邻,我于20世纪60年代初先后在沟里住过半年之久。当地人说,神尾沟因沟深且窄,酷似“神尾”而得名,那么神头在哪里?他们也说不清楚。1960年,刚参加工作的我在太原林业专科学校任语文教师。这年9月初,学校组织我们十几位教职工带领两个班的学生到神尾沟开荒地。走进怪石磷峋、崎岖不平的山沟,可以看到山坡上种有莜麦、荞麦、豌豆、山药蛋等农作物,沟里稀稀落落有一二十户农舍,院里院外堆放着生火用的木材。我们来到这里的第一要事就是上山砍柴。每当学生们打回柴来,将那粗细不等的木材劈开,做饭时一根根送往火里时,一位老教师便感慨地说:“造孽呀,这是将人民币往火里扔呀!”然而这里没煤,只能“靠山吃山”了。  相似文献   

7.
我母亲的第一个优点是讲究“义气”,她见到有好感的人就“自来亲”,广交朋友。无论走到哪里, 她都能在短时间内赢得周围人的好感。我姨妈较多 (母亲有8个姊妹),有几个姨妈嫁到另外的乡镇。我母亲去几个姨妈家玩的时候,往往会交结一帮朋  相似文献   

8.
少女日记     
赶了一回“时尚”今天,一个风和日丽的休息天,我赶了一回“时尚”。这个时尚,不是去美容院做美容,也不是到名牌专卖店购物,而是和老同学去打了两个小时羽毛球。昨天晚上,正当我为明天的节目发愁时,意外地接到一个久未联系的电话,同学小叶没有过多寒暄,就问我想不想去打羽毛球,我当即很开心地答应了下来。小时的我是个精力比较旺盛的小丫头,即使是在烈日炎炎的夏天,也可以开心地和小伙伴在操场上疯跑,大玩官兵抓强盗的游戏。长大一点,什么排球、篮球、羽毛球.是每次放学后的另一项“功课”,虽然玩的技术差强人意。偶尔兴起,还可以在晚自修后拉着同学,在操场上乱跑几圈,怎么说也算是有着比较丰富的运动细胞,至少保留了儿时爱玩的天性。  相似文献   

9.
约会     
一直到了初中二年级有了“生理卫生”课之前,我都不知道小孩子是从哪里来的。其实这个问题从小就问过母亲,她总是笑着说:“是垃圾箱里捡出来的呀!”我从来也知道这是母亲的闪烁之词。  相似文献   

10.
我的母亲     
胡适 《社区》2004,(4):61-62
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诌诌地。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遂叫我做“麇先生”。这个绰号叫出去之后,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儿子叫做麇先生了。既有“先生”之  相似文献   

11.
说起母亲下跳棋的历史,得追溯到二十多年前的一个春天。一次父亲出差到外地,归来时带回了一盘跳棋。起初,四十多岁的母亲对此并无兴趣,然而,在她“观赏”了几盘之后,居然被这些小小的圆球儿给迷住了,一有空不是喊姐姐就是叫我,与她“厮杀”。有时下得入了神,竟耽误了做饭。为此父亲免不了唠叨她几句。母亲却莞尔一笑,反诘道:“当初这跳棋是谁买的?”父亲哑口无言每亲便心满意足地去做饭,之后又陷入了她的跳棋世界。  相似文献   

12.
我有个三年级的学生,爱看漫画,也爱画漫画……“这有啥了不起,谁不喜欢漫画呀!”我听到你在心里嘀咕这样的话了。但是,你要耐心听我讲:他看漫画可不是光看热闹,他画漫画也不是画“一个老头儿,欠我俩球儿,他说三天还,四天还没还……”而是画真正的漫画。“什么是真正的漫画呀?”那就请跟我一起到这几幅漫画中寻找“法宝”吧!  相似文献   

13.
如果我问:“你会玩吗?”你准会认为我问的是个傻问题,谁不会玩呀! 但是,我再问:“你能把玩跟作文联系到一起吗?”哼,那可就未必啦! 小学生,正是贪玩的年龄,对形象生动的东西感兴趣,跑跳喊叫,是能手,即使读书,也总爱盯在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上,很少顾及事物的思想内涵。这是孩子的天性,没什么可指责的。但是,  相似文献   

14.
秋天     
有时,我会约几个小伙伴带着箩筐到果园捡落叶,我们在果园里追呀!跑呀!跳呀!蹦呀!疯呀!玩累了就一骨碌躺在软软的落叶之中。弄得满头枯草,像个鸡窝,你笑我丑,我笑你脏,嬉笑声惊飞果园中的小鸟。是谁忽然喊了声“,咱们该捡落叶了”。伙伴们才从地上爬起来,边往自己筐里拾落叶,边欣赏着野花的绚烂,蝴蝶的飞舞,鸟的啼唱……河南许昌县苏桥镇张月庄小学六年级苏艳伟指导教师苏保安勤劳的秋伯伯,挑着丰收的担子,满心喜悦地来到人间,大地一片忙碌的景象。小草给大地披上了件黄衣服,路边的枫叶一夜间变成火红的了。你看,像火焰、像红手掌的枫叶忽地…  相似文献   

15.
给人最好的     
张金刚 《社区》2011,(30):61-61
母亲从老家带来满满一口袋应季菜蔬。我随口幸福地抱怨了一句:“这么多,哪吃得完呀!”一向热心的母亲搭话:“要不送你朋友一些吧。”我立马响应,扯个塑料袋便装。  相似文献   

16.
老、中、青一起学电脑事半功倍,这是我们家的经验。几年前儿子就教我玩过电脑游戏《帝国时代》,我玩得很熟练,能打败多个“国家”。可是时间久了,“打打杀杀”的电脑游戏不能满足我了。去年6月,我报名参加老年大学的电脑班,正巧,女儿也买了一部新电脑,外孙女上的小学也开电脑课。我一到女儿家,三代人就互相交流学电脑的心得。  相似文献   

17.
在我家,有三条快乐、幸福的“小虫”,那就是爸爸、妈妈和我。先说说爸爸——“网虫”。一听这名,大家肯定猜到了,我爸爸爱上网。随着时代发展,电脑被请进千家万户,当然,也包括我家了。自从电脑来到我家后,爸爸就成了十足的大“网虫”,每天下班回家,爸爸对电脑是爱不释手呀!一会儿聊聊天,一会儿听听音乐,一会儿又玩玩游戏,只要一上就是两三个小时,甚至通宵。  相似文献   

18.
藏金岁月     
儿时念书,校园里流行一种“摸彩”的游戏;游戏很简单:只需搜集各色漂亮的图片,把它们分插进书页里,你就可以找人来玩了。对方以一粒糖抑或一张空白草稿纸便能来摸你的“彩”。玩到最后,  相似文献   

19.
只看一眼,我已泪流满面——妈妈!那是我的妈妈!星期日的早晨,当我还赖在被窝里时,门就被推开了。母亲从外屋走了进来,她的脸冻得通红,一进门就兴奋地对我说:“娟,妈又找到工作了!”我一骨碌就爬了起来,急切地问:“是吗?妈,干什么工作?”“卖东西呀!”母亲满脸的喜悦。“又是摆地摊儿呀!”我一听就泄了气,天天风吹日晒的,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哇!母亲一把将我搂在怀里,抚摸着我的头说:“我就知道我的宝贝女儿会担心的,这回我可是在正规商场里卖东西,风不吹雨不淋的。你呀,你就踏踏实实把心放在肚子里,安心学习吧。”岁末的一天晚上,看到母亲在点…  相似文献   

20.
母亲的谎言     
余平 《山西老年》2014,(6):31-31
那天是周末,我舒服地窝在被窝里,醒了也不愿起来。快到中午时,母亲走到我房里,问我中午想吃什么?我说随便什么都可以。母亲又笑着问,买几个大闸蟹来尝尝,怎么样?“好!”我不假思索地答道,因为我就好“这口”,然后继续说:“我的钱包在茶几上,你自己拿钱去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