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烟雨迷蒙中,竹色的乐音幽幽弥漫,是谁轻扣竹弦,谁舞弄萧管,是莺歌?是燕昵?是幻觉?还是搀亡、中那份独特的萦萦绕绕、挥之不去的西湖印象呢?  相似文献   

2.
西湖小说主要从两个方面摹写了杭州地域人格特征:既有在发达商品经济影响下的浮华、诈伪,又有在优美湖山熏陶下的灵慧、高雅。它们对今天杭州地域人格的现代转换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或由于杭州西湖山水景色的秀美,或由于历朝当政者的大力扶持,或由于杭州西湖经济的繁荣,或由于杭州西湖崇佛人群的大量存在,数目众多的庵堂寺观相继结庐此处,把杭州西湖点缀的如梦如幻,折服了一代又一代深怀佛教情结的文士,纷纷倾情歌咏之,他们诗作中的杭州西湖印象,总是美得那么宁静空灵,美得那么超尘脱俗,而佛教就是成就杭州西湖之美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缺少了佛教的融入,杭州西湖已经不再是他们印象中的杭州西湖了。  相似文献   

4.
景区营销、文化传播与旅游体验文本构成当下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叙事的三个重要方面。运用文本挖掘技术对杭州西湖三种类型叙事语言符号的内容特征与意义关联进行分析,发现景区营销叙事文本的核心语言符号关乎帝王经典与当代建设,重点叙述了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历史形成与当代发展;文化传播叙事文本的核心语言符号关乎地方发现与国际推广,重点叙述了国际视野下杭州西湖文化的再发现;旅游体验叙事文本的核心语言符号关乎浪漫故事与诗意天堂,重点叙述了人间天堂的浪漫故事。杭州西湖景区营销文本应充分吸收文化传播文本中面向世界与未来的语言符号叙事,以及旅游体验文本中有关幻想与诗意的语言符号叙事。  相似文献   

5.
杭州西湖自然景观和人文遗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是古代东方审美体系中的一个坐标,具有突出的现代传承和世界传播价值。基于西湖旅游资源的文化体验式产业开发,将充分挖掘西湖景观的文化内涵,深度开发具有文化传承和传播价值的体验式旅游项目,改变中国旅游业到目前为止还是以观光旅游为主的现状。本文试图以鲜活的案例形式展现游.学.思一悟的西湖文化体验过程。  相似文献   

6.
苏轼在杭州为政期间,不仅政绩卓著,而且以其智慧和休闲行为的实践,规划设计了西湖的景观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活跃了杭州休闲文化的内容,引领着杭州休闲的范式,对当时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8.
西湖吟社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社会经济方面,经济的繁荣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在满足物质方面需要的同时,人们则更多的关注休闲娱乐文化的需要。于是在这种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以及这种市民娱乐文化的氛围中,各种诗社和文会则应运而生。二是社会政治方面,宋朝重文抑武政策的贯彻实施以及宋代文人极为优厚的经济待遇,使得文人士大夫有更多的闲暇和雄厚的经济实力来承办各种词社的活动。三是社会文化方面,文学上的自然趋变造成了“南宋有无谓之词以应社”的局面,同时士人群体意识的逐渐增强,也成为促进西湖吟社产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苏轼两度来杭均因政治原因外放做官,处于人生的失意时期。但他坚持为百姓做事,以实际行动来完善自身的道德修养,实现其政治理想;苏轼生活积极、快乐,他观览山水、吟诵诗词、结交僧侣,与杭州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形成了最好的融汇状态。这种生机浩荡、天趣洋溢、超然旷观、自足完满的人生境界,是对儒家思想的坚持,又是对佛道思想的吸收。入世之志意与超旷之襟怀,构成了苏轼人生的一体两翼,传达了他对个体生命的真正重视,为我们树立了可供仿效的文化性格。  相似文献   

10.
南宋瓦舍文化是南宋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也是杭州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资源。南宋时杭州瓦舍文化非常繁荣。据《繁胜录》记载,杭州城内与城郊有25处瓦子(西湖老人《西湖老人繁胜录》,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版,第16-17页),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养成了喝咖啡和喝茶的习惯。可是很多人并不了解咖啡和茶中蕴藏的文化——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主要介绍了西方的咖啡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英美咖啡文化和中国的茶文化及其影响,同时将这两种文化进行比较,向人们更好地介绍了中国和西方的文化差别,从而有利于中西方的相互理解和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2.
扬州瘦西湖是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中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中国文化景观的杰出代表,是盛清时期中国园林建筑的重要典范。历史上众多文人墨客都有关注,但大都集中于对瘦西湖文化现象、社会习俗、诗文雅集、乾隆南巡等大文化事件等方面的解析;直接以瘦西湖景观为切入点,对其文化景观的基调、特性尚未有过研究。以瘦西湖整体景观架构为独特视角,以熙春台向北至蜀冈的山林景观为研究对象,将会对瘦西湖的建筑、山水等景观要素以及诗会、雅集等文化特性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解读。  相似文献   

13.
现有的辽西旅游规划开发存在着种种问题,主要是零散肤浅、有序性差;主题不清,形象模糊;缺乏协作、各行其是。这一切根源于没有找到一个现实、合理的旅游规划开依据,使现有的“圆卷”开发说和“中心”开发说顾此失彼。辽西旅游规划开发应以走廊文化为最终依据,其旅游形象宜定位为“走廊文明,山海家园”;其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解说系统等,应系统规划、协作开发;并且应把吸引关内、外两大目标市场作为辽西旅游统一市场营销的中心工作。  相似文献   

14.
吴文英在西湖边交游活动中创作的词作既描写了西湖的自然美景和人文盛况,也寄予了词人诸多的人生经历与感慨,梦窗西湖交游词呈现出了与明丽景色和喧嚣的氛围不相对应的幽深沉郁的情感特色。对这些作品的解读既可了解南宋时期西湖盛景,也能认识到特殊历史时期作者的情感状态与心路历程以及文人的心态。  相似文献   

15.
宋皇室后裔赵宧光买山葬父,隐居寒山数十年并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为太湖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新的线索。在赵宧光的出身及其隐逸文化的背后有着南渡文化的深刻背景,以此为文化地标,由宋室南渡追溯到泰伯奔吴,当可寻找到破解吴文化与越文化的异同、吴地文化缘何由尚武转变为崇文以及"天堂"的由来和蕴意等等诸多谜团。"天人合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核,主张把人类之爱推之于自然万物,提倡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在尊重"自然的尊严"的前提下赢得人类自身的尊严。当代人所倡导的生态文明建设,正是呼应了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法自然"的人格精神和"天人合一"的兼爱思想,检讨了现代文明中人欲横流的人格缺陷和"战天斗地"的畸态文化,标志着人类社会对现代文明的反思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太湖地区将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具有更加深广意义的文化地标。  相似文献   

16.
以《人生》、《黄土地》、《老井》、《美丽的大脚》等为代表的中国西部电影,立足于本土生活,以本土观众为诉求对象,注意发掘本土性的文化层面,拓展历史性的文化视野,对西部的地域文化充满深切的人文关怀,尤其是中国西部电影精湛的艺术表现与对西部人生体验的真诚表述,体现了独特的"西部趣味"。中国西部电影导演从述说转向反思、从本土走向世界、从精英主义转变到世俗主义的文化立场更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文化姿态。  相似文献   

17.
藏族茶文化出现于吐蕃时期,其发展历程依次经历了知茶、需茶和嗜茶三个阶段。藏族茶文化兴起的每个阶段几乎与茶马贸易不相分离;茶马贸易又以茶文化在藏区的传播为依托。一方面,官营茶马贸易的开展加速了藏区茶文化的传播,直接导致了少数民族饮茶习俗的形成;另一方面,官营茶马贸易的产生本身又与中原茶文化向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相关联,当少数民族有了用茶的需求时,才能为大宗茶马贸易的开展提供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总书记反复强调西部大开发要有新思路.新思路从何而来?新思路能否被深刻地理解和接受并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关键在于新的人.西部人是西部大开发的主体和客体.而人是生活于一定文化中的人,新人要从西部文化的改革与创新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