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毛泽东与抗战胜利前后党的城市工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抗战胜利前后,毛泽东从中国共产党能否得以长期生存发展以及能否夺取中国革命最后胜利的战略高度强调了夺取城市的重要性,并指挥我党在对日反攻和对国民党自卫反击作战中收复了大批城市;毛泽东提出城市解放初期要实行军事管制、执行严格的城市政策、迅速恢复城市社会秩序、及时建立城市人民政权、培养大批城市工作干部等思想,为我党接管城市提供了指导思想;毛泽东提出要派遣大批干部进入国民党收复的城市中开展秘密工作、援助国民党统治区城市爱国反战运动等主张,为我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开展城市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1943年后,国民政府为适应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征补高素质兵员及提高国内兵员、干部素质等需要,在大后方发动了大规模的学生从军运动。该运动发端于四川省三台县,随后迅速遍及大后方各地。运动中大批青年学生志愿参军,对提振大后方民众抗战情绪、转变国统区政治风向和社会风气,以及推动十万知识分子从军运动的兴起和提高国统区军队素质等都曾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国统区的抗战文化运动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即: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条件,发展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广泛性和群众性以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强化民族解放意识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新生活运动既有政治上的反动性,也在精神动员、文化联合、民族理念等方面为当时抗战文化的推动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该运动在“安内”与“攘外”、新生活与旧道德、民族主义与民权民生之间陷入矛盾困境,致使其积极作用没有发挥到应有程度。  相似文献   

5.
《金陵瞭望》2005,(14):67-68
陈毅(1901—1972)。四川乐至人 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组建新四军,任第一支队司令员。1938年6月,新四军第一支队由司令员陈毅率领,自皖南岩寺东进开辟抗日根据地,渡固城湖到达高淳。一支队到高淳后,司令部设在淳溪镇东侧的吴氏宗祠。陈毅住双塔姜家村姜铨家。陈毅亲自走访国民党高淳县县长杨鼎侯及地方绅士,并应邀参加国民党高淳县政府在城东平殿广场召开的民众大会,  相似文献   

6.
抗战后期,对日战争形势依然非常紧张,广大知识女性青年基于强烈的爱国心情,纷纷要求从军报国,在全社会形成广泛的女性从军热潮。但由于国民政府对女性从军的冷漠态度与苛刻的女性从军条件,致使这场轰轰烈烈的知识女性青年从军运动如昙花一现,很快陷于沉寂。  相似文献   

7.
西南联大举世瞩目,已成为教师、学生追逐的家园。社团和壁报的活动是认识西南联大的一个窗口。在众多的社团、壁报活动中,文学创作已成为西南联大的一个重要活动形式。在诸文学活动中,以学生社团创作的抗战文学已然成为西南联大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本文就西南联大文学社团活动进行研究,主要有专业社团、综合社团和壁报等。在这些活动中,涉及诗歌、小说、散文和戏剧创作体裁,抗战内容的创作一直贯穿活动始终。通过研究,西南联大的抗战文学创作蔚为大观,数量巨大、艺术水平较高。这与联大学生、教授合作不无关系。学生社团文学创作取得的成就,或许可为如今文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塘田战时讲学院,是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湖南抗战文化界爱国知识分子倡办、用以培养基层抗日干部兼开展抗战文化运动的干部培训学校,是湖南抗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塘田战时讲学院聚集了当时湖南最优秀的师资,面向全国各地各阶层公开招生,对学员进行科学文化教育和抗日救亡教育,在当时的湖南可谓影响深远.塘田战时讲学院为抗战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同时指导学生积极开展抗战宣传和对周边的民众教育,促进了抗日救亡运动"向乡村深处发展",其统一战线的办学形式,也为湖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全面抗战爆发后,在救亡图存的时代所需与除旧革弊的现实召唤共同推动下,社会各界对以往的乡建运动进行了反思,认为目标不一、工作无法统一、经费上难以为继、缺少切实可行的方法、缺乏强固严密的组织等是过去乡建运动缺乏实效的原因。同时认识到战时的乡建运动除了要依靠政治力量、注重人员建设和组织建设,还要进行抗战总动员下的物质建设、精神建设、自卫建设;战时的“乡村建设”是“抗战建国”的基础,目标是实现“抗战建国”。爬梳和评析社会各界对乡建运动的反思结果,可以为时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重要历史资鉴。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开平市6所中学初一至高三共300名学生进行运动创伤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篮球、田径和足球是发生运动创伤最多的项目,其中以踝关节的创伤最多。运动创伤主要发生在课外活动、竞赛和训练当中。准备活动不足、疲劳和技术动作错误是造成运动创伤的主要原因。加强自我保护和相互保护,将有助于减少运动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抗战期间,“五四”以来的现代文艺在华南地区不但没有萎缩和跌入低谷,反而以广州、香港、桂林为中心形成三次高潮,进入繁荣发展时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对中国的抗战产生了深远的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现代文艺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12.
四川保路运动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爆发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遇。其中学生运动在四川保路运动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学生运动主体为留日学生和新式学堂学生,他们通过讨论时事、参加和发展革命政治团体、鼓动群众和直接参加革命斗争等行动,为四川保路运动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提出了政治主张,提供了革命骨干力量,推动保路运动向着历史和人民选择的方向快速前进。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植根于国内外学者的压力研究理论,从组织行为学的视角,从压力、压力源、压力反应、压力应对和压力管理角度,对南京工程学院大四学生压力现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就业压力成为主要压力、压力感存在差异性、压力表现为心理压力为主;并对产生的现状进行归因分析,采取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办法,提出从支持层面、实践层面和技术层面来缓解大四学生压力管理。  相似文献   

14.
战后整个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学生运动,成为当时社会政治生活的重大事件。作为当时知名的时政评论刊物《观察》周刊对此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尤其是储安平,他多次撰文发表自己对于学生运动的看法,成为当时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对学生运动评论的代表。他对学生运动发生的原因做了深入的分析,对国民党与其他媒体的态度进行了毫不客气的批评,对学生运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且意识到了这场学生运动的重大历史意义。他的观点代表了中间势力的基本立场。  相似文献   

15.
战后整个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学生运动,成为当时社会政治生活的重大事件.作为当时知名的时政评论刊物<观察>周刊对此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尤其是储安平,他多次撰文发表自己对于学生运动的看法,成为当时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对学生运动评论的代表.他对学生运动发生的原因做了深入的分析,对国民党与其他媒体的态度进行了毫不客气的批评,对学生运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且意识到了这场学生运动的重大历史意义.他的观点代表了中间势力的基本立场.  相似文献   

16.
抗战全面爆发前后 ,共产国际尽管在一些问题上对毛泽东存在着看法 ,但由于毛泽东正确地对待了共产国际指示 ,正确地处理了同共产国际的关系 ,共产国际最终作出了从组织上支持毛泽东为中共最高领导人的重大决策 ,从而使得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在六届六中全会上得到了全党的承认。  相似文献   

17.
黄拾 《江海纵横》2005,(6):23-24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动了“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消息传到南通后,医科学生会在广大同学的推动下,开过几次会,讨论如何响应。由于意见分歧,没有作出任何决定。可是同学们的爱国热情是遏制不住的。有些同学就自动去和外校联络,其中我班刘耀祖(学生会成员)最为积极,农科方面就是他去联络的,黄筱燕(女)比我低一班,则到纺科联络。还有人去通师联络。而我班戴维天(学生会成员)组织了“后援会”,为运动提供物质支援,参加者有於宗华、卢正祜、张志游、何嘉明(38班)。  相似文献   

18.
在抗战时期,曾经出现一个多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并形成一定规模和声势的民族文艺运动。官方试图将其引导到文化统制的轨道上去,但由于众多自由文人和进步文人的参与,这一运动已在民族主义的基础之上,具备了民主主义、启蒙主义、国际主义等新的质素,没有重蹈30年代初期的民族主义文艺和30年代中期的民族文艺的覆辙,官方的图谋因此落空。  相似文献   

19.
台湾光复初期(1945-1949年),学生运动此起彼伏,持续不断,反对国民党统治和腐败政治,体现了台湾广大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感情。研究台湾光复初期学生运动的特点,有助于认识台湾光复初期社会转型与教育转型的特点,也有助于认识台湾青年学生在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文道关系看,中国古代文学受不同时期社会主导思潮的影响,呈现出由重道或重文引起的文坛风气左右摇摆的现象。尽管更多的时候表现出重道轻文的文学理念和实践,但是,“文质彬彬”的文学范式始终是传统儒家自觉或不自觉维护和追求的一个理想目标。如果把这一目标作为一个标准,从“文胜”或“质(道)胜”的角度来审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复古或新变,则唐代古文运动和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实质上是在寻求、维护这一理想范式的宗旨下进行的以弘扬古典为创新模式的文学革新运动;如果说唐代古文运动旨在让日益衰微的儒道回归文学,目的在于纠“文胜”之“左”,明代前后七子则在于反“道胜”之“右”——力图摆脱过度强化的理学对“文”的排斥和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