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存现动词的非宾格性假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Levin&RappaportHovac(1995)提出的存现句中的谓语动词除非宾格动词之外,也包括其他部分不及物动词(非作格动词unergative)的观点;在提出新的证据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所有存现动词都是非宾格动词,具有非宾格性,从而维护了存现动词的非宾格性假设,统一了存现结构中的谓语动词类型,为存现结构的统一解释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词汇教学中,动词教学占有特殊的地位.无论哪一种语言,词汇教学中无不以动词教学为首位的.这就是说,在词汇教学中必须突出动词教学,掌握好动词的用法,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外语打好基础.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对俄语动词的变化、俄语动词的搭配关系等的掌握和运用存在相当的难度.根据多年的俄语教学实践,我认为动词教学要遵循四大原则:1、熟练地掌握动词词形变化;2、明确动词的搭配关系;3、控制大量常用词组;4、熟记典型例句.也就是所谓俄语动词教学口令:词形变化——搭配关系——常用词组——典型例句.  相似文献   

3.
小品词的隐喻理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短语动词是英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短语动词的语义形成中,小品词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尝试由小品词切入,援用Lakoff的隐喻理论,结合人类的生理、心智和社会经验,探寻小品词意义构建的基础——隐喻理据,进而阐明短语动词的意义构建,为短语动词教学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英语没有专门的语法标记来表示作格与受格的区别,所以英语往往被认为是一种非作格语言.但英语动词表现出来的在聚合关系上的差异却说明了英语及物性和作格性的客观存在性,像break这样既可作及物动词又可作不及物动词的动词为典型的作格动词,含有这种动词的结构往往为作格性结构,而像lose这样只有及物用法的动词为典型的及物动词,含有这种动词的结构往往为及物性结构.本文主要对作格性结构和及物性结构的语义特征及其词汇基础、句法特征等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以对英语的句法及动词的性质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为其他语言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动词连用句是现代汉语中争议较大的一类句法结构,本文从"共价"的角度对此类结构整合机制进行了分析:(1)在动词连用句的句法整合过程存在三种共价方式:V2a、V2b之前共价、V2a、V2b之间共价、V2a、V2b之前且V2a、V2b之间共价,(2)动词连用句在共价位置上的语义凝结有三种方式:语义角色重叠、语义角色相异、语义角色分化.最后,本文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之上对动词连用句的内部结构作出新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生成语法框架下认为存现动词是非宾格动词,但在英汉中却有很多违反这一定律的例子,如何从理论上解释这一现象便成为了一个症结。文章首先综述了近些年四种理论对这一语言现象的解释并指出了各自的问题,最后根据词汇映射和构式压制理论提出一种新的解释。认为词库中所有动词都有共性,在词库里时还不能把他们划分为及物动词、非作格动词和非宾格动词,动词只有在一些特殊语言或特殊构式中表现一些个性,如及物性、非作格性和非宾格性等。此外还认为,"存现构式状态化压制"是那些表面看来是"及物动词"和"非作格动词"派生成存现句中的非宾格动词的基础,即表面看来是"及物动词"原来的逻辑施事被存现构式压制删除,而表面看来是"作格动词"的施事被构式状态化压制成客体,当这些"另类"动词进入地点存现句的句法表达式时,就生成了合格的存现句,表现出非宾格性。  相似文献   

7.
英语名转动词的生成机理有以下凡方面:一是名转动词语义基础的生成理据;二是名转动词语义成分的锁定;三是名转动词进入句法结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中意义的动态识解观、"概念转喻"和"概念隐喻"为理论基础,分析解构现代汉语中及物动词带非受事宾语结构和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结构的认知机制和动宾搭配原则.文章指出,对这两类动宾非常规搭配结构的解构依赖于概念转喻和概念隐喻,对这一结构的理解涉及对宾语、动词和动宾结构这三个层面上的概念转喻和概念隐喻.动宾非常规搭配受动词和宾语显著度的影响,动词和宾语需具有代表和触发相关概念框架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Chomsky的生成语法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对"给"字句及英语同类句式从句法生成的语义基础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假设在给名词短语分配论旨角色时,"给"字句中的"给"及其英语中对应的to和for是恒体,而动词都是变体."给"和动词分配的论旨角色会有完全重复或部分重复,经过一系列搭配和选择,构成了"给"字句及英语同类句式的语义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从心理典型视角论英语和汉语心理使役结构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兴圣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3):71-74,89
采取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以认知语言学的心理典型理论(心理原型理论)为论证的理论基础,以英语心理使役动词为研究对向,以汉语心理使役动词为参照,对英汉心理使役动词的特点及其相互转换进行全面地分类论述。在论述中构建典型转换模式,并力图把转换模式运用于英语教学尤其是翻译理论研究和实践中,以期这种新的分析模式能对语言理论研究、英语教学尤其是翻译教学研究提供新的思维视角。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世说新语>中的心理动词从心理学的角度分为情绪类心理动词、认知类心理动词和意志类心理动词,并对这三类心理动词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我们发现:情绪类心理动词在这三类心理动词中最多,占68.2%;认知类心理动词较少,越高级的认知活动,其相应的动词越少;复音词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单音词在数量上和使用频率上仍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文章聚焦现代汉语所谓"零价动词"问题。以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为理论基础,在"积小成大"原则指导下,通过原型对比的方法,综合运用形式及意义两个方面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从而说明"下雨"类动词结构在从词到短语的连续统中更加靠近短语一端,即更加接近典型的动宾短语。基于多语言比较的类型学视角,分析了造成误判的原因。通过对是否强制、能否转指等问题的辨析,论证"地震"类实际上是一价动词。因此,现代汉语并不存在所谓"零价动词"。  相似文献   

13.
从方言分布和类型学视角考察汉语动词重叠,可以看出,汉语动词重叠与世界上其他语言的动词重叠一样,表义丰富,重叠形式多样.其中大部分为摹状重叠,此类重叠可以用重叠的象似性动因来解释,这是汉语动词重叠表现出来的与世界上其他语言的共性特征;而汉语动词中的非摹状重叠,由于其来源是动量组合的语法化,与其他语言中基础生成的表示量少的动词重叠相比,语义不尽相同,此处则体现出汉语动词重叠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空间隐喻方向性的角度,运用语义特征的方法将汉语及物动词体系分为“单向动词”、“无向动词”与“兼向动词”三大类,并运用变换分析方法对这三类动词进行了区分实践,并特别对“拿”等动词进行了不同的分析。并认为,“拿”不属于“取得类”动词的典型。  相似文献   

15.
以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记叙文口语语篇为研究语料,分析动词情状体对学习者一般过去时时体变异的影响,可以发现学习者主要使用了一般过去时和一般现在时形式。学习者在使用一般过去时形式时更高频率地使用了达成动词和完结动词,其次是状态动词和活动动词;在四种情状体类型中使用一般过去时形式的正确率呈现出了从高到低即达成动词、完结动词、活动动词到状态动词的顺序。研究结果从共时层面支持了情状体优先假设中第一点内容的成立。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汉语与维吾尔语一价动作动词、一价性状动词、一价心理经验动词等三类一价动词形成的基干句模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讨论了深层句模在表层句法层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动词重叠是汉语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文章通过对古代、近代、现代汉语中动词重叠的考察,对动词重叠的产生、发展繁荣、规范做了简单的论述.并就近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动词重叠的比较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阿尔诺在《普遍唯理语法》一书把话语与思想的关系视为形容与内容的关系,认为是表达思想的修辞需要孕育了作为话语构成最初基础的名词和动词,同时也是前述需要促进了名词、动词的词性分化,并最终催化出日趋完善的词类系统。重温其学术思想,可以看出它对今天的语法研究依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首先对动词短语和短语动词进行了概念上的辨析,然后根据Chomsky转换生成语法理论,通过对动词短语和短语动词句法结构分析,旨在为二语学习者研究动词短语和短语动词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20.
外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在听、说、读、写各方面有初步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和自学的能力。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建筑材料,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在俄语教学大纲中都规定了学生要掌握的词汇数量。为了交流思想,学生必须掌握足够数量的词汇,尤其是要技练地掌握常用词汇和习惯用语。在词汇钱学中动词教学占有特殊的地位。无论哪一种语言,词汇还学中都是以动词教学为首位的。这就是说,在词汇教学中必须突出动词教学,掌握好动词的用法,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外语打好基础。只有当学生掌握了相当数量的词汇,其中尤其是动词,才能顺利地进行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