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小说《人面桃花》为我们展示的是一段非英雄化的历史。作者格非书写的英雄人物,不具有主流意识形态叙述下英雄人物的崇高性、神圣性,呈现出了非英雄化的色彩。具体说来,他通过两种方法来把英雄人物非英雄化。第一,通过他人眼光来看英雄。第二,对英雄人物自身进行审视。  相似文献   

2.
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赋、诗、文总集,《文选》收录了四百三十多篇诗作。这些诗作从不同侧面展现了社会的动荡、历史的兴衰,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丧葬习俗和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3.
希腊的《荷马史诗》和彝族史诗《支格阿鲁》同属于世界民族史诗之英雄史诗的范畴。本文拟从英雄人物形象分析这一层面入手,着重以《荷马史诗》中的主要英雄人物——阿喀琉斯和彝族史诗《支格阿鲁》中的英雄人物——支格阿鲁为例,分析中西史诗的英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4.
《三国史记》列传部分收录了很多军事和政治方面的英雄人物,这些人物的传记占整个列传部分的76%.在这些作品当中,作者金富轼不仅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更重要的是他试图通过这些人物的故事向百姓宣传忠君爱国思想,以达到巩固高丽王朝统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读完魏巍同志的长篇小说《东方》,书中描写的众多英雄人物的形象,一个个栩栩如生地矗立在我们面前。郭祥、邓军、杨雪、杨大妈、徐芳、乔大夯、花正芳……所有这些英雄人物,在冀中平原农村表面平静的日常生活里和朝鲜前线被战火烧焦的土地上,在那战争与和平错综交织的宏伟的历史画卷中,都仿佛获得了生命的浮雕一样,夺框而出,带着他们的音容笑貌,带着他们的动人肺腑的思想、感情,英姿飒爽地向我们走来。在我们的心灵上,刻下难以忘却的印象。《东方》里的英雄人物形象写得好,这在读者和评论界似乎已有定评。  相似文献   

6.
从中西英雄史诗电影塑造英雄的面向和特征出发,以《嘎达梅林》和《角斗士》为例,比较中西英雄人物形象和叙事模式的异同,可以揭示中西民族精神和文化异同。在英雄人物基本的道义品德、遭遇结局上,中西电影塑造英雄人物的套路是大体一致的,差异在于西方英雄偏于神性和个人化,中国式英雄偏于群体性和超越本己性。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在风雨如磐的年代,还是在春意盎然的今天,“五四”以来的中国史,既可说是一部群众的觉醒史,也可说是一部英雄的成长史。正是英雄人物和广大群众的长期奋斗,才使历史的蹙眉绽开了胜利的笑靥,民族的血泪化为了东方的霞霓。我们的英雄人物,不仅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发挥了骨干、支柱和桥梁作用,而且在精神文明的建设上,推动了时代精神和审美理想的发展。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英雄人物的塑造问题。早在半个世纪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根据时代特点和群众需要,就提出了文艺应该表现“新的人物,新的世界”的要求。一九五五年,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按语》中又说:“这里又有一个陈学  相似文献   

8.
《圆圆曲》是吴伟业七言歌行的代表作之一。明末清初动荡的社会背景,陈圆圆风雨飘摇的身世遭际,引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也赋予了该诗巨大的历史价值,故历来此法备受关注,研究成绩斐然。本文梳理了相关研究资料,试图从其历史真实性、创作时间、主题意旨、艺术手法,及与《长恨歌》等同类诗作的比较研究等方面,对近三十年来《圆圆曲》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以期在总结中理清脉络,进而寻求新的学术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9.
弥尔顿诗作《失乐园》的主题是复式开放性的 ,历来众说纷纭。本文从历史、宗教和人性的角度 ,重新审视它的主题 ,认为反思叛逆、企盼理性正是诗人在《失乐园》创作中力图体现的深刻主题。  相似文献   

10.
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是一部杂糅的、碎片并置的、开放性的小说,所以不易解读,被评论界誉为天书。运用原型理论,通过对比史诗《奥德赛》的结构,解读和诠释了《尤利西斯》。《尤利西斯》以西方文学的源头(史诗《奥德赛》)为基石,在结构、母题、人物、象征等方面与古希腊神话中英雄人物的传奇冒险经历对应起来。  相似文献   

11.
选择《松陵集》中的典型诗作 (包括诗序 )进行了精细的分析 ,指出《松陵集》所蕴含的生活理想是闲、隐、雅三位一体 ,而这种生活理想恰是中国历史上文人心理更趋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杂剧《西游记》是蒙古族剧作家杨景贤所著,在西天取经故事的发展演变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西游故事是再生型神话,用坎贝尔的英雄历险模式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再与吴承恩本小说《西游记》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杂剧《西游记》的英雄人物是唐三藏,而小说《西游记》的英雄人物则是孙悟空。  相似文献   

13.
唐浩明的长篇小说《张之洞》,塑造了以传统精英文化人格为核心的中国式英雄形象。小说在逆境选择和矛盾冲突中突显英雄人物主体价值,在社会关系和人物对比中突出英雄人物个性特征,并通过对中国式官场文化的书写,表现了英雄人物忠君式爱国的悲剧、宦海生存的艰难以及理想突围的困境。小说流露出创作者矛盾的主体意识,体现了对中国式自我身份认同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的毛文龙多劣迹 ,但《辽海丹忠录》和《镇海春秋》两部小说的作者限于资料 ,认为毛文龙是被冤杀的 ,在小说中通过夸饰其功、虚构情节来歌颂毛文龙 ,把他塑造成一位忠、勇、智俱全的英雄人物。虽然小说违背了真实性原则 ,但从作者所凭有椐、出于公心来看 ,它们仍属于时事小说。  相似文献   

15.
一 “诗史”两个字合用,最早出现在南朝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中,沈约称曹植诸人的诗作“并直举胸情,非傍诗史”,意即说他们的诗作都是直抒胸臆而来,并非依傍前人诗作或史事而作。这里的“诗史”,指的是诗歌与历史。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50年代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问题上的制度创新,有助于巩固新政权和支持国家的工业化建设。柳青用现实主义写作手法艺术地再现了这一历史事件,并塑造了梁生宝这一全新的英雄人物。柳青和他的《创业史》对合作化小说和陕西作家群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是一部杂糅的、碎片并置的、开放性的小说,所以不易解读,被评论界誉为“天书”。运用“原型理论”,通过对比史诗《奥德赛》的结构,解读和诠释了《尤利西斯》。《尤利西斯》以西方文学的源头(史诗《奥德赛》)为基石,在结构、母题、人物、象征等方面与古希腊神话中英雄人物的传奇冒险经历对应起来。  相似文献   

18.
《玉台新咏》收录了一定数量的女性诗作.这些女性诗作主要采用赠答、拟古、咏物等形式,在艺术手法上与主流诗风大体同步,在风格上由质朴趋向绮靡,并且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衍变,体现出独特的女性特质.通过与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所收女性诗作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徐陵对女性诗作所持的以言情和柔婉为主的编选标准,对后世女性诗风的发展产生了某些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自《水浒传》出,明清小说中讲史的一类便有了新的变化。与《三国演义》相比,《水浒传》对史实的热情已然下降,而对历史英雄人物的命运则有更多的关心,即是“叙一时故事而特置重于一人或数人者”,“亦当隶于讲史”;所不同的,史实以塑造人物的需要而有所不拘。  相似文献   

20.
祥耘  程明 《南都学坛》2012,32(2):62-67
电视剧《长征》、《雄关漫道》等红色革命经典影视作品领袖形象平民化塑造,把英雄人物与老百姓距离拉近了,火红的革命历史使广大观众可亲可感,从而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万里长征,就是代表无产阶级的红军与代表"三座大山"的国民党军队的殊死搏斗,激情演绎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插曲《四渡赤水》、《十送红军》等经典红歌振奋人心。所有这些大大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时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